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524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2:42
提供可制造显示优异的性能的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的新型的化合物、具有该化合物的有机EL元件、以及具有该有机EL元件的电子设备。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含有化合物的有机EL元件用材料、在阴极与阳极间夹持至少包含发光层的由一层或多层形成的有机薄膜层而成的有机EL元件中、该有机薄膜层的至少1层含有前述化合物的有机EL元件、具有该有机EL元件的电子设备。(上述式中,A、B、C、R1~R11如说明书中定义所述。)

New compound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A novel compound, an organic EL element with the compound,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organic EL element, which can produce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 element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The compound (1), an organic EL element containing a compound, an organic EL element with at least 1 layers of the organic film layer containing an organic EL element containing the preceding compound, and an organic EL element with the organic EL element in the organic thin film layer formed by a layer or multilayer of the cathode and anode containing at least a luminescent layer between the cathode and the anode. Electronic equipment. In the above formula, A, B, C, R1 ~ R11 are defined in the spec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新型的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的化合物和含有该新型的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材料。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该新型的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通常,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由阳极、阴极、和被阳极和阴极夹持的1层以上的有机薄膜层构成。若向两电极间施加电压,则从阴极侧向发光区域注入电子,从阳极侧向发光区域注入空穴,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区域中进行再结合而生成激发状态,激发状态恢复至基态时发生光。另外,有机EL元件通过在发光层中使用各种发光材料从而可得到多种发光色,因此,在显示器等中的实用化研究盛行。例如红色、绿色、蓝色的三原色的发光材料的研究活跃,以特性提高为目标而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有机EL元件用的材料,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6中记载的化合物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3965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006925号[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第104119347号公报[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1/128017号[专利文献5]韩国专利第10-2015-0135125号公报[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3/077344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通过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等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专利文献1~6中公开的化合物中,作为用于有机EL元件时的性能,存在进一步的改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制造显示优异的性能的有机EL元件的新型的化合物、以及含有该新型的化合物的有机EL元件用材料。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化合物的有机EL元件、以及具有该有机EL元件的电子设备。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前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在吲哚并[3,2,1-jk]咔唑中包含的2个以上的苯环上稠环的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有机EL元件的材料使用,从而能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中包括下述[1]~[4]的方式。[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可提供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1][式中,式(1)中,选自R1与R2、R2与R3、R4与R5、R5与R6、R6与R7、R8与R9、R9与R10、和R10与R11中的2个以上的对的各个对中,Rn与Rn+1(n表示选自1、2、4~6、和8~10中的整数)相互键合,与Rn和Rn+1所键合的2个成环碳原子一起,形成由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构成的原子数3以上的环结构。构成该环结构的原子中,可以具有取代基的原子具有氢原子或取代基,该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硫基、-Si(R101)(R102)(R103)表示的基团、-N(R104)(R105)表示的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这些取代基彼此可键合而形成进一步的环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原子数3以上的环的原子数不包括前述取代基的原子数。其中,由R1与R2形成的对与由R2与R3形成的对;由R4与R5形成的对与由R5与R6形成的对;由R5与R6形成的对与由R6与R7形成的对;由R8与R9形成的对与由R9与R10形成的对;和由R9与R10形成的对与由R10与R11形成的对不会同时形成环结构。前述2个以上的对以选自环A、环B和环C中的2或3个环具有前述由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构成的原子数3以上的环结构的方式被选择,前述2或3个环所具有的2个以上的环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形成前述原子数3以上的环结构的R1~R11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1~R11表示取代基时,R1~R11各自独立地为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硫基、-Si(R101)(R102)(R103)表示的基团、-N(R104)(R105)表示的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R101~R10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可提供含有上述[1]所述的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材料。