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922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3:09
一种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包括:气囊垫,其被配置成位于座椅靠背的面向内部的一侧上;第一通孔,其被配置成贯穿气囊垫,第一通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平分气囊垫的中心线的后侧;第二通孔,其被配置成贯穿气囊垫,第二通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平分气囊垫的中心线的前侧;以及系绳,其被配置成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且具有固定在座椅靠背侧部上的两端。

Self-supporting central air bag

A self-supporting central side air bag, consisting of an air bag pad arranged on an internal side of the seat back; the first through hole is configured to penetrate the air bag pad, the first hole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and back in the back side of the center line that divides the air bag pa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is configured to run through the gasbag pad and second through. The front side of the hole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and back in the front of the center line of the air bag pad; and the tether is configured to run through the first through hole an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and has the two ends fixed on the side of the seat b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立式中央侧气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侧向碰撞情况下限制乘客横向移动以保护乘客的中央侧气囊。
技术介绍
用于在车辆内部限制乘客横向移动的现有气囊具有以下这种结构:气囊不具有支撑力,而是通过来自其它物体等的支撑来确保或获得支撑力。例如,现有的气囊具有这样的结构,气囊由中央控制台支撑,或者在驾驶者与乘客座椅上的乘客之间展开以被支撑在两者之间,从而防止驾驶者与乘客之间的碰撞。然而,当在实际碰撞情况下乘客座椅上没有乘客时,现有的气囊本身不具有支撑力,从而不限制乘客的横向移动,并且由于气囊基于乘客的横向移动而频繁地倾倒,因此无法发挥乘客保护的作用。另外,如果驾驶者与乘客座椅上的乘客的乘坐位置相对于侧面碰撞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未对齐在同一条线上,则即使乘客座椅上有乘客,气囊垫也不提供支撑力,使得气囊不能有效地保护乘客。上面已经提供被描述为现有技术的事项,其仅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背景,而不应被认为对应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其在侧向碰撞情况下通过中央侧气囊限制远侧乘客的横向移动,并且其自身具有由系绳(tether)支撑的力而不是由周围的结构支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立式中央侧气囊。该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包括:气囊垫,其被配置成位于座椅靠背的内部的一侧;第一通孔,其被配置成贯穿气囊垫,第一通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平分气囊垫的中心线的后侧;第二通孔,其被配置成贯穿气囊垫,第二通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平分气囊垫的中心线的前侧;以及系绳,其被配置成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且具有固定在座椅靠背侧部上的两端。自立式中央侧气囊,还包括:充气机,其被配置成将气体从气囊垫的下端部供应到气囊垫中。系绳的两端可固定于充气机。系绳可包括:与从座椅靠背至第一通孔的段相对应的第一段;与从第一通孔至第二通孔的段相对应的第二段;以及与从第二通孔至座椅靠背的段相对应的第三段,并且第一段至第三段的长度之和可以是恒定的。系绳的长度可被形成为短于气囊垫的从座椅靠背至第一通孔的段、从第一通孔至第二通孔的段、以及从第二通孔至座椅靠背的段的总和。系绳的两端可固定在座椅靠背侧部上,并且从气囊垫的乘客侧朝向中央控制台贯穿第一通孔,并从中央控制台朝向乘客贯穿第二通孔,以被固定至座椅靠背。第一通孔可位于乘客肩部高度的上方。第二通孔可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并且位于气囊垫的前端部上。气囊垫上包括第一通孔的预定区域可设有非膨胀部。自立式中央侧气囊,还可包括:形成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的弯曲部。自立式中央侧气囊,还可包括:延伸支撑部,其被配置成位于气囊垫的中央控制台侧,弯向中央控制台侧,并且被设置成使得弯曲线与气囊垫的前部轮廓一致,其中,第二通孔位于延伸支撑部的前端部上。自立式中央侧气囊,还可包括:第三通孔,其被配置成位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并且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上方,其中,系绳可按顺序贯穿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且系绳的两端可被固定至座椅靠背侧部。系绳可按顺序贯穿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且固定结合于第一通孔。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自立式中央气囊的侧视图;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图1的自立式中央气囊的操作顺序的示图;图3A至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的自立式中央气囊的示图;图7A和图7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自立式中央气囊的延伸支撑部的示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自立式中央气囊的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自立式中央气囊的侧视图,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图1的自立式中央气囊的操作顺序的示图。