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原诱导的双功能互补作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116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组多肽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组多肽,由此该组多肽包含两个多肽,其各自包含结合抗原“A”的靶向部分“T”和功能结构域“F”的片段,其中其表面具有“A”的基底不存在时,所述两个多肽彼此没有结合,且其中当“F”二聚化时,所得的二聚体成为功能性的。而且,本文描述了该组多肽的医疗和诊断应用。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编码该组多肽的核酸分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编码该组多肽的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的载体。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含该组多肽的药物组合物。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含该组多肽的试剂盒。

Double antigen induced double functional complementarity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group of peptid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Specificall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t of peptides which contain two polypeptides, each containing fragments of a targeting part \T\ binding antigen \A\ and a functional domain \F\ fragment in which the two peptides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when the surface of the \A\ does not exist, and when \F\ is dimerization, The obtained two polymer is functional. Furthermore, the medical and diagnostic applications of this peptide are described.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nucleic acid molecules encoding the polypeptide.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carrier containing nucleotide sequences encoding nucleic acids of the polypeptide group. Moreov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polypeptide.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kit containing the polypept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抗原诱导的双功能互补作用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组多肽及其应用。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组多肽,由此该组多肽包含两个多肽,其各自包含结合抗原“A”的靶向部分“T”和功能结构域“F”的片段,其中其表面具有“A”的基底不存在时,所述两个肽彼此没有结合,且其中当“F”二聚化时,所得的二聚体成为功能性的。此外,本文描述了该组肽的医疗和诊断应用。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码该组多肽的核酸分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编码该组多肽的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的载体。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该组多肽的药物组合物。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该组多肽的试剂盒。在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很多报道双特异抗体构建体用于体外免疫治疗肿瘤和临床前以及早期临床试验的突出功效的标志性论文。目前,可获得大量不同的双特异构建体,其大小、组成、药代动力学和直接消除肿瘤细胞或衔接用于肿瘤细胞裂解的免疫效应细胞的能力各不相同。基于抗体的癌免疫策略是极具前景的治疗选择,因为它们对靶标结构具有优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体模块化的结构和功能组织允许通过基因工程进行广泛的操作。不同的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能够被分离和/或连接而不丧失特异性结构域相关的功能特性。此外,它们可与异源蛋白结构域以及非肽部分组合和连接。因此,有可能以合理方式研发出没有常规抗体的天然局限的融合构建体。可产生具有新的生物学和/或药学特性的基于抗体的融合蛋白。正在进行一些充满前景的工作来通过诱变改变Fc结构域引起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和CDC(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的能力,根据预期的应用,减少副作用(抑制突变)或增强治疗效力(激活突变)。当考虑到抗体的抗原结合结构域时,通过基因工程变得可能的新应用甚至更多变。抗体的重链(VH)和轻链(VL)的抗原识别可变结构域可通过基因工程由肽接头连接起来,同时保留抗原结合能力。这类抗原结合单链可变片段(scFvs)可用作具有高的组织渗透力和低的血清保留时间的小抗体替代物,用于临床成像过程和放疗以及其他应用。重要的是,这些scFv部分能够容易地在重组治疗剂研发中用作抗原特异性模块。最近的报道显示了重组双特异抗体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这类双特异抗体识别两种抗原,其中一种由肿瘤表达,而另一种通常见于免疫细胞上。