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58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包括外壳和反渗透滤芯,反渗透滤芯包括纯水导水层和原水导水层,纯水导水层被密封于两层膜元件之间,原水导水层与纯水导水层间隔排布,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上具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反渗透滤芯的两端至少部分封闭,原水沿着原水导水层螺旋状流动,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的径向厚度大于原水导水层的出水侧的径向厚度。一方面,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过水面积变大,有利于降低滤芯组件内部水路的水阻,保证原水导水层出水侧足够的产水压力,另一方面,原水导水层流道进水侧的过水量是大于原水导水层流道出水侧的过水量的,上述结构有利于保持原水导水层出水侧足够的流速,避免形成结垢。

Side flow reverse osmosis filter ele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de flow reverse osmosis filter core component, including a shell and a reverse osmosis filter core. The reverse osmosis filter includes a pure water guide and an original water guide layer. The pure water guide layer is sealed between two layers of membrane elements, the original water guide layer is arranged at intervals between the water guide layer and the pure water guide layer, and the side flow reverse osmosis filter element has the original water. At the inlet, pure water outlet and concentrated water outlet, the two ends of the reverse osmosis filter are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the original water flows along the water guide layer of the original water, and the radial thickness of the inlet side of the original water guide is larger than the radial thickness of the water side of the water guide. On the one hand, the overwater area of the inlet side of the original water diversion layer becomes larger, which is beneficial to reducing the water resistance of the inner waterway of the filter core component and ensuring the water pressure of the water diversion side of the original water guide. On the other hand, the water flow in the inlet side of the original water guide flow passag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water side of the water diversion channel of the original water. It is necessary to maintain enough flow rate at the outlet side of the aquifer and avoid sca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属于水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于饮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纯水系统正逐渐进入家家户户的饮水体系中。目前市场上的净水机一般都会采用反渗透滤芯组件,反渗透滤芯组件可以对原水中的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进行过滤,尤其对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杂质有着极高的过滤效率。因而反渗透滤芯组件构成了净水机的核心部件,净水机的过滤效果与反渗透滤芯组件的过滤效果直接相关。反渗透滤芯组件的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反渗透滤芯组件中都会使用到膜元件和中心管。大部分现有产品中,都只采用了一根中心管,膜元件缠绕在中心管上形成反渗透滤芯,过滤时,原水从反渗透滤芯端部进水,并沿着反渗透滤芯的轴向移动,将过滤后的纯水收集到中心管内,浓水则从反渗透滤芯的另一个端部流出。这种结构的反渗透滤芯组件进水量低,制水流道短,原水与膜元件的表面接触的滞留时间短的问题,因此,相对于流入到反渗透膜滤芯组件的原水流入量,通过反渗透膜滤芯组件净化后通过纯水出水口排出的纯水量相对地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还存在内部压力不稳定,脱盐率低,膜元件得不到完全利用,膜元件利用区域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也有人对反渗透滤芯组件作出优化而提出了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一般的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的水流过程是原水自反渗透滤芯端部的中心区域进入,并从沿着外围封闭对应区域螺旋式向外流动。但是,由于原水导水层流道较长,以及螺旋状流道的水阻较大,导致了原水导水层的出水侧压降明显,产水率下降,另一方面,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过水面积较小,进一步提高了滤芯组件内水路的压降。并且,由于在原水导水层流道内产生纯水的关系,原水导水层流道进水侧的过水量是大于原水导水层流道出水侧的过水量的,那么,不仅使得原水导水层出水侧的压力有所降低,而且流速也会降低,容易在膜元件表面结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轴向过水的反渗透滤芯组件进水量低,制水流道短,原水与膜元件的表面接触的滞留时间短以及现有的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内部水阻较大,原水导水层出水侧产水效率低,容易形成水垢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反渗透滤芯,所述反渗透滤芯和外壳之间具有第一过水间隙,所述反渗透滤芯包括纯水导水层和原水导水层,所述纯水导水层被密封于两层膜元件之间,所述原水导水层与纯水导水层间隔排布,所述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上具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两端至少部分封闭,原水沿着原水导水层螺旋状流动,所述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的径向厚度大于原水导水层的出水侧的径向厚度。进一步的,所述原水导水层包括靠近进水侧的第一流段和靠近出水侧的第二流段,所述第一流段和第二流段的径向厚度均匀,并且所述第一流段的径向厚度大于第二流段的径向厚度。