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269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包括手柄部(1)和针体部(2),手柄部(1)通过弯折部(3)和针体部(2)连接成多角度结构,手柄部(1)与弯折部(3)的连接处呈大于90度夹角,针体部(2)与弯折部(3)呈直线连接;弯折部(3)为一级或二级以上弯曲结构,针体部(2)的尾端形成弯折的细小针尖(21),形成从手柄部(1)到针体部(2)的外向式多级弯折多角度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洁、适用于比较大的培养皿及比较小孔的培养板、实验及临床操作方便、方便推广应用等特点和有益效果。

Stem cell multi angle mechanical passag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em cell multi angle mechanical passage needle, including the handle part (1) and the needle body part (2). The handle part (1) is connected to a multi angle structure through the bending part (3) and the needle body part (2). The handle part (1) is connected to the bending part (3) more than 90 degrees, and the needle body part (2) is straight connected with the bending part (3); the bending part (3) is a first class or two level. In the upper bending structure, the tail end of the needle body part (2) forms a small pinpoint tip (21), which forms an export-oriented multi angle multi angle structure from the handle part (1) to the needle body part (2).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uccinct structure, suitable for large Petri dish and comparison small hole culture plate, convenient for experiment and clinical operation, convenient to popularize and application and so 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适用于人和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饲养过程中的传代、冻存,及诱导分化或再编程研究;是一种在干细胞饲养过程中能广泛应用的多功能专用工具。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目前,在人和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及多功能干细胞的饲养、传代及冻存过程中,通常有酶消化传代及机械传代两种方法。酶消化传代很难将已分化或部分分化的干细胞克隆与未分化的干细胞克隆分开,且会影响细胞活性。而机械传代法可以仅将未分化的干细胞克隆传代或保存,且能够更好的保持干细胞的高活性,高存活率和未分化状态。这对于保持干细胞的特性至关重要。因此,采用机械传代法进行干细胞的饲养、传代及冻存比酶消化传代法有明显的优势。现有技术中,在胚胎干细胞或诱导的多功能干细胞机械传代过程中,没有成熟的专用工具进行技术操作。人们只是用玻璃吸管临时火烧塑形而成的工具,存在如下问题:(1)形状、大小不规则,结构粗糙;(2)只能用于比较大的培养皿,不能用于比较小的6孔、12孔及24孔的高精度的培养板;(3)临时制作及实验操作困难,时间成本大。(4)没有确定形状和大小,难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了解决现有临时制作的胚胎干细胞或诱导的多功能干细胞机械传代工具只能用于比较大的培养皿、不能用于比较小孔的培养板,且制作及实验操作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它能广泛适用于比较大的培养皿及比较小孔培养板,具有结构简洁、操作方便,便于在实验及临床中推广应用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其结构特点是:包括手柄部和针体部,手柄部通过弯折部和针体部连接成多角度结构,手柄部与弯折部的连接处呈大于90度夹角,针体部与弯折部呈直线连接;弯折部为一级或二级以上弯曲结构,针体部的尾端形成弯折的细小针尖,形成从手柄部到针体部的外向式多级弯折多角度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进一步的,所述针体部的弯折方向为对向手柄部的弯折方向,形成同向外向式多级弯折多角度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为二级弯曲结构,在各级弯折处形成90-145°弯折角,使机械传代针形成同向双折角二级弯折多角度结构弧形针。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分为二段,第一段与针体部直线连接;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接处形成90-145°弯折角,第二段与手柄部为弯曲连接、构成弯曲部,第二段与手柄部的连接处形成90-145°弯折角。进一步的,第一段长度为10mm,第二段长度为3mm,手柄部的长度为200mm,手柄部大小由1mm逐渐增粗至5mm。进一步的,所述针体部的针尖弯折方向为远离手柄部的弯折方向,形成侧向外向式多级弯折多角度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为三级弯折结构、分为四段,第一段与针体部呈180°直线连接;第一段与第二段及第二段与第三段皆垂直连接,构成垂直部;第三段与第四段及第四段与手柄部的连接处各形成90-145°弯折角;使机械传代针形成侧向三折角三级弯折多角度结构弧形针。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的第一段长度为2mm、第二段长度为20mm、第三段长度为50mm、第四段长度为50mm;手柄部的长度为200mm,所述手柄部大小由1mm逐渐增粗至5mm。