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录井钢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132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耐热录井钢丝,其特征在于:在硅锰高碳钢中加有合金元素钒,配方如下:C0.72~0.78,Si1.2~1.5,Mn0.6~0.9,V0.04~0.06,P≤0.03,S≤0.03Fe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工艺简单,合金元素含量少,成本低,性能稳定,适合我国国情,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硅锰的合金钢,特别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热采油井的耐热录井钢丝。在我国的原油生产中,稠油比例日益增加,目前已达到1200万吨/年,预计到“八五”末期,将上升到4000~5000万吨/年。而开采稠油需要渗入蒸汽,结果环境温度升高到300℃左右,这时采用普通的录井钢丝已不能满足要求,为解决油田生产需要,曾将军工906不锈钢制成录井钢丝,在热采油井上试用。由于这类钢丝价格昂贵(8万元/吨),无法大面积推广使用。与本专利技术最接近的技术是日本钢铁公司开发出的一种含硅高碳钢盘条(1%Si,0.5%Mn,0.8%C),但其作为建筑用结构用钢,常温性能较好,耐热性能较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性能好且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适用于热采油井的耐热录井钢丝。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热录井钢丝,其特征在于在硅锰高碳钢中加有合金元素钒,配方如下C SiMnV P S0.72~0.78 1.2~1.5 0.6~0.9 0.04~0.06 ≤0.03 ≤0.03Fe 余量一般而言,高碳钢丝的显微组织为冷变形索氏体组织,因而其强度决定于铁素体的强度和片状珠光体的片间距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热录井钢丝,其特征在于:在硅锰高碳钢中加有合金元素钒,配方如下:C 0.72~0.78 Si 1.2~1.5 Mn 0.6~0.9 V 0.04~0.06P≤0.03 S≤0.03 Fe 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百年秦万信隋玉成张桂林赵明殷宗荣曹家麟郭合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