进一步的,所述原水导水层内设有原水隔网,所述第一流段内的原水隔网的层数多于第二流段内的原水隔网的层数;或者,所述原水导水层内设有原水隔网,所述原水隔网在第一流段对应位置的厚度大于原水隔网在第二流段对应位置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原水导水层的径向厚度从进水侧至出水侧逐渐变薄。进一步的,所述原水导水层内设有原水隔网,所述原水隔网从进水侧至出水侧逐渐变薄。进一步的,所述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的径向厚度为原水导水层的出水侧的径向厚度的1.5~3倍。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两端分别包括过水部和封闭部,所述封闭部位于过水部的外围,所述过水部分别与原水导水层相通;或者,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两端封闭,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中心内壁具有沿轴向分布的第一过水段和第二过水段,所述第一过水段与纯水导水层相通,所述第二过水段与原水导水层相通。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中心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原水导水层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通道、第一过水间隙相通,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纯水导水层和纯水出水口。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中心设有第一中心管和嵌套在第一中心管内的第二中心管,所述第二中心管的内部构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二通道;或者,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中心设有第一中心管和与第一中心管并行的第二中心管,所述第一中心管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内部构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二中心管的内部构成第二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位于反渗透滤芯的中心区域,所述原水导水层的出水侧位于反渗透滤芯的侧壁;或者,所述原水导水层的出水侧位于反渗透滤芯的中心区域,所述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位于反渗透滤芯的侧壁。本技术中,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的径向厚度大于原水导水层的出水侧的径向厚度,一方面,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过水面积变大,有利于降低滤芯组件内部水路的水阻,保证原水导水层出水侧足够的产水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在原水导水层流道内产生纯水的关系,原水导水层流道进水侧的过水量是大于原水导水层流道出水侧的过水量的,上述结构有利于保持原水导水层出水侧足够的流速,避免流速降低,造成该处盐分沉积形成结垢。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的纵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反渗透滤芯的展开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的纵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的局部示意图一;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的局部示意图二;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的纵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四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的纵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施例四中膜元件和中心管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施例四中膜元件和中心管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包括外壳1和位于外壳1内的反渗透滤芯2,反渗透滤芯2和外壳1之间具有第一过水间隙31。反渗透滤芯2包括纯水导水层21和原水导水层22,纯水导水层21被密封于两层膜元件之间,原水导水层22与纯水导水层21间隔排布。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上具有纯水出水口12、浓水出水口13和位于两端的第一原水进水口111和第二原水进水口112。反渗透滤芯2的两端至少部分封闭,原水沿着原水导水层22螺旋状流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滤芯组件原水沿轴向通过反渗透滤芯组件的方案,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反渗透滤芯,所述反渗透滤芯和外壳之间具有第一过水间隙,所述反渗透滤芯包括纯水导水层和原水导水层,所述纯水导水层被密封于两层膜元件之间,所述原水导水层与纯水导水层间隔排布,所述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上具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两端至少部分封闭,原水沿着原水导水层螺旋状流动,所述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的径向厚度大于原水导水层的出水侧的径向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反渗透滤芯,所述反渗透滤芯和外壳之间具有第一过水间隙,所述反渗透滤芯包括纯水导水层和原水导水层,所述纯水导水层被密封于两层膜元件之间,所述原水导水层与纯水导水层间隔排布,所述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上具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浓水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两端至少部分封闭,原水沿着原水导水层螺旋状流动,所述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的径向厚度大于原水导水层的出水侧的径向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导水层包括靠近进水侧的第一流段和靠近出水侧的第二流段,所述第一流段和第二流段的径向厚度均匀,并且所述第一流段的径向厚度大于第二流段的径向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导水层内设有原水隔网,所述第一流段内的原水隔网的层数多于第二流段内的原水隔网的层数;或者,所述原水导水层内设有原水隔网,所述原水隔网在第一流段对应位置的厚度大于原水隔网在第二流段对应位置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导水层的径向厚度从进水侧至出水侧逐渐变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导水层内设有原水隔网,所述原水隔网从进水侧至出水侧逐渐变薄。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导水层的进水侧的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潘哲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