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567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上模的下端连接固定板,固定板的下表面均匀设有3个冲柱;下模为圆柱状,下模的上端设有缓冲层,下模的外周设有第一条形凹槽,缓冲层的外周设有第二条形凹槽,第一条形凹槽与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下模的中心连接一转轴,转轴与电机连接;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位于第一条形凹槽和第二条形凹槽内,限位板设有3个径向盲孔,每个限位板内的径向盲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限位板远离下模的一端设有把手,把手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依次冲压成型多个螺钉,无需成型一个螺钉就开模,为工人的操作提供了便利,冲压效率快,冲压后脱模方便,保证了工人的安全。

A stamp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amping die, which includes a lower die and an upper die. The lower end of the upper die is connected with a fixed plate, and 3 punching columns are evenly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xed plate; the lower die is cylindrical, the upper end of the lower die is provided with a buffer layer,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lower di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and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buffer layer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grooves, the first one is the first one. The shape grooves correspond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econd grooves. The center of the lower die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and the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It also includes a limit plate, the limit plate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groove and second grooves, and the limit plate has 3 radial blind holes, and the center of the radial blind hole in each limit plate is on the same line. A handle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limiting plate away from the lower die, and the handl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imit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ss and form a plurality of screws in turn, without the need to form a screw to open the mould, providing convenience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workers, quick stamping efficiency, convenient stamping after stamping,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work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而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五金加工模具发展最为迅速,但是一般的五金加工模具一次性只能进行一个单孔成型加工,从而降低了加工的效率,并且五金加工模具在进行长时间的加工后,受力影响易产生偏移,从而影响了加工的精准度。传统的冲压螺钉的冲压模具包括一个下模具和一个上模具,下模具的上端面设有与螺杆形状吻合的盲孔即下模腔,上模具的下端面设有圆柱凹坑,凹坑的坑顶设有六棱柱凸起,圆柱凹坑和六棱柱凸起之间的空腔构成与内六角螺钉的头部形状吻合的上模腔,上下两个模腔的中心线重合。将下模具固定,并将一根圆棒放入下模腔内,圆棒长度大于下模腔的高度,而上模具与冲头固定,驱动冲头使得两个模具合模,就能将圆棒冲压成一个内六角螺钉。现有技术的冲压模具存在以下缺陷:每冲压成型一个螺钉,需要单独进行开模、装料、冲压合模、再开模、脱模五个步骤,需要冲压多少螺钉就需要反复操作多少次,速度慢、效率低,无法连续冲压成型;其次,由于放料时,圆棒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放入,这样,放料前、开模时,如果开模幅度过小,两个模具之间距离不够,人们很难将圆棒放入,但如果开模幅度太大,会加大开模、合模时冲头的行程,耗费更多的时间,进一步降低效率,而且,在两个模具之间放料,存在一定危险性,万一冲头不慎启动,可能砸伤人手;况且,由于下模具开口朝上,脱模过程太不方便。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领域技术人员积极创新研究,以期创设出一种新型的冲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依次可冲压成型多个螺钉,无需成型一个螺钉就开模,为人工的操作提供了便利,使得冲压效率快,冲压后脱模方便,无需在两个模具之间放料,保证了工人的安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上模的下端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均匀设有3个冲柱,所述冲柱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为圆柱状,所述下模的上端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与所述下模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的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缓冲层的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凹槽与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下模的中心连接一转轴,所述缓冲层的中心设有可供所述转轴通过的通孔,所述转轴与电机连接;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和所述第二条形凹槽内,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设有3个径向盲孔,每个所述限位板内的所述径向盲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下模的一端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冲柱的下端设有内六棱柱凸起或十字形凸起,所述冲柱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径向盲孔的直径,所述内六棱柱的底面外接圆的直径小于所述径向盲孔的直径。进一步地说,所述限位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宽度相等,所述限位板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长度,所述限位板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下模的高度。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宽度相等。进一步地说,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数量相等。进一步地说,所述缓冲层为硅胶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高度为所述下模的高度的1/5。进一步地说,所述缓冲层为圆柱状,所述缓冲层的直径与所述下模的直径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设有3个冲柱和多个限位板,使用时,可将多个限位板内皆放入圆棒,冲柱下压可依次成型多个螺钉,提高了加工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为工人的操作提供了方便。二、本技术设有转轴和电机,使用时,下模旋转,将某一限位板移动至冲柱的正下方,冲压后电机工作,将下一限位板继续移动至冲柱的正下方,继续冲压,而完成冲压成型的限位板可使用把手拉出,将成型的螺钉取出,不会再冲柱的正下方取放料,保证了工人的安全;三、本技术设有缓冲层,缓冲层可有效缓解因冲压产生的压力,提高了下模的使用寿命,设计合理,实用性高。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下模1、第一条形凹槽11、上模2、固定板3、冲柱4、转轴5、限位板6、径向盲孔61、把手62、限位板的长度a、限位板的宽度b、限位板的高度h、缓冲层7和第二条形凹槽7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实施例:一种冲压模具,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下模1和上模2,所述上模的下端连接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均匀设有3个冲柱4,所述冲柱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为圆柱状,所述下模的上端设有缓冲层7,所述缓冲层与所述下模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的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条形凹槽11,所述缓冲层的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条形凹槽71,所述第一条形凹槽与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下模的中心连接一转轴5,所述缓冲层的中心设有可供所述转轴通过的通孔,所述转轴与电机连接;还包括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和所述第二条形凹槽内,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设有3个径向盲孔61,每个所述限位板内的所述径向盲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下模的一端设有把手62,所述把手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冲柱的下端设有内六棱柱凸起或十字形凸起,所述冲柱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径向盲孔的直径,所述内六棱柱的底面外接圆的直径小于所述径向盲孔的直径。所述限位板的宽度b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宽度相等,所述限位板的长度a等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长度,所述限位板的高度h小于等于所述下模的高度。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宽度相等。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的数量相等。所述缓冲层为硅胶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高度为所述下模的高度的1/5。所述缓冲层为圆柱状,所述缓冲层的直径与所述下模的直径相等。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多个圆棒一一放入多个限位板的径向盲孔内,然后电机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下模旋转,使得某一限位板位于冲柱的正下方,径向盲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冲柱的位置,然后冲柱下压,螺钉成型,此时继续旋转下模,使得另一限位板位于冲柱的正下方继续冲压,而完成冲压的限位板此时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冲压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1)和上模(2),所述上模的下端连接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均匀设有3个冲柱(4),所述冲柱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为圆柱状,所述下模的上端设有缓冲层(7),所述缓冲层与所述下模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的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条形凹槽(11),所述缓冲层的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条形凹槽(71),所述第一条形凹槽与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下模的中心连接一转轴(5),所述缓冲层的中心设有可供所述转轴通过的通孔,所述转轴与电机连接;还包括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和所述第二条形凹槽内,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设有3个径向盲孔(61),每个所述限位板内的所述径向盲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下模的一端设有把手(62),所述把手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1)和上模(2),所述上模的下端连接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均匀设有3个冲柱(4),所述冲柱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为圆柱状,所述下模的上端设有缓冲层(7),所述缓冲层与所述下模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的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条形凹槽(11),所述缓冲层的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条形凹槽(71),所述第一条形凹槽与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下模的中心连接一转轴(5),所述缓冲层的中心设有可供所述转轴通过的通孔,所述转轴与电机连接;还包括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凹槽和所述第二条形凹槽内,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设有3个径向盲孔(61),每个所述限位板内的所述径向盲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下模的一端设有把手(62),所述把手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柱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朝黄荣利郭宁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特精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