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车起重吊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3488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随车起重吊臂系统,它包括有承托组件、控制组件、伸缩臂组件,其中,承托组件安装在移动式车架上,承托组件两端设有伸缩支腿,承托组件上安装有旋转座,旋转座顶部固定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伸缩臂组件,支撑座上部一侧设有控制组件。采用本方案后使操作人员操作更顺手,车辆运行稳定性大大增加,承托组件采用槽钢制作,其强度高,采用两条槽钢并列,有效减少总体长度,使其更适合较窄的车辆安装使用,同时又不影响其支撑性能。

Crane lifting arm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rane lifting arm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ing component, a control component and a telescopic arm component, in which a supporting component is mounted on a movable frame, a telescopic ramp is provided at both ends of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a rotating seat is installed on the supporting assembly, a supporting seat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rotating seat, and a telescopic arm is provided on the support se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ppor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component. After using this scheme, the operating personnel operate more smoothly, the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operation is greatly increased,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is made of channel steel, its strength is high, the two channel steel is used in parallel, and the overall length is reduced effectively, so i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narrower vehicle installation and use, without affecting its supporting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随车起重吊臂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是指随车起重吊臂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移动式吊臂车包括有支腿以及安装在支腿上的旋转座,旋转座上安装支撑臂,再在支撑臂上铰接母伸缩臂,母伸缩臂内再设若干条子伸缩臂,不使用时母伸缩臂悬空端搭后车厢上,这种结构的母伸缩臂长度一般均超过五米,其在运输或不使用时,由于母伸缩臂较长,车辆转弯或行走均会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必须防止在转弯时伸缩臂不会因惯性及离心力甩出;同时直线行驶时,伸缩臂的悬空端在杠杆力作用下会影响车体前端重量,使车体前轮抓地性下降,影响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稳定性好、强度高、使用效果好的随车起重吊臂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随车起重吊臂系统,它包括有承托组件、控制组件、伸缩臂组件,其中,承托组件安装在移动式车架上,承托组件两端设有伸缩支腿,承托组件上安装有旋转座,旋转座顶部固定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伸缩臂组件,支撑座上部一侧设有控制组件;所述的承托组件包括有中隔板,中隔板一侧设有第一槽钢,另一侧设有第二槽钢,第一槽钢的长度为a,第二槽钢的长度为a1,中隔板的长度为c,其中,a=a1,a+a1>c>a或a1;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的槽体均位于中隔板一侧,第一槽钢焊接在中隔板一端,第二槽钢焊接在中隔板另一端,位于中隔板中心处的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并列形成安装座,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内均活动安装有一组支腿;安装座两端的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顶部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板,旋转座固定在安装座上,其两侧通过限位板锁紧,限位板外侧侧壁设有加固件,加固件与相应的第一槽钢、第二槽钢顶部连接固定;中隔板两端端部设有与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相连接的n形加固环。