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931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包括: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二端上设有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梯形凸台;第二端子,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开有与所述梯形凸台相应的梯形孔,所述梯形凸台穿过所述梯形孔并被冲压后将所述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铆合固定;第三端子、第四端子和接触球头,所述接触球头分别和第二端子的第二端、第三端子的第一端和第四端子的第一端连接。通过采用梯形凸台与梯形孔配合并冲压铆接,能够实现端子铆合时不会产生角度偏差,进而保证接触球头不会产生偏移,增加了电动窗开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
本技术涉及端子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
技术介绍
现代汽车对车窗的舒适性和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电动车窗已经越来越多成为汽车的通用配置。所谓电动车窗,就是通过车载电源来驱动玻璃升降器,使升降器上下运动,带动车窗玻璃上下运动的装置,达到车窗自动开闭的目的。电动车窗可使驾驶员或者乘员坐在座位上,利用电动窗开关使车窗玻璃自动升降,操作简便并有利于行车安全,已经成为各个主机厂车窗设计时的首选。现有技术中,实现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往往会由于在端子的连接制造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角度校准,人工无法达到很好的精度,导致端子之间铆合时角度会产生偏差,进而导致电动窗开关的接触球头产生偏移,进而减少电动窗开关的使用寿命。因此,本申请人致力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能够实现端子之间在铆合时不会产生偏差,保证接触球头不会产生偏移,进而增加电动窗开关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包括: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二端上设有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梯形凸台;第二端子,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开有与所述梯形凸台相应的梯形孔,所述梯形凸台穿过所述梯形孔并被冲压后将所述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铆合固定;第三端子、第四端子和接触球头,所述接触球头分别和第二端子的第二端、第三端子的第一端和第四端子的第一端连接。上述结构中,通过将第一端子上开有的梯形凸台与第二端子上的梯形孔进行配合铆合,在梯形凸台伸入梯形孔时,梯形凸台就无法再发生转动,从而避免了由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在铆接时引起的角度偏差,从而保证接触球头不会产生位移,进而延长电动窗开关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为片状端子。上述结构中,通过限制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为片状端子,能够使得冲压设备在第一端子上冲压更加省力,对第二端子开孔也更加容易。优选地,所述梯形凸台为所述第一端子冲压成型。上述结构中,梯形凸台为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冲压成型的,不用使用额外的材料,能够节约材料且直接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作工艺简单。优选地,所述梯形孔为等腰梯形孔;所述梯形孔的对称轴与所述第一端子的中线的夹角为预设角度。上述结构中,将等腰梯形孔的对称轴与第一端子的中线方向的夹角预设一个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这样能够在铆合过程中,不必使用角度校准工具进行人工校准,提高了端子间的角度精度和工人的安装效率,梯形孔也可以避免工人在组装时将梯形凸台方向装反等失误,提高整体端子结构的精确度,进而提高电动窗开关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梯形孔的高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端子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预设角度。优选地,所述接触球头包括上球头、连接球头和下球头;其中,上球头与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端连接,下球头与所述第四端子的第一端连接,连接球头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端连接,上球头与连接球头始终接触,下球头与连接球头分离。优选地,所述上球头、连接球头和下球头位于同一轴线上。上述结构中,当位于同一轴线上时,在电动窗开关反复使用后,不易造成接触不良而导致无法实现电动窗的打开或者关闭。优选地,所述梯形凸台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厚度的比值≥1.5。上述结构中,保证比值≥1.5,能够保证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铆接后,减少端子间脱落的风险,满足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铆接处的拉拔力>3kgf的要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二端子上的梯形孔与第一端子上的梯形凸台相配合铆接,能够保证在铆接时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不会产生角度上的偏差,保证接触球头不会产生偏移,进而延长了电动窗开关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的铆合处的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第三端子,4-第四端子,5-铆合处,5a-梯形孔,5b-梯形凸台,6-接触球头,6a-连接球头,6b-上球头,6c-下球头,A-预设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实施例1】如图1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电动窗开关的端子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2、第三端子3、第四端子4和接触球头6,其中,接触球头6分别和第二端子2的第二端(图1中的第二端子2的左端)、第三端子3的第一端(图1中的第三端子3的右端)和第四端子4的第一端(图1中的第四端子4的上端)连接。如图1所示,第一端子1为片状端子,第一端子1的第一端(图1中的第一端子1的右端)与控制系统(图中未标出)连接,且控制系统控制电动窗的升降机构对电动窗中的玻璃进行升降,第二端上设有一个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梯形凸台5b。第二端子2也是片状端子,第二端子2的第一端(图1中的第二端子2的右端)开有与第一端子1上的梯形凸台5b相应形状的梯形孔5a,该梯形凸台5b伸入梯形孔5a后采用冲压工艺将第二端子2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1的第二端铆接固定,冲压操作前的铆合处5如图3所示。其中,梯形凸台5b为第一端子1通过冲压成型,为一上端封闭的凸包。具体的,梯形凸台5b的高度与第二端子2的厚度的比值为1.5。具体的,如图2所示,梯形凸台5b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梯形孔5a也为等腰梯形孔5a,其中,等腰梯形孔5a的对称轴与第二端子2的中线重合。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梯形孔5a的对称轴与第一端子1的中线所呈的预设角度A。该端子总成的工作状态如下:当该端子总成作为关窗连接使用时,第三端子3向下移,第三端子3带动第二端子2的连接球头6a与第四端子4上的下球头6c接触导通,进而第四端子4与控制系统导通,控制系统控制电动窗的升降机构自动关闭窗户;当该端子总成作为开窗连接使用时,第四端子4向上移,第四端子4的下球头6c与第二端子的连接球头6a接触导通,进而第四端子4与控制系统导通,控制系统控制电动窗的升降机构自动打开窗户。需要说明的是,电动窗内的玻璃高度保持不变时,第四端子4不与第二端子2和第一端子1导通。通过先对梯形凸台5b的等腰梯形截面的对称轴与第一端子1的中线的夹角角度进行设置,再将梯形凸台5b与梯形孔5a配合铆接,在实际的铆接过程中,由于梯形凸台5b与梯形孔5a之间无法发生转动,所以不需要任何角度校准工具,也不会在铆接的过程中产生角度的偏差,保证接触球头6处不会产生位移,从而延长电动窗开关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梯形孔5a的形状能够避免梯形凸台5b在组装过程中装倒,减少了工人组装时的失误率。在其他具体实施中,梯形凸台5b的截面形状不局限于等腰梯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梯形,此处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二端上设有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梯形凸台;第二端子,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开有与所述梯形凸台相应的梯形孔,所述梯形凸台穿过所述梯形孔并被冲压后将所述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铆合固定;第三端子、第四端子和接触球头,所述接触球头分别和第二端子的第二端、第三端子的第一端和第四端子的第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二端上设有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梯形凸台;第二端子,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开有与所述梯形凸台相应的梯形孔,所述梯形凸台穿过所述梯形孔并被冲压后将所述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铆合固定;第三端子、第四端子和接触球头,所述接触球头分别和第二端子的第二端、第三端子的第一端和第四端子的第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为片状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凸台为所述第一端子冲压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窗开关的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孔为等腰梯形孔;所述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山泉陶良军齐照山何育林王启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