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271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细菌培养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包括箱体和安装于箱体上的密封板,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培养台,所述培养台顶端开设有多个培养槽、且于培养槽内均设有培养皿,所述箱体顶端穿设有球铰座,所述球铰座内球铰有培养管,所述培养管包括铰接球和穿设于铰接球内的培养管筒,所述培养管筒内穿设有消毒管,所述消毒管筒内活动穿设有取样套管,所述取样套管包括套筒和设置于套筒内壁下部的封棉层,所述套筒内部穿设有取样试管,所述培养管筒内壁底端安装有开合机构,它可以在隔绝外部环境的条件下对培养箱内部培养皿进行抽取样品和添加试剂,避免培养箱在取样和添加试剂时受外界环境污染,能有效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A bacterial culture box in the laboratory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acterial culture, which mainly relates to a bacterial culture box in the laboratory, including a box and a sealing plate mounted on the box. A culture table is provided inside the box, and a plurality of culture tanks are provided at the top of the training table, and a culture dish is provided in the training tank, and the top of the box is provided with a ball hinge seat. The ball hinge in the ball hinge is provided with a training tube, which includes a hinged ball and a training tube in the hinged socket. The tub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sterilizing tube inside, and the tube is arranged in a tube with a sampling sleeve, and the sampling casing includes a sleeve and a cotton sealing layer set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sleeve, and the inner sleeve is inside the sleeve. With a sampling tube, the bottom end of the tube wall is installed with the opening mechanism. It can extract samples and add reagents to the inner culture dish of the incubato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solat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so as to avoid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in the culture box when sampling and adding reagents, and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exper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细菌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技术介绍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即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细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检验科领域,经常需要对采集的进行样本或者提取的患者体液细菌培养工作,在培养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试剂或者取样观察。目前培养箱大多都具备调节箱内温度、光照等功能,可为细菌的生长培养较好的环境,但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培养箱内的细菌进行取样检测、搅拌或添加试剂,这就导致细菌会受外接环境影响,从而降低了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它结构简单,可以在与外部环境隔绝的条件下对培养箱内部培养皿进行抽取样品和添加试剂,避免培养箱在取样和添加试剂时受外界环境污染,能有效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包括箱体和安装于箱体上的密封板,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培养台,所述培养台顶端开设有多个培养槽、且于培养槽内均设有培养皿,所述箱体顶端穿设有球铰座,所述球铰座内球铰有培养管,所述培养管包括铰接球和穿设于铰接球内的培养管筒,所述培养管筒内穿设有消毒管,所述消毒管包括消毒管筒和安装于消毒管筒内的第一消毒海棉层,所述消毒管筒内活动穿设有取样套管,所述取样套管包括套筒和设置于套筒内壁下部的封棉层,所述套筒内部穿设有第二消毒海绵层,所述第二消毒海绵层内穿设有取样试管,所述培养管筒内壁底端安装有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定环、动环和十二块开合板,所述动环上环设有多个第一弧形导向槽,所述定环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弧形导向槽相匹配的第二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为通槽、第二弧形导向槽为盲槽,所述开合板环设于动环与定环之间、且开合板上均固定穿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端穿设于第一弧形导向槽内、下端穿设于第二弧形导向槽内,所述动环和定环的内径大于套筒的外径,所述动环与套筒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所述培养管筒内壁底部设有定位环和位于定位环上部的限位环,所述定位环内孔为漏斗状结构,所述套筒设有与定位环内孔匹配的定位管,所述定位管外壁为漏斗状结构,所述定位管底端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厚度尺寸与定位管(底端的厚度尺寸相等。进一步,所述动环上端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外径与连接管外径相等、连接环内径与连接管内径相等,所述连接环顶端等角度环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管底端设有与连接孔匹配的连接柱,所述动环与连接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进一步,所述消毒管筒顶端设有挡板,所述套筒上部外壁于挡板上端设有把手套,所述把手套表面设有防滑纹。进一步,所述把手套底端设有永磁环,所述挡板顶端等角度环设有多个圆形铁片。进一步,所述封棉层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封棉层上轴向设有多条切口,所述切口均位于封棉层的直径上、且相邻切口之间的角度相等,所述封棉层内浸有消毒酒精。进一步,所述套筒内部于封棉层下端设有与封棉层结构相同的拭干棉层。进一步,所述密封板包括玻璃封板和卡板,所述卡板顶端设有把手,所述卡板位于玻璃封板顶端且宽度尺寸大于玻璃封板的宽度尺寸,所述箱体上开设有与玻璃封板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设有密封垫层。