[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是在阴极与阳极间夹持至少包含发光层的由一层或多层形成的有机薄膜层而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该有机薄膜层的至少1层含有上述[1]所述的化合物。[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上述[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专利技术的效果若将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作为有机EL元件用材料使用,则得到的有机EL元件具有优异的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元件作为电子设备是有用的。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一例的构成的概略图。[图2]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化合物2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图。[图3]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化合物2的吸收光谱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XX~YY的ZZ基”这样的表达中的“碳数XX~YY”表示ZZ基为未取代的情况下的碳数,不包括被取代的情况下的取代基的碳数。另外,本说明书中,“取代或未取代的原子数XX~YY的ZZ基”这样的表达中的“原子数XX~YY”表示ZZ基为未取代的情况下原子数,不包括被取代的情况下的取代基的原子数。本说明书中,所谓成环碳数,表示原子键合成环状的结构的化合物(例如,单环化合物、稠环化合物、交联化合物、碳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的构成该环自身的原子中的碳原子的数目。该环被取代基取代时,取代基中包含的碳不包含在成环碳数中。关于以下记载的“成环碳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同样的含义。例如,苯环成环碳数为6,萘环成环碳数为10,吡啶基成环碳数为5,呋喃基成环碳数为4。另外,在苯环、萘环上作为取代基例如取代有烷基时,该烷基的碳数不包含在成环碳数的数目中。另外,在芴环上作为取代基例如键合有芴环时(包括螺芴环),作为取代基的芴环的碳数不包含在成环碳数的数目中。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成环原子数,表示原子键合成环状的结构(例如单环、稠环、环集合)的化合物(例如单环化合物、稠环化合物、交联化合物、碳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的构成该环自身的原子的数目。不构成环的原子、该环被取代基取代时的取代基中包含的原子不包含在成环原子数中。关于以下记载的“成环原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的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08 JP 2016-078344;2017.02.14 JP 2017-025391.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1]式中,式(1)中,选自R1与R2、R2与R3、R4与R5、R5与R6、R6与R7、R8与R9、R9与R10、和R10与R11中的2个以上的对的各个对中,Rn与Rn+1(n表示选自1、2、4~6、和8~10中的整数)相互键合,与Rn和Rn+1所键合的2个成环碳原子一起,形成由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构成的原子数3以上的环结构;构成该环结构的原子中,可以具有取代基的原子具有氢原子或取代基,该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硫基、-Si(R101)(R102)(R103)表示的基团、-N(R104)(R105)表示的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这些取代基彼此可键合而形成进一步的环结构;此外,前述原子数3以上的环的原子数不包括前述取代基的原子数;其中,由R1与R2形成的对与由R2与R3形成的对;由R4与R5形成的对与由R5与R6形成的对;由R5与R6形成的对与由R6与R7形成的对;由R8与R9形成的对与由R9与R10形成的对;和由R9与R10形成的对与由R10与R11形成的对不同时形成环结构;前述2个以上的对以选自环A、环B和环C中的2或3个环具有前述由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构成的原子数3以上的环结构的方式被选择,前述2或3个环所具有的2个以上的环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形成前述原子数3以上的环结构的R1~R11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1~R11表示取代基时,R1~R11各自独立地为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硫基、-Si(R101)(R102)(R103)表示的基团、-N(R104)(R105)表示的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R101~R10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选自R4与R5、R5与R6、R6与R7、R8与R9、R9与R10、和R10与R11中的2个以上的对的各个对中,Rn与Rn+1(n表示选自4~6、和8~10中的整数)相互键合,与Rn和Rn+1所键合的2个成环碳原子一起,形成由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构成的原子数3以上的环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R3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R1~R3表示取代基时,R1~R3各自独立地为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硫基、-Si(R101)(R102)(R103)表示的基团、-N(R104)(R105)表示的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6~50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原子数5~50的杂芳基。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与Rn和Rn+1所键合的2个成环碳原子一起形成的由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构成的原子数3以上的环是选自下述式(2)~(8)中的任一个环;[化2]式(2)~(8)中,*1与*2、*3与*4、*5与*6、*7与*8、*9与*10、*11与*12和*13与*14分别表示Rn与Rn+1所键合的前述2个成环碳原子,Rn所键合的成环碳原子可以是*1与*2、*3与*4、*5与*6、*7与*8、*9与*10、*11与*12和*13与*14所表示的2个成环碳原子中的任一个;X选自C(R23)(R24)、NR25、O、S;R12~R25与前述R1~R11相同;R12~R17和R23~R24中的相邻的基团彼此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与Rn和Rn+1所键合的2个成环碳原子一起形成的由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构成的原子数3以上的环为选自下述式(9)~(11)中的任一环;[化3]式(9)~(11)中,*1与*2、和*3与*4分别表示Rn与Rn+1所键合的前述2个成环碳原子,Rn所键合的成环碳原子可以是*1与*2、或*3与*4所表示的2个成环碳原子中的任一个;R31~R37和R41~R44与前述R12~R25相同,X与前述相同;R31~R37和R41~R44中的相邻的基团彼此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式(1)中,R2、R4、R5、R10和R11中的至少1个为不形成前述原子数3以上的环结构的基团,为卤素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数3~20的环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1~20的氟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良多加藤朋希池田秀嗣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