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有控制座、爬梯,其中,控制座固定在支撑座上部一侧,爬梯顶部与控制座连接,爬梯底部与支撑座下部连接,伸缩臂组件起吊一端的控制座顶部设有控制架,控制架上安装有若干个控制杆,控制座顶部另一端设有安装立柱,安装立柱底部固定在控制座上,安装立柱顶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顶部两侧设有滑行轨道,滑行轨道上设有坐垫板,坐垫板顶部安装有座椅,坐垫板底部通过滑行轮活动安装在相应的滑行轨道上,座椅前端底部的坐垫板上设有调节板,两条滑行轨道之间的安装板上铰接有坐垫气缸,坐垫气缸与调节板连接,调节板上设有与坐垫气缸相配合的调节手柄,座椅后端向上延伸形成靠背;靠背后侧壁上设有上调节环,座椅两侧设有安全扶手,两条安全扶手后端相对折弯形成后调节端,后调节端活动套装在相应的上调节环内,并通过调节螺杆锁紧,安全扶手下方的坐垫板底部设有下调节环,两条安全扶手底部延伸至坐垫板下方再相对折弯形成下调节端,下调节端活动套装在相应的下调节环内。所述的伸缩臂组件包括有伸缩组件包括有第一铰座、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其中,第一铰座一端铰接在支撑座顶部,第一铰座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一端连接,第一支撑臂另一端设有第二铰座,第二铰座一端与第一支撑臂支撑臂连接,第二铰座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一端铰接,第二支撑臂另一端活动套装有伸缩臂,伸缩臂一端伸出第二支撑臂形成吊臂端;支撑座顶部设有与吊臂端相配合的绞车组件,第一铰座底部设有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所述的第一气缸位于支撑座一侧,第一气缸一端与第一铰座铰接,另一端与旋转座顶部铰接,第二气缸一端与第一铰座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一侧铰接,第二支撑臂另一侧设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一端与第二支撑臂铰接,第三气缸另一端与伸缩臂的吊臂端铰接。本方案采用控制组件使操作人员可利用爬梯爬到支撑板上,操作人员可根据自己的体型利用安全扶手来调节座椅的乘坐区宽度,同时还可以通过气缸调节座椅与控制组件之间的距离,控制杆的位置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及习惯进行调整,使操作人员操作更顺手;伸缩臂组件的第一支撑臂通过第一气缸带动进行展开或折叠,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二气缸带动进行展开或折叠,伸缩臂通过第三气缸带动进行伸缩;采用多段式折叠后,不使用时可将所有支撑臂折叠收缩在车厢内,有效解决了车辆转弯时对支撑臂的离心力作用,同时,支撑臂折叠收缩后不再产生杠杆作用,使车辆运行稳定性大大增加。承托组件采用槽钢制作,其强度高,采用两条槽钢并列,有效减少总体长度,使其更适合较窄的车辆安装使用,同时又不影响其支撑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承托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制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制动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至附图6,本实施例所述的随车起重吊臂系统包括有承托组件、控制组件、伸缩臂组件,其中,承托组件安装在移动式车架上,承托组件两端设有伸缩支腿,承托组件上安装有旋转座1,旋转座1顶部固定有支撑座2,支撑座2上设有伸缩臂组件,支撑座2上部一侧设有控制组件;所述的承托组件包括有中隔板A1,中隔板A1一侧设有第一槽钢A2,另一侧设有第二槽钢A3,第一槽钢A2的长度为a,第二槽钢A3的长度为a1,中隔板A1的长度为c,其中,a=a1,a+a1>c>a或a1;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的槽体均位于中隔板A1一侧,第一槽钢A2焊接在中隔板A1一端,第二槽钢A3焊接在中隔板A1另一端,位于中隔板A1中心处的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并列形成安装座,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内均活动安装有一组支腿;安装座两端的第一槽钢A2与第二槽钢A3顶部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板A4,旋转座1固定在安装座上,其两侧通过限位板A4锁紧,限位板A4外侧侧壁设有加固件,加固件与相应的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顶部连接固定;中隔板A1两端端部设有与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相连接的n形加固环A5。