进一步的,所述针体部半圆形弧,弧的直径为2mm;针体部尾端形成细小的针尖。进一步的,所述手柄部为硬质条状材料制成;所述针体部由硬质条状材料制成的弧形状结构;所述的硬质条状材料为不锈钢细棒或玻璃材质。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包括手柄部和针体部,手柄部通过弯折部和针体部连接成多角度结构,手柄部与弯折部的连接处呈大于90度夹角,针体部与弯折部第一段呈直线连接,弯折部为一级或二级以上弯曲结构,形成从手柄部到针体部的外向式多级弯折多角度结构;使用时弯折部的前部及针体部伸入细胞培养板的培养孔内,弯折部的后部和手柄部在培养孔外,可用于手持操作。针体部的尾端形成弯折的细小针尖,再结合手柄的弯折结构,因此能够解决现有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临时机械传代工具存在只有用于比较大的培养皿、不能用于比较小孔的培养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洁、适用于比较大的培养皿及比较小孔的培养板、实验及临床操作方便、方便推广应用等特点和有益效果。2、本专利技术的手柄部呈一级或二级以上大于或等于90度弯曲结构,因此,在应用时,既能保证弯折部的前部及针体部伸入细胞培养板的培养孔内,又能保证弯折部的后部和手柄部更好地避开倒置显微镜的物镜,使用更方便灵活。3、本专利技术的针体部的针尖弯折方向与手柄的弯折方向相同,形成同向弧形针;或针体部分的针尖弯折方向与手柄部分弯折方向不同,形成侧向弧形针。针体部的硬质条状材料弯折呈弧形,因此可避免在消毒及实验过程中刺伤操作者的手指,使用更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结构使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弯折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结构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包括手柄部1和针体部2,手柄部1通过弯折部3和针体部2连接成多角度结构,手柄部1与弯折部3的连接处呈180°夹角,针体部2与弯折部3的连接处呈180°夹角,弯折部3为一级或二级以上大于或等于90°弯曲结构,针体部2的尾端形成弯折的细小针尖21;形成从手柄部1到针体部2的外向式二级弯折多角度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针体部2的弯折方向为对向手柄部1的弯折方向,形成同向外向式二级弯折多角度结构。所述弯折部3为二级弯曲结构,在各级弯折处形成90-145°弯折角,使机械传代针形成同向双折角二级弯折多角度结构弧形针。所述弯折部3分为二段,第一段31与针体部2直线连接,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的连接处及第二段32与手柄部1皆形成90-145°弯折角;第一段31长度为10mm,第二段32长度为3mm,手柄部1的长度为200mm,手柄部1大小由1mm逐渐增粗至5mm。所述针体部2为半圆形弧,弧的直径为2mm;针体部2尾端形成细小的针尖21。手柄部1为硬质条状材料制成;所述针体部2由硬质条状材料制成的弧形状结构。所述的硬质条状材料为不锈钢细棒或玻璃材质。实施例中,所述手柄部1、针体部2和弯折部3由不锈钢细棒构成,该不锈钢细棒由细至粗,即针体部2的前端针尖21细,到手柄部1的后端逐步变粗,由1mm变成5mm。所述手柄部1的前端半径小、后端半径大,形成一端细逐渐向另一端变粗的手柄,以此增加手持手柄的舒适度和稳定性。所述针体部2的针尖21弯折方向与手柄1的弯折方向相同,形成同向弧形针。从弯折部3到与手柄部1的连接处呈两个90-145°弯折,该弯折更好地避开倒置显微镜的物镜,使用更方便灵活,使机械传代针形成同向双折角弧形针。本实施例可用于在培养皿及6孔细胞板中培养的胚胎干细胞及诱导的多功能干细胞的机械传代。如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例1在做干细胞传代实验时,手持手柄部1或弯折部3,通过弯折部3的部分(即第一段31)伸入倒置显微镜的物镜下的6孔细胞培养板4的培养孔41内,此时,弯折部3完全避开倒置显微镜的物镜,由手持弯折部3自由操作,带动针体部分2完成胚胎干细胞及诱导多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

【技术保护点】
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其特征是:包括手柄部(1)和针体部(2),手柄部(1)通过弯折部(3)和针体部(2)连接成多角度结构,手柄部(1)与弯折部(3)的连接处呈大于90度夹角,针体部(2)与弯折部(3)呈直线连接;弯折部(3)为一级或二级以上弯曲结构,针体部(2)的尾端形成弯折的细小针尖(21),形成从手柄部(1)到针体部(2)的外向式多级弯折多角度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其特征是:包括手柄部(1)和针体部(2),手柄部(1)通过弯折部(3)和针体部(2)连接成多角度结构,手柄部(1)与弯折部(3)的连接处呈大于90度夹角,针体部(2)与弯折部(3)呈直线连接;弯折部(3)为一级或二级以上弯曲结构,针体部(2)的尾端形成弯折的细小针尖(21),形成从手柄部(1)到针体部(2)的外向式多级弯折多角度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其特征是:所述针体部(2)的弯折方向为对向手柄部(1)的弯折方向,形成同向外向式多级弯折多角度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其特征是:所述弯折部(3)为二级弯曲结构,在各级弯折处形成90-145°弯折角,使机械传代针形成同向双折角二级弯折多角度结构弧形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其特征是:所述弯折部(3)分为二段,第一段(31)与针体部(2)直线连接;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的连接处形成90-145°弯折角,第二段(32)与手柄部(1)为弯曲连接、构成弯曲部,第二段(32)与手柄部(1)的连接处形成90-145°弯折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细胞多角度机械传代针,其特征是:第一段(31)长度为10mm,第二段(32)长度为3mm,手柄部(1)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作军徐评议邓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