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钢口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043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钢口钻头,由C:≤0.5%,Cr:20-25%,Mo:1.8-2.2%,W:1.8-2.5%,Ni:1.2-1.5%,Ti:0.7-1.0%组成,余量是Fe;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钻削扩口时间只需要5-12分钟/次,可连续钻削,一次完成扩口作业,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头,尤其涉及一种出钢口钻头
技术介绍
出钢口钻头作为炼钢转炉日常运作的更换器具,一直被各炼钢厂视为重要的生产备件。出钢口更换速度的快慢不但关系着各钢厂的炼钢产量,而且关系着整个企业从高炉到轧钢各生产部门的正常运转。采用转炉技术炼钢,进废钢和兑铁水在炉口进行,出钢(水)专门有安装在转炉后大面的出钢口实现。当出钢口口径过分大时就必须更换,一般更换出钢口的炉龄为150-180炉(视各钢厂情况而定),如按36分钟/炉钢,每台转炉4~5天要更换一个出钢口,否则将影响出钢质量。自从转炉出钢口改为可更换一体形式后,更换技术便应运而生,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各钢厂通常都采用冷泵风镐掘凿,氧气枪喷吹修整,安装上新的出钢口再灌浆封口的更换方法,既费时又费力,并且效率低下。宝钢建成以后,成为国内首家采用整体式更换出钢口技术的企业,除了灌浆封口是必须采取的工艺之外,引进了日本全套出钢口更换工艺技术和装备,我国的出钢口才开始由人工更换逐渐改为机械更换。日本的出钢口更换方法采用了履带式工程机械(称更换机,又称拆炉机),在其伸缩旋转臂的前端配上加长杆,再在加长杆前装上片状一体式更换钻具,开动拆炉机,依靠伸缩旋转臂的转矩带动钻头向前推进,对出钢口进行扩口,钻削需要更换的出钢口。由于出钢口留有积聚冷钢,并且出钢口一般采用优质耐材,所以片状钻具的磨损相当快,尽管钻具切削口用堆焊工艺焊上特种耐磨材料,但还是钻不通一个出钢口就要换钻头,更换成本相当高。1997年,宝钢对部分生产备件实施国产化,申请人开始制造可换式出钢口钻头,就是将片状一体式更换钻具分解成“钻头本体”和“切削具”(又称刀片)两个部分,分别制造后在使用时进行组合,使得装在钻头本体上的刀片在使用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方便的拆卸,换上新的刀片,以利于钻头继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更换成本。但是更换时间却没有改变,整个过程依然保持在2.5小时左右,其中钻头钻削时间要用1.5小时,如果出钢口冷钢积聚过多或者遇到转炉所炼的是品种钢,有时侯钻头钻削时间甚至要用3小时,使用近20付刀片(4片/付,正常的使用3付),整个更换过程要用4小时多。不但更换成本提高,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的炼钢时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秩序;高炉出产的铁水没处放,后序的精炼、电炉或轧钢则等待钢水投产……,造成设备得不到有效使用、停工待料的情况屡有发生。再者,由于从炉内退出的钻头温度低的有600~700℃,高的超过1000℃,在换刀片时由于是手工操作,对作业人员来说,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另外,每次钻头从炉内退出后再扩孔时,拆炉机由于位置的变动需要重新瞄准定位,每次都要耗费相当一段时间,否则将会使扩成的孔呈S形,严重时会折断钻头后端的加长杆,使得断开的加长杆连同钻头卡死在出钢口内,甚至造成拆炉机损坏的事故发生。在分析了出钢口更换作业过程后认为,减少钻头退出次数,提高钻具的使用寿命是改善出钢口钻头技术性能的关键。如何提高钻具的使用寿命是摆在科技技术人员面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出钢口钻头,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由C≤0.5%,Cr20-25%,Mo1.8-2.2%,W1.8-2.5%,Ni1.2-1.5%,Ti0.7-1.0%组成,余量是Fe。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钻削扩口时间只需要5-12分钟/次,可连续钻削,一次完成扩口作业,节约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C0.5%,Cr20%,Mo1.8%,W1.8%,Ni1.2%,Ti0.7%,余量是Fe。实施例2C0.4%,Cr22%,Mo1.9%,W1.9%,Ni1.3%,Ti0.8%,余量是Fe。实施例3C0.3%,Cr23%,Mo2.0%,W2.3%,Ni1.4%,Ti0.9%,余量是Fe。实施例4C0.2%,Cr24%,Mo2.2%,W2.4%,Ni1.5%,Ti1.0%,余量是Fe。实施例5C0.1%,Cr25%,Mo2.2%,W2.5%,Ni1.5%,Ti1.0%,余量是Fe。制造方法按上述材质配比,采用中频电炉通过冶炼,使得产品成形;冶炼温度为1680-1720℃;成形方法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并通过热处理形成钻头最终的切削部件;钻头本体采用GB/T 699-1999规定的20#钢,采用机械加工工艺制造成形;将切削部件安装在本体留置孔内,形成最终产品。效果对比 经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到采用两种更换器具进行作业的最大区别在钻削时间、安全生产和直接成本三个方面。单就直接成本方面,钢厂每台转炉每年可以节省数十万元的采购资金,而钻削时间的缩短对各钢厂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却是巨大的、无法估量的;比如增加的炼钢产量、设备利用率的增加、不必要的设备维护费用的减少等等。安全生产程度的提高对各公司、企业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一件好事。权利要求1.一种出钢口钻头,由C≤0.5%,Cr20-25%,Mo1.8-2.2%,W1.8-2.5%,Ni1.2-1.5%,Ti0.7-1.0%组成,余量是F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钢口钻头,其中C0.5%,Cr20%,Mo1.8%,W1.8%,Ni1.2%,Ti0.7%,余量是Fe。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钢口钻头,其中C0.4%,Cr22%,Mo1.9%,W1.9%,Ni1.3%,Ti0.8%,余量是Fe。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钢口钻头,其中C0.3%,Cr23%,Mo2.0%,W2.3%,Ni1.4%,Ti0.9%,余量是Fe。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钢口钻头,其中C0.2%,Cr24%,Mo2.2%,W2.4%,Ni1.5%,Ti1.0%,余量是Fe。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钢口钻头,其中C0.1%,Cr25%,Mo2.2%,W2.5%,Ni1.5%,Ti1.0%,余量是Fe。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钢口钻头,由C≤0.5%,Cr20-25%,Mo1.8-2.2%,W1.8-2.5%,Ni1.2-1.5%,Ti0.7-1.0%组成,余量是Fe;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钻削扩口时间只需要5-12分钟/次,可连续钻削,一次完成扩口作业,节约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C21B7/12GK1851027SQ20051002535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2日专利技术者胡惠新, 胡品华 申请人:上海品华冶金机械设备制造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出钢口钻头,由C:≤0.5%,Cr:20-25%,Mo:1.8-2.2%,W:1.8-2.5%,Ni:1.2-1.5%,Ti:0.7-1.0%组成,余量是Fe。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惠新胡品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品华冶金机械设备制造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