进一步,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还包括试剂管,所述试剂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内管底端均为锥形结构,所述外管开口孔径大于内管的最大外径尺寸,所述外管顶端设有泡沫塞,所述内管穿设于泡沫塞内,所述内管顶端设有胶帽。本专利技术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的使用方法如下:步骤一:设置培养菌,首先对培养箱内部进行杀菌消毒营造培养所需环境,然后将待培养的细菌置入培养皿,将处理好的培养皿放入箱体内安装密封板,此时开合机构处于封闭状态,箱体完成密封;步骤二:置入消毒管,使用消毒液对第一消毒海绵层和第二消毒海绵层进行浸泡并对消毒管筒进行消毒,然后将第一消毒海绵层和第二消毒海绵层取出并挤压除去海绵中吸附的多余消毒液,使第一消毒海绵层和第二消毒海绵层保持湿润、且在挤压过程中不再有消毒液溢出,然后将第一消毒海绵层置于消毒管筒内、第二消毒海绵层备用,最后将处理好的消毒管装入培养管筒内,其中,消毒管筒外壁底端设外螺纹、培养管筒内壁对应位置设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内螺纹与外螺纹的螺纹长度为5mm~10mm;步骤三:穿入取样试管,在培养一段时间后,若需要对培养皿内细菌进行检测或向培养内添加试剂,将步骤二中处理后的第二消毒海绵层装入消毒后取样套管内、并将消度的试管穿设于套筒内的第二消毒海绵层中,取样试管底端底端不与封棉层接触,然后将套筒穿入取样管筒内并使套管底端的连接管与连接环卡接,转动套筒带动动环转动使开合板分离,此时套筒外壁与定位环接触,套管内壁在封棉层、拭干棉层、第二消毒海绵层和取样试管的作用下密封使箱体仍处于密封状态,穿入的套筒在第一消毒海绵层的作用下进行再次消毒,杜绝箱体内部环境被污染;步骤四:取样、添加,将取样试管继续穿入箱体内,取样试管底端依次穿过第二消毒海绵层和拭干棉层,第二消毒海绵层对取样试管进行再次消毒,拭干棉层对取样试管表面进行拭干,使穿入箱体内部的取样试管处于无毒、干燥状态,然后将取样试管插入培养皿进行取样,添加试剂时使用试剂管代替取样试管按上述步骤将试剂管内的试剂滴入培养皿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的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在传统培养箱的基础上增设培养管、取样套管和取样试管,培养管球铰在箱体顶端转动自由,可自由调节取样试管穿入箱体内部分的位置,同时还可通过取样试管对培养皿进行搅拌;培养管底端设开合机构可对培养管进行封闭,可完全避免培养箱内与外界连通,与消毒管配合可杜绝外界细菌进入箱体内对箱体内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培养管、取样套管和取样试管的配合可在封闭情况下完成取样、添加试剂的操作,在取样或添加试剂的过程中也不会引入外部细菌,结构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2箱体部分切割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实施例中培养管处组件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培养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消毒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取样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4中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实施例中开合机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实施例中开合机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实施例中开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实施例中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实施例中试剂管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箱体1、密封板12、把手121、玻璃封板122、卡板123、球铰座13、培养台14、培养皿15、培养管2、铰接球21、培养管筒22、定位环23、限位环24、消毒管3、消毒管筒31、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包括箱体(1)和安装于箱体(1)上的密封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培养台(14),所述培养台(14)顶端开设有多个培养槽、且于培养槽内均设有培养皿(15),所述箱体(1)顶端穿设有球铰座(13),所述球铰座(13)内球铰有培养管(2),所述培养管(2)包括铰接球(21)和穿设于铰接球(21)内的培养管筒(22),所述培养管筒(22)内穿设有消毒管(3),所述消毒管(3)包括消毒管筒(31)和安装于消毒管筒(31)内的第一消毒海棉层(33),所述消毒管筒(31)内活动穿设有取样套管(4),所述取样套管(4)包括套筒(41)和设置于套筒(41)内壁下部的封棉层(43),所述套筒(41)内部穿设有第二消毒海绵层,所述第二消毒海绵层内穿设有取样试管(5),所述培养管筒(22)内壁底端安装有开合机构(6),所述开合机构(6)包括定环(67)、动环(61)和十二块开合板(62),所述动环(61)上环设有多个第一弧形导向槽(611),所述定环(67)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弧形导向槽(611)相匹配的第二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611)为通槽、第二弧形导向槽为盲槽,所述开合板(62)环设于动环(61)与定环(67)之间、且开合板(62)上均固定穿设有导向柱(63),所述导向柱(63)上端穿设于第一弧形导向槽(611)内、下端穿设于第二弧形导向槽内,所述动环(61)和定环(67)的内径大于套筒(41)的外径,所述动环(61)与套筒(41)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包括箱体(1)和安装于箱体(1)上的密封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培养台(14),所述培养台(14)顶端开设有多个培养槽、且于培养槽内均设有培养皿(15),所述箱体(1)顶端穿设有球铰座(13),所述球铰座(13)内球铰有培养管(2),所述培养管(2)包括铰接球(21)和穿设于铰接球(21)内的培养管筒(22),所述培养管筒(22)内穿设有消毒管(3),所述消毒管(3)包括消毒管筒(31)和安装于消毒管筒(31)内的第一消毒海棉层(33),所述消毒管筒(31)内活动穿设有取样套管(4),所述取样套管(4)包括套筒(41)和设置于套筒(41)内壁下部的封棉层(43),所述套筒(41)内部穿设有第二消毒海绵层,所述第二消毒海绵层内穿设有取样试管(5),所述培养管筒(22)内壁底端安装有开合机构(6),所述开合机构(6)包括定环(67)、动环(61)和十二块开合板(62),所述动环(61)上环设有多个第一弧形导向槽(611),所述定环(67)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弧形导向槽(611)相匹配的第二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611)为通槽、第二弧形导向槽为盲槽,所述开合板(62)环设于动环(61)与定环(67)之间、且开合板(62)上均固定穿设有导向柱(63),所述导向柱(63)上端穿设于第一弧形导向槽(611)内、下端穿设于第二弧形导向槽内,所述动环(61)和定环(67)的内径大于套筒(41)的外径,所述动环(61)与套筒(41)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科细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筒(22)内壁底部设有定位环(23)和位于定位环(23)上部的限位环(24),所述定位环(23)内孔为漏斗状结构,所述套筒(41)设有与定位环(23)内孔匹配的定位管(45),所述定位管(45)外壁为漏斗状结构,所述定位管(45)底端设有连接管(44)、连接管(44)的厚度尺寸与定位管(45)底端的厚度尺寸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