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062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和用于插设电线的端子架,壳体上设置用于令端子架延伸至外侧的通孔,端子架可拆卸安装于壳体内侧壁与通孔对应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放弃原来在电路板上焊接电线的连接方式,采用独立的端子架来设置电线,电线可以轻松调整,适应不同双电源转换开关;端子架直接安装至壳体内侧壁并通过通孔通向外侧供外部线路连接,避免了原来电路板安装的多样性,能够统一双电源转换开关内布线结构,降低结构复杂性,便于加工以及安装调整。

A terminal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a dual power supply switc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rminal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a double power supply switch, which includes a housing and a terminal frame for inserting wires.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for a hole to extend the terminal frame to the outside. The terminal frame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installed in the posi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shell and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The utility model gives up the connection mode of welding wire on the circuit board, uses an independent terminal to set the wire, and the wire can be adjusted easily and adapts to different dual power conversion switches. The terminal frame is directly installed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shell and connects to the outside line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to avoid the original circuit board installation. The diversity of the two power conversion switches can unify the internal wiring structure,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structure, facilitate processing and installation adju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气开关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双电源转换开关上的电线布线基本上是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该种方式灵活性较差,不利于电线的调整,而焊接位置也是比较脆弱的部分,且加工较为繁琐;电路板需要进一步的固定安装在壳体内,然后将电线的端子从壳体内接出供外部线路连接,不同的线路需要配置不同的电路板,电路板需要不同的壳体结构来安装定位,较为繁琐,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化整体结构,便于电线布线外接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和用于插设电线的端子架,壳体上设置用于令端子架延伸至外侧的通孔,端子架可拆卸安装于壳体内侧壁与通孔对应的位置。作为一种改进,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容纳端子架的限位壁,限位壁向上延伸设置有弹性卡钩,当端子架安装至限位壁到位时,由弹性卡钩卡住端子架限位。作为一种改进,限位壁的高度低于端子架的高度,限位壁向上延伸设置有辅助定位端子架的限位棱。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壳体上并压住端子架的两端。作为一种改进,端子架在壳体上设置左右平行的两组,固定架设置两组并与端子架垂直安装于壳体上压住两组端子架的两端。作为一种改进,端子架的端部设置有低于整体高度的台阶,固定架上设置有与端子架侧边相抵配合的侧限位槽以及与台阶相抵配合的端限位槽。作为一种改进,固定架上设置一让位槽,当固定架安装于壳体上时,让位槽与壳体之间形成一走线空间,插设于端子架的电线从走线空间处经过后统一引出。作为一种改进,固定架安装于壳体上后与壳体之间形成一走线空间,插设于端子架的电线从走线空间处经过后统一引出。作为一种改进,固定架上设置一让位槽,当固定架安装于壳体上时让位槽构成走线空间。作为一种改进,端子架上的电线安装孔相对壳体垂直设置,电线安装孔的延伸端伸出壳体外侧,由端子架本体形成与外部配合的插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放弃原来在电路板上焊接电线的连接方式,采用独立的端子架来设置电线,电线可以轻松调整,适应不同双电源转换开关;端子架直接安装至壳体内侧壁并通过通孔通向外侧供外部线路连接,避免了原来电路板安装的多样性,能够统一双电源转换开关内布线结构,降低结构复杂性,便于加工以及安装调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端子安装结构未设置固定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端子安装结构设置固定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端子安装结构中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端子安装结构外侧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端子安装结构设置固定架时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2、3、4、5所示,为本技术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壳体1和用于插设电线的端子架2,壳体1上设置用于令端子架2延伸至外侧的通孔11,端子架2可拆卸安装于壳体1内侧壁与通孔11对应的位置。