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改善超高强铝合金强韧性的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603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冶金领域的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从控制时效处理工艺出发,通过先进行高温短时时效,促进晶内富溶质原子团簇和GP区形核,固溶处理工艺为450℃~480℃/30分钟~120分钟,高温时效工艺为100℃~140℃/30分钟~180分钟,低温时效温度为40℃~80℃,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持超高强铝合金强度不降低或有所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合金韧性水平,扩大了铝合金应用范围,实现了工业应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领域的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对于超高强7000系铝合金,随着Zn、Mg等主合金元素含量的提高,其峰值强度上升而断裂韧性降低,限制了该合金的进一步应用。为了充分发挥超高强铝合金的强度优势,必须同时提高其韧性性能。改善铝合金韧性可以通过控制冶金质量降低Fe、Si等杂质含量,保留变形组织、微量元素合金化以及改善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的方式加以实现。但对于一定冶金质量、一定化学成分和一定热加工工艺的铝合金,要提高其强韧性水平,只有通过控制后期热处理工艺来实现。对于一定成分的析出强化型铝合金,时效过程中造成的晶界和晶界析出相的性质、尺寸大小、分布状态以及形貌演变对合金强韧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晶内析出相特征是控制合金强度的主要因素。晶内析出相尺寸小密度高且不易被滑移位错切割,则有利于合金获得高强度;而晶界析出相特征则是影响合金韧性的关键因素,晶界析出相数量少、不连续分布以及呈球状,这都有利于改善合金的韧性。因此如何控制时效过程中晶界和晶内析出相特征演变,使其呈最佳分布,对于提高合金强韧性至关重要。对于欠时效状态合金,例如T3和T4状态,由于过饱和溶质原子析出不充分导致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超高强铝合金强韧性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①固溶处理:将合金元素以溶质原子的形式溶入基体中,固溶处理工艺为450℃~480℃/30分钟~120分钟;②一次淬火处理:将固溶处理时形成的平衡溶质原子和平衡空位以过饱和形式保留至低温,淬火介质为冰水或室温水;③高温短时时效:促进过饱和溶质原子以溶质原子团簇或GP区的形式形核或析出,保证晶界平衡相析出较少且不连续;高温时效工艺为100℃~140℃/30分钟~180分钟;④二次淬火处理:将高温短时时效后未湮灭的空位保留下来,以提高低温时效析出动力,缩短低温时效时间;淬火介质为冰水或室温水;⑤低温时效:在低温度下继续时效,晶内高温短时时效形成的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郑子樵魏修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