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免疫、降血脂、保护心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2497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免疫、降血脂、保护心脑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组分包括黄芪、丹参、三七、银杏叶、葛根、余甘子、玉竹,采用“四通理论”,补气祛瘀(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两条途径同时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诸如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心肌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免疫力功能减退、其它症状(失眠、乏力、食欲减退、胃痛、高血压症等)等有比较好的治疗保健作用,达到了补正不留邪的效果,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promoting immunity, lowering blood fat and protecting heart and brai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promoting immunity, lowering blood fat and protecting heart and bra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includes Astragalus, Salvia miltiorrhiza, 37, Ginkgo biloba leaves, Ge Gen, Yukan and Yuzhu. It uses the \four - way theory\, supplementing qi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enhancing immunity and lowering blood fat) at the same time, and o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hyperlipidemia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 C). Myocardial insufficiency, cerebral blood supply deficiency, immune function impairment, other symptoms (insomnia, fatigue, appetite hypogatosis, stomach pain, hypertension, etc.) have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reaching the effect of correcting no evil,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of two level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免疫、降血脂、保护心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独特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指一种升免疫、降血脂、保护心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脂症,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老年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其早期症状表现为:1,经常性心慌,气短,胸闷,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后即消失;2,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有明显不适感,一会儿消失;3,干重活时心前区疼痛或左部放射性发木发痛;干轻活时感觉很累,且胸闷气喘;4,饭后胸骨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睡觉时经常胸闷难受,不能平躺;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略快时便胸闷气喘,心跳加快。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此外专家将高血压脑病也列入脑血管病范畴.其早期症状有:1,经常性头痛,头晕,耳鸣;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2,睡眠质量差,多梦,醒来后感到很累;3,手指尖或手指发麻或发抖发颤;偶尔感到腿发麻,需要反复按压或拍打才见好转;4,舌头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嘴角常感到湿润,或控制不住流口水。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们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一般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病变的进展和发生事件除了与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这些不可改变)有关外,主要取决于有无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血脂紊乱、糖代谢紊乱和吸烟。这些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不同,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改变,一句话,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延缓、控制甚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患病后防止再发病,或者说没有事件防止事件的发生,有了事件防止再发生事件。通常,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会根据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例如: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心肌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免疫力功能减退、其它症状(失眠、乏力、食欲减退、胃痛、高血压症等)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预防并发症。对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判断,普通患者很难进行判断,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药物更是林林总总,无法进行选择应用,而要达到二级预防,对于患者来说更加是不可完成。我公司经过多年的中医理论的推衍及药物试验,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共性病理基础为:1、气滞;2、痰浊。根据病理基础,确定治则为“四通理论”:气通、血通、心通、脑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医补气,针对的主要是提高免疫力。祛痰浊,主要针对的是降低血脂。现代医学没有补气的说法,只有用白蛋白、胸腺素之类的药来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其实这跟补气有些雷同,如果不是累了耗气,我们就不会失眠多梦、心慌、气短,也就不会易患心脏病;没有气的固摄,月经就会提前,量还会增多。没有气又怎么能使血得以化生,月经又怎么不延后、量少,哺乳期的妇女,由于生儿育女,气耗得最厉害,同样也是少了气的固摄而恶露不尽,子宫好久也不能复原。乳汁也是气血所化,气虚的人,气的原材料不足,不是溢乳,就是亏乳,像这样的例子,举不清,也讲不完。补气药有补心气、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补元气的种种说法,有经验的医生在用中药的时候也是很有特点,也不是一味中药就能把所有的脏腑气全都补了。比如发高烧、做手术、生孩子、长期用抗生素、放化疗等,这种情况的患者都是元气大伤,肾气久亏,这个时候可以服用大补元气的人参,可以吃人参的含片,可以泡人参茶喝,都能使身体早日复原,但用人参的时候,宜多喝水,这样会吸收好,不易上火。通常我们用人参补身体的时候,一旦出现嘴里长溃疡、大便干燥、小便灼热,或者是生扁桃体炎,甚至是鼻出血,这是补得太过,一定要停药。气滞指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或体弱气虚不运所致。随所滞之处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于经络则该经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疼痛或运动障碍,或相应的症状。气滞过甚推动无力而导致血瘀,形成气虚与血瘀并存的病理变化。抓住主要问题,“治本”——补气通气。痰浊,现代医学在内的生命科学的角度分析,也并没有痰浊的概念,痰浊的本质是什么,亦即产生痰浊、发生痰病的现代机制如何,当代的医学实践,使许多医家注意到痰浊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实际上无论是高脂血症中的哪一型,一则直接增加血浆粘度,使脂质沉于血管壁上而生成痰浊;二则可直接作用于血管中的轴流成分,导致微小血栓的形成,而致痰瘀互结。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其特性的不稳定、成分的变化,影响其速度、流向、方式、程度和性质的改变,可能与"津液不循常道便成痰浊"有关。血小板的聚集性、粘附性和释放功能呈病理性改变时,就必然影响血液的正常流态;红细胞压积过高,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低下,造成血粘度增加,使血液运行失常。由于血粘度增加,微循环亦发生障碍,甚至出现微血栓,这是痰浊在血液流变中形成的结果。我们抓住另一个关键问题,“治本”——祛浊通血。根据“四通”治则,我们拟定了处方:君药:黄芪、丹参;臣药:三七、银杏叶。黄芪也叫“黄耆”,中医认为是著名的补气良药,对人体具有强壮作用。性温、味甘,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消肿利尿的功能。主治体虚自汗、劳倦内伤、便溏腹泻、气虚浮肿及痈疽毒疮等。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肺气的推动及肝气的疏泄调畅,因此,气的充盛,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血液的正常运行得以保证。气可以携带效能到达个脏器,因此气充足是人体造血器官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如果血亏损或者运行失常就会导致各种不适,比如失眠、健忘、烦躁、惊悸、昏迷等等。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的作用。可治痛经,闭经,腹部肿块,烦热不安,痈肿疮毒等症。比较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病患,高血压,血栓性病患,月经不调和各类瘀血阻滞证。一味丹参同四物,肝炎胁痛冠心病。丹参味苦性微寒,祛瘀生新崩带下。破症除瘕心烦满,月经不调行经难。黄芪补气,气能行血,携带效能到达各脏器,是人体各器官正常工作,促进循环系统中心脏、大循环、小循环所涉及的收缩肌肉恢复正常的节律和动力。丹参祛瘀,减少血浆粘度,使血管壁上及血液中的痰浊减少;作用于血管中的轴流成分,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免疫、降血脂、保护心脑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份组成为:黄芪250份‐350份、丹参180份‐260份、三七150份‐190份、银杏叶100份‐140份、葛根100份‐140份、余甘子60份‐100份、玉竹60份‐1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免疫、降血脂、保护心脑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份组成为:黄芪250份‐350份、丹参180份‐260份、三七150份‐190份、银杏叶100份‐140份、葛根100份‐140份、余甘子60份‐100份、玉竹60份‐10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免疫、降血脂、保护心脑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份组成为:黄芪270份‐320份、丹参200份‐230份、三七160份‐180份、银杏叶115份‐130份、葛根110份‐130份、余甘子75份‐90份、玉竹70份‐85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免疫、降血脂、保护心脑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份组成为:黄芪300份、丹参220份、三七170份、银杏叶120份、葛根120份、余甘子80份、玉竹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铭金建文赵大鹏张赞王翠婷籍筱丹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御芝林药业有限公司河北御芝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