在抗肿瘤治疗中大多数双特异抗体一方面靶向肿瘤相关的谱系标志物,另一方面靶向T细胞受体/CD3复合体的不变分子CD3ε,从而募集T细胞以破坏肿瘤[Müller和Kontermann,Bispecificantibodiesforcancerimmunotherapy:Currentperspectives.BioDrugs2010,24(2):89-98]。尽管操纵抗体结构和功能有广泛的选择,这类基于抗体的试剂的治疗效力受限于所针对的抗原的性质,肿瘤和肿瘤相关的组织中抗原的可及性以及抗体引起或介导期望的细胞死亡诱导功能的能力。例如,当使用针对也在组织上表达并具有重要功能的抗原的双特异构建体来治疗患者时,观察到严重的副作用。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在淋巴瘤的情况下,除了未知数目的单独突变的细胞表面分子和单克隆B细胞或T细胞受体,不存在将转化细胞区别于其健康祖细胞的肿瘤特异性抗原。由于基于使用双特异抗体的治疗理念通常依赖于效应细胞的衔接,看来该工具(双特异构建体)越有效则越可能发生副作用,甚至在非转化的组织上少量表达抗原也会导致无法控制的脱靶效应。在2008年,科学(SCIENCE)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单链双特异T细胞衔接器(BiTE)抗体MT103/blinatumomab的临床效力的报道;其以比针对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报道的血清水平低约5个数量级的血清水平,在复发的或标准免疫化疗难以治疗的约80%淋巴瘤患者中诱导了消退(Bargou,R.etalScience321,974-977,2008)。该出版物和随后关于急性淋巴白血病(ALL)中验证性II期试验的报道带来了双特异抗体的新时代,直到那时,由于全身毒性以及小或无治疗活性几乎20年处于严重的停顿中。大体上紧随该篇科学(SCIENCE)论文,双特异抗体再次成为迅速发展的领域,其中共计有超过35种不同的形式(Reichert,DrugDiscovToday.17(2012)954-963)。这些形式大小不同且优化了对抗原的亲和力、稳定性、募集效应细胞(大多数为T细胞)的能力和药代动力学。构建体的亲和力或亲合力使用不同技术通过亲和力成熟或简单地通过将多个scFv结构域连成一排以产生多价构建体来操纵。甚至报道了三特异抗体,其被设计为针对两个而非一个靶分子来展示增强的结合能力。这些形式的稳定性可通过以下来进行优化:添加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以便模仿天然存在的抗体,并同时提高药代动力学特性,如延长血清中的半衰期和保护免于蛋白酶的蛋白水解消化。此外,这些形式的稳定性可通过优化生产来提高。由于用于共价连接scFv结构域的接头序列通常导致聚集,已经建立了首先生产两种或三种易于重新组装的多肽的生产线,以便产生功能性药物。这类技术利用定向二硫桥或交联试剂来共价连接两种不同的多肽。其他技术利用异源或同源二聚体化结构域如亮氨酸拉链结构域、Fc-结构域和其他如结进孔(knobintohole)技术(参见,例如WO2007/062466)。此外,可通过结合抗原来稳定的VH和VL相互作用,已经被用于所谓的开口三明治免疫测定以检测抗原(Ueda,NatureBiotechnology14(1996),1714-1718;Ohmuro-Matsuyama(2012)DetectionofProteinPhosphorylationbyOpen-SandwichImmunoassay,IntegrativeProteomics,Dr.Hon-ChiuLeung(Ed.),ISBN:978-953-51-0070-6;WO2004/016782/EP-A11536005.)。然而,本领域描述的双/三特异和双或多价构建体有缺陷。首先,缺少真正的可作为靶分子处理的特异性肿瘤抗原。事实上,双特异抗体形式越有效,附带损害越严重,因为目前所针对的靶抗原为肿瘤和非恶性细胞共有的差异化抗原。结果,现有技术的双或三特异形式无法将恶性细胞与非恶性细胞区分开来。就此而言,开发高亲和力结合靶细胞的三特异构建体,结果可能是赋予高度的脱靶效应,因为通常结合一个靶分子便足以募集免疫分子以破坏表达任一靶分子的细胞。因此,三特异构建体以损失特异性来增加亲和力。最近的多参数分析表明,由于表达了异常的抗原信号,可将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的各自的非转化组织区分。目前,这些发现构成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造血组织肿瘤分类系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同样适用于癌症和癌症干细胞或其他来源的癌症起始细胞。因此,有利的是,靶向同时表达一起表示恶性状态的抗原组合的细胞。现有技术公开中没有抗体能够将表达靶抗原组合的细胞与单抗原阳性细胞区分。其次,使用例如完整CD3模块(例如抗Cd3scFv)的双特异性抗体技术的主要问题是这些蛋白固有的刺激或预刺激T细胞的能力,而与结合靶细胞上的靶抗原无关,且目前观察到的许多副作用似乎与异常的T细胞功能有关。因此,本领域在癌症治疗方面存在对更具特异性的治疗选择的需要,尤其是需要改善的方法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抗原诱导的双功能互补作用

【技术保护点】
一组多肽,包含:第一多肽P1,包含(i)靶向部分T1,其中所述靶向部分T1特异性结合抗原A1,和(ii)功能结构域F的片段F1,其中相对于所述结构域F的功能,所述片段F1本身和所述多肽P1本身均不具有功能,以及第二多肽P2,包含(i)靶向部分T2,其中所述靶向部分T2特异性结合抗原A2,和(ii)所述功能结构域F的片段F2,其中相对于所述结构域F的功能,所述片段F2本身和所述多肽P2本身均不具有功能,其中所述抗原A1不同于所述抗原A2,其中其表面具有抗原A1和A2的基底不存在时,所述多肽P1和所述多肽P2彼此没有结合,且其中当所述多肽P1的片段F1和所述多肽P2的片段F2二聚化时,所得的二聚体相对于所述结构域F的功能具有功能性,并且其中所述片段F1包含抗体的VL结构域,且所述片段F2包含相同抗体的VH结构域;或者其中所述片段F1包含抗体的VH结构域,且所述片段F2包含相同抗体的VL结构域。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13 EP 12151125.71.