本技术在使用时,壳体1可以为双电源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处整体的一侧外壳,在其上加工出若干个通孔11,将端子架2安装至通孔11处,端子架2的插座22部分延伸在外供外部线路连接,端子架2本身设置成排的电线安装孔21,其在插入电线后通过旋转旋紧固定,此处端子架2可采用现有结构实现。端子架2直接安装于壳体1上来简化了部件,放弃原来在电路板上焊接电线的连接方式,降低了对不同壳体1匹配不同电路板来设计结构的麻烦,可以采用统一的端子架2,降低壳体1与端子架2配合位置的模具成本,且在整体体积上也有所减小,端子架2连接电线的方式也令电线可以进行更换调整,适应不同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端子架2引出来走线,能够统一双电源转换开关内布线结构,降低结构复杂性,避免了原来电路板安装后线路位置引出的多样性,便于加工以及安装调整。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容纳端子架2的限位壁12,限位壁12向上延伸设置有弹性卡钩13,当端子架2安装至限位壁12到位时,由弹性卡钩13卡住端子架2限位。本身通孔11具有较小的截面积令端子架2无法移出,实现底部限位;而周边通过限位壁12对端子架2进行侧面限位;在安装到位时,弹性卡钩13卡住端子架2限位,可将端子架2装死在壳体1上,结构简单牢固,位置固定;对于拆卸时,使用者施力搬开弹性卡钩13令其移出端子架2投影位置即可将端子架2移出,操作简单;根据限位壁12的高低配合,可以具体的设置弹性卡钩13在限位壁12上的不同位置,达到更好安装和固定的效果;如图所示的本实施例将弹性卡钩13设置于一侧并在两个位置卡住,能够起到较好的定位效果。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限位壁12的高度低于端子架2的高度,限位壁12向上延伸设置有辅助定位端子架2的限位棱14。将限位壁12设置的较低,便于端子架2的安装取放,而为保证更好的定位效果,由限位棱14来辅助限位壁12去定位端子架2,多个位置的限位棱14可以良好的在侧边支撑端子架2令其稳定,而在安装或拆卸时也便于使用者从未布置限位棱14的位置来手持端子架2进行操作。另一方面,端子架2无论从布线上还是螺旋件旋转上,其侧边位置需要留出空间露出电线安装孔21或者螺丝调试位置,因此也是相适应的设置以上限位壁12和限位棱14的结构。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固定架3,固定架3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壳体1上并压住端子架2的两端。作为一种更优化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设置固定架3或者配合上述结构来组合定位端子架2;外部线路插接需要施加一定的力向内推动端子架2,设置固定架3后能够牢固的固定端子架2的两端,令其与壳体1成为一体,适应外部线路的多次插拔而不易产生松动,保证结构稳定性和长期使用,降低故障率。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端子架2在壳体1上设置左右平行的两组,固定架3设置两组并与端子架2垂直安装于壳体1上压住两组端子架2的两端。该种实施方式利用两组端子架2来布置所有电线,通过两排电线安装孔21基本上可以布置所有的电线,从而简化掉布线结构;固定架3可以采用如图的整体结构安装压住端子架2,结构上稳定统一,两个端子架2均具有更好的牢固性;外部插座22排列整齐,可以通过一个大型集成的插接结构整合线路并直接插至两个端子架2的插座22上,结构稳定统一,便于使用者完成线路间的连接和断开操作。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端子架2的端部设置有低于整体高度的台阶23,固定架3上设置有与端子架2侧边相抵配合的侧限位槽32以及与台阶23相抵配合的端限位槽33。如图2、5所示,固定架3以其设置的侧限位槽32和端限位槽33从整体定位端子架2,侧限位槽32形成直角与端子架2内侧限位,端限位槽33形成直角与端子架2端部限位,具体限位于台阶23处,从而令两侧端子架2实现牢固的固定限位,令端子架2、固定架3与壳体1成为轻薄稳固的一体结构;也有利于外部线路的稳定插拔,接触良好。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固定架3上设置一让位槽31,当固定架3安装于壳体1上时,让位槽31与壳体1之间形成一走线空间4,插设于端子架2的电线从走线空间4处经过后统一引出。无论是单独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用于插设电线的端子架(2),所述壳体(1)上设置用于令端子架(2)延伸至外侧的通孔(11),所述端子架(2)可拆卸安装于壳体(1)内侧壁与通孔(11)对应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用于插设电线的端子架(2),所述壳体(1)上设置用于令端子架(2)延伸至外侧的通孔(11),所述端子架(2)可拆卸安装于壳体(1)内侧壁与通孔(11)对应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容纳端子架(2)的限位壁(12),所述限位壁(12)向上延伸设置有弹性卡钩(13),当端子架(2)安装至限位壁(12)到位时,由弹性卡钩(13)卡住端子架(2)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壁(12)的高度低于端子架(2)的高度,所述限位壁(12)向上延伸设置有辅助定位端子架(2)的限位棱(1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壳体(1)上并压住端子架(2)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架(2)在壳体(1)上设置左右平行的两组,所述固定架(3)设置两组并与端子架(2)垂直安装于壳体(1)上压住两组端子架(2)的两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但海龙王晓平李志明吴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现代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