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有控制座B1、爬梯B4,其中,控制座B1固定在支撑座2上部一侧,爬梯B4顶部与控制座B1连接,爬梯B4底部与支撑座2下部连接,伸缩臂组件起吊一端的控制座B1顶部设有控制架B16,控制架B16上安装有若干个控制杆B17,控制座B1顶部另一端设有安装立柱B5,安装立柱B5底部固定在控制座B1上,安装立柱B5顶部设有安装板B6,安装板B6顶部两侧设有滑行轨道B7,滑行轨道B7上设有坐垫板B8,坐垫板B8顶部安装有座椅B12,坐垫板B8底部通过滑行轮活动安装在相应的滑行轨道B7上,座椅B12前端底部的坐垫板B8上设有调节板B9,两条滑行轨道B7之间的安装板B6上铰接有坐垫气缸B10,坐垫气缸B10与调节板B9连接,调节板B9上设有与坐垫气缸B10相配合的调节手柄B11,座椅B12后端向上延伸形成靠背B3;靠背B3后侧壁上设有上调节环B14,座椅B12两侧设有安全扶手B2,两条安全扶手B2后端相对折弯形成后调节端,后调节端活动套装在相应的上调节环B14内,并通过调节螺杆B13锁紧,安全扶手B2下方的坐垫板B8底部设有下调节环B15,两条安全扶手B2底部延伸至坐垫板B8下方再相对折弯形成下调节端,下调节端活动套装在相应的下调节环B15内。所述的伸缩臂组件包括有伸缩组件包括有第一铰座C10、第一支撑臂C5、第二支撑臂C6,其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随车起重吊臂系统

【技术保护点】
随车起重吊臂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承托组件、控制组件、伸缩臂组件,其中,承托组件安装在移动式车架上,承托组件两端设有伸缩支腿,承托组件上安装有旋转座(1),旋转座(1)顶部固定有支撑座(2),支撑座(2)上设有伸缩臂组件,支撑座(2)上部一侧设有控制组件;所述的承托组件包括有中隔板(A1),中隔板(A1)一侧设有第一槽钢(A2),另一侧设有第二槽钢(A3),第一槽钢(A2)的长度为a,第二槽钢(A3)的长度为a1,中隔板(A1)的长度为c,其中,a= a1,a+a1>c>a或a1;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的槽体均位于中隔板(A1)一侧,第一槽钢(A2)焊接在中隔板(A1)一端,第二槽钢(A3)焊接在中隔板(A1)另一端,位于中隔板(A1)中心处的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并列形成安装座,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内均活动安装有一组支腿;安装座两端的第一槽钢(A2)与第二槽钢(A3)顶部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板(A4),旋转座(1)固定在安装座上,其两侧通过限位板(A4)锁紧,限位板(A4)外侧侧壁设有加固件,加固件与相应的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顶部连接固定;中隔板(A1)两端端部设有与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相连接的n形加固环(A5)。...

【技术特征摘要】
1.随车起重吊臂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承托组件、控制组件、伸缩臂组件,其中,承托组件安装在移动式车架上,承托组件两端设有伸缩支腿,承托组件上安装有旋转座(1),旋转座(1)顶部固定有支撑座(2),支撑座(2)上设有伸缩臂组件,支撑座(2)上部一侧设有控制组件;所述的承托组件包括有中隔板(A1),中隔板(A1)一侧设有第一槽钢(A2),另一侧设有第二槽钢(A3),第一槽钢(A2)的长度为a,第二槽钢(A3)的长度为a1,中隔板(A1)的长度为c,其中,a=a1,a+a1>c>a或a1;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的槽体均位于中隔板(A1)一侧,第一槽钢(A2)焊接在中隔板(A1)一端,第二槽钢(A3)焊接在中隔板(A1)另一端,位于中隔板(A1)中心处的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并列形成安装座,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内均活动安装有一组支腿;安装座两端的第一槽钢(A2)与第二槽钢(A3)顶部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板(A4),旋转座(1)固定在安装座上,其两侧通过限位板(A4)锁紧,限位板(A4)外侧侧壁设有加固件,加固件与相应的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顶部连接固定;中隔板(A1)两端端部设有与第一槽钢(A2)、第二槽钢(A3)相连接的n形加固环(A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车起重吊臂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包括有控制座(B1)、爬梯(B4),其中,控制座(B1)固定在支撑座(2)上部一侧,爬梯(B4)顶部与控制座(B1)连接,爬梯(B4)底部与支撑座(2)下部连接,伸缩臂组件起吊一端的控制座(B1)顶部设有控制架(B16),控制架(B16)上安装有若干个控制杆(B17),控制座(B1)顶部另一端设有安装立柱(B5),安装立柱(B5)底部固定在控制座(B1)上,安装立柱(B5)顶部设有安装板(B6),安装板(B6)顶部两侧设有滑行轨道(B7),滑行轨道(B7)上设有坐垫板(B8),坐垫板(B8)顶部安装有座椅(B12),坐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年生李喜生邹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程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