一组多肽,包含:第一多肽P1,包含(i)靶向部分T1,其中所述靶向部分T1特异性结合抗原A1,和(ii)功能结构域F的片段F1,其中相对于所述结构域F的功能,所述片段F1本身和所述多肽P1本身均不具有功能,以及第二多肽P2,包含(i)靶向部分T2,其中所述靶向部分T2特异性结合抗原A2,和(ii)所述功能结构域F的片段F2,其中相对于所述结构域F的功能,所述片段F2本身和所述多肽P2本身均不具有功能,其中所述抗原A1不同于所述抗原A2,其中其表面具有抗原A1和A2的基底不存在时,所述多肽P1和所述多肽P2彼此没有结合,且其中当所述多肽P1的片段F1和所述多肽P2的片段F2二聚化时,所得的二聚体相对于所述结构域F的功能具有功能性,并且其中所述片段F1包含抗体的VL结构域,且所述片段F2包含相同抗体的VH结构域;或者其中所述片段F1包含抗体的VH结构域,且所述片段F2包含相同抗体的VL结构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多肽,其中其细胞表面携带抗原A1和A2的细胞不存在时,所述多肽P1和所述多肽P2彼此没有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多肽,其中其细胞表面携带抗原A1和A2的细胞诱导所述多肽P1的片段F1和所述多肽P2的片段F2二聚化,而其细胞表面不携带抗原A1和A2的细胞不诱导所述多肽P1的片段F1和所述多肽P2的片段F2二聚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多肽,其中所述基底或细胞不存在时,所述多肽P1和P2彼此的解离常数KD范围为10-8M至10-2M、10-7M至10-3M或10-6M至10-3M;和/或所述基底或细胞存在时,所述多肽P1和P2彼此的解离常数KD范围为10-6M以下、10-7M以下、10-8M以下或10-9M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多肽,其中所述抗原A1和/或所述抗原A2是表达于肿瘤的细胞表面或肿瘤的祖细胞/前体细胞表面的抗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多肽,其中抗原A1和抗原A2的组合仅见于癌细胞上,而未见于非癌细胞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组多肽,其中抗原A1和抗原A2的组合对于某种癌症的癌细胞具有特异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多肽,其中所述抗原A1为MHC抗原,其为选自以下的等位基因变体:HLA-A2、HLA-Cw6、HLA-A1、HLA-A3、HLA-A25、HLA-B7、HLA-B8、HLA-B35、HLA-B44、HLA-Cw3、HLA-Cw4和HLA-Cw7;和/或所述抗原A2为选自以下的对某种细胞类型或细胞谱系具有特异性的抗原:CD45;CD34;CD33;CD138;CD15;CD1a;CD2;CD3;CD4;CD5;CD8;CD20;CD23;CD31;CD43;CD56;CD57;CD68;CD79a;CD146;表面活性蛋白;突触泡蛋白;CD56;CD5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肌特异性激酶MUSK;P/Q-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电压门控钾通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TSH;两性蛋白;HepPar-1;神经节苷脂GQ1B、GD3或GM1;以及血型糖蛋白-A。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多肽,其中所述抗原A1和A2中的任一种选自:HLA-A2;HLA-Cw6;EpCAM;CD20;CD33;CD38;CD45;Her2;EGFR;CD138;CEA;CD19;PSMA;E-钙粘蛋白;Ca-125;Her-2/neu;巨大囊肿病液体蛋白;BCA-225;CA19-9;CD117;CD30;上皮抗原BER-EP4、上皮膜抗原和上皮相关的抗原MOC-31;上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受体PDGFR-α;黑素瘤相关的标志物/Mart1/Melan-A;CD133;TAG72;水通道蛋白-2以及B细胞表面上的克隆型抗体。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组多肽,其中(i)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EpCAM,而另一种是EGFR、HER2/neu、CD10、VEGF-R或MDR;(ii)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MCSP,而另一种是促黑色素释放素或EpCAM;(iii)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CA125,而另一种是CD227;(iv)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CD56,而另一种是CD140b或GD3神经节苷脂;(v)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EGFR,而另一种是HER2;(vi)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PSMA,而另一种是HER2;(vii)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唾液酸化路易斯寡糖,而另一种是EGFR;(viii)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CD44,而另一种是ESA、CD24、CD133、MDR或CD117;(ix)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CD34,而另一种是CD19、CD79a、CD2、CD7、HLA-DR、CD13、CD117、CD33或CD15;(x)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CD33,而另一种是CD19、CD79a、CD2、CD7、HLA-DR、CD13、CD117或CD15;(xi)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MUC1,而另一种是CD10、CEA或CD57;(xii)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CD38,而另一种是CD138;(xiii)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CD24,而另一种是CD29或CD49f;(xiv)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碳酸酐酶IX,而另一种是水通道蛋白-2;(xv)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HLA-A2,而另一种是EpCAM;(xvi)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HLA-A2,而另一种是CD45;(xvii)所述抗原A1和A2之一是HLA-A2,而另一种是EGFR;(xviii)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尔挪特·斯图哈勒
申请(专利权)人:乌利班马克西姆利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