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车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车锁。
技术介绍
车锁为自行车或电动车等的一种防盗装置,在停车状态下车锁处于关锁状态,而在行驶过程中车锁处于解锁(或开锁)状态。现有的车锁例如现比较流行的共享单车上,一般是设置了可以自动解锁的智能锁结构,即通过扫码等方式实现自动解锁。但是现有智能车锁一般具有以下缺陷:其只能实现自动解锁,而关锁需要人工来完成,在手持其他物品时,锁车相对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车锁,其可以实现自动关解锁,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方便。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车锁,其包括锁芯和锁芯容置空间,所述锁芯容置空间为环形结构,所述锁芯位于该锁芯容置空间内,所述智能车锁进一步包括电源、电机、齿轮和电磁动力机构,所述锁芯上设置有转动齿和凹槽,所述电机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与转动齿啮合,所述电磁动力机构包括电磁线圈和铁杆,所述铁杆位于电磁线圈内,所述铁杆与凹槽相配合,所述电源为电机和电磁线圈供电。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当所述铁杆插接于第一凹槽中时,所述车锁处于关锁状态;当所述铁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车锁,其包括锁芯和锁芯容置空间,所述锁芯容置空间为环形结构,所述锁芯位于该锁芯容置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车锁进一步包括电源、电机、齿轮和电磁动力机构,所述锁芯上设置有转动齿和凹槽,所述电机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与转动齿啮合,所述电磁动力机构包括电磁线圈和铁杆,所述铁杆位于电磁线圈内,所述铁杆与凹槽相配合,所述电源为电机和电磁线圈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车锁,其包括锁芯和锁芯容置空间,所述锁芯容置空间为环形结构,所述锁芯位于该锁芯容置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车锁进一步包括电源、电机、齿轮和电磁动力机构,所述锁芯上设置有转动齿和凹槽,所述电机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与转动齿啮合,所述电磁动力机构包括电磁线圈和铁杆,所述铁杆位于电磁线圈内,所述铁杆与凹槽相配合,所述电源为电机和电磁线圈供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当所述铁杆插接于第一凹槽中时,所述车锁处于关锁状态;当所述铁杆插接于第二凹槽中时,所述车锁处于解锁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位于锁芯的外侧壁,所述转动齿位于锁芯的内侧壁,所述电磁动力机构安装于锁芯容置空间外侧设置的安装空间内,所述安装空间为环形结构,所述电磁动力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铁杆的一端穿过安装空间延伸至锁芯容置空间内,所述铁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固定于安装空间远离锁芯的内侧壁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车锁,其特征在于:位于电磁线圈和第一弹簧之间的铁杆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第一触点,所述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第二触点,当铁杆伸入凹槽中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离;当铁杆抵接于锁芯除凹槽外其他位置的外侧壁时,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通过导线与电机和电磁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第四导线、第五导线和第六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电源的负极和电磁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至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的一端均连接至第二导线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磁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一触点,所述第五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触点和电机的正极,所述第六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电源的负极和电机的负极,所述第二导线上安装有第一总开关,所述第三导线上安装有第一延迟开关。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一个,所述智能车锁进一步包括位于锁芯容置空间内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河,
申请(专利权)人:倍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