图3A至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的自立式中央气囊的示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立式中央气囊的延伸支撑部的示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自立式中央气囊的示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包括位于座椅靠背401一侧的气囊垫100,该侧面向车辆内部。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包括第一通孔101,其贯穿气囊垫100,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平分气囊垫100的中心线的后侧。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包括第二通孔103,其贯穿气囊垫100,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平分气囊垫100的中心线的前侧。自立式中央侧气囊还包括贯穿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3的系绳200,并且其两端固定在座椅靠背401侧部上。自立式中央侧气囊还可包括将气体从气囊垫100的下端部供应至气囊垫100中的充气机300。系绳200的两端可固定至充气机300。系绳200可包括:与从座椅靠背401至第一通孔101的段相对应的第一段201,与从第一通孔101至第二通孔103的段相对应的第二段203,以及与从第二通孔103至座椅靠背401的段相对应的第三段205。第一段201至第三段205的长度之和可以是恒定的。系绳200的两端固定在座椅靠背401侧部上,并且可从气囊垫100的乘客侧朝向中央控制台403贯穿第一通孔101,并从中央控制台403朝向乘客贯穿第二通孔103,以被固定至座椅靠背401。参照图1、图2A和图2B,根据本实施例的自立式中央侧气囊不是位于车辆的门侧,而是位于车辆的内部,以限制乘客的横向移动。气囊垫100本身可由贯穿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3的系绳200来确保或提供支撑力。在用于确保气囊垫100的支撑力的方法中,系绳200的两端固定至座椅靠背401的侧部的框架等,而没有直接紧固至气囊垫100上的部分。然而,为了使自立式中央侧气囊模块化,系绳200的两端可固定至向气囊垫100供应气体的充气机300。系绳200在物理上未被分开,但可在与气囊垫100的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3的位置关系上,划分为第一段201至第三段205。恒定地保持系绳200的总长度,并且未直接固定至气囊垫100。因此,系绳200可穿过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3可滑动地移动,并且可以在保持第一段201至第三段205的总长度不变的状态下进行变化。为了便于描述,下面主要描述安装在乘客座椅上的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如果在乘客座椅侧发生横向碰撞,则驾驶者因惯性而朝向中央控制台403方向移动。如果驾驶者的骨盆与中央控制台403的侧部接触,则驾驶者的身体上部相对于接触部分转动。此时,驾驶者的肩部首先与气囊垫100后侧的第一贯通孔101的一部分接触,以将气囊垫100推向中央控制台403。因此,系绳200的第一段201的长度变得相对更长,而系绳200的总长度恒定。因此,气囊垫100的第二通孔103的部分被拉向驾驶者侧,而第二段203和第三段205的长度变短,从而支撑驾驶者。通过这样做,即使气囊垫没有获得来自车辆内的其他结构或乘客座椅上的乘客的支撑力,气囊垫100也可自行限制驾驶者的横向移动。在图4A和图4B的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0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通孔101的前方,并且形成在气囊垫100的上端部。此时,如果承载驾驶者的肩部,则气囊垫100的上端部朝向驾驶者弯曲,来填充驾驶者的肩部与驾驶者的头部之间的空间,以防止驾驶者的头部转动。从而防止驾驶者的颈部受伤。系绳200的长度可被形成为短于气囊垫100的座椅靠背401至第一通孔101的段、从第一通孔101至第二通孔103的段以及从第二通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立式中央侧气囊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包括:气囊垫,其被配置成位于座椅靠背的面向内部的一侧上;第一通孔,其被配置成贯穿所述气囊垫,所述第一通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平分所述气囊垫的中心线的后侧;第二通孔,其被配置成贯穿所述气囊垫,所述第二通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平分所述气囊垫的中心线的前侧;以及系绳,其被配置成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且具有固定在所述座椅靠背侧部上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01 KR 10-2016-01445001.一种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包括:气囊垫,其被配置成位于座椅靠背的面向内部的一侧上;第一通孔,其被配置成贯穿所述气囊垫,所述第一通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平分所述气囊垫的中心线的后侧;第二通孔,其被配置成贯穿所述气囊垫,所述第二通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平分所述气囊垫的中心线的前侧;以及系绳,其被配置成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且具有固定在所述座椅靠背侧部上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立式中央侧气囊,还包括:充气机,其被配置成将气体从所述气囊垫的下端部供应到所述气囊垫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其中,所述系绳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充气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其中,所述系绳包括:与从所述座椅靠背至所述第一通孔的段相对应的第一段;与从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二通孔的段相对应的第二段;以及与从所述第二通孔至所述座椅靠背的段相对应的第三段,并且所述系绳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段至所述第三段的长度之和,并且是恒定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立式中央侧气囊,其中,所述系绳的长度被形成为短于所述气囊垫的座椅靠背至所述第一通孔的段、从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二通孔的段、以及从所述第二通孔至所述座椅靠背的段的总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立式中央侧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赫寅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