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及吊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495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及吊盘,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包括车库本体、停车层、车库升降装置、吊盘和汽车搬运装置,车库本体、停车层、车库升降装置、吊盘和汽车搬运装置分别设置在竖井井筒内,车库本体内设有大于或等于8个停车层,每个停车层设置有4个停车位,停车位上设置有梳齿式固定载车板,汽车可以在搬运装置的运送下停放在梳齿式固定载车板上,汽车搬运装置设置在吊盘上,吊盘通过车库升降装置进出车库本体;车库本体内设有一个升降机井道,车库升降装置设在升降机井道内,升降机井道为方形的井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场地较小的地段建造下沉竖井立体车库,不仅可以有效增加社区或商业区的停车位,还可以降低立体车库占用的地表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及吊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特别是涉及一种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及吊盘。
技术介绍
对于中大型城市而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位越来越紧张,有其是对于停车空间较少的社区以及商业区而言,停车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在建成社区内,除了对原有地下车库进行立体车库改造之外,还可以在公共区域建造地下车库。而现有立体车库中的圆柱形立体车库多采用轮辐式停车位设计,此类车库在建造过程中需要挖掘较大直径的井筒(不小于18m),对于可建造立体车库的场地较小的社区,就无法采用现有立体车库来增加停车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及吊盘,以便可以在场地较小的地段建造下沉竖井立体车库,不仅可以有效增加社区或商业区的停车位,还可以降低立体车库占用的地表面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包括车库本体、停车层、车库升降装置、吊盘和汽车搬运装置,所述车库本体、所述停车层、所述车库升降装置、所述吊盘和所述汽车搬运装置分别设置在竖井井筒内,所述车库本体内设有大于或等于8个所述停车层,每个所述停车层设置有4个停车位,所述停车位上设置有梳齿式固定载车板,汽车可以在搬运装置的运送下停放在所述梳齿式固定载车板上,所述汽车搬运装置设置在所述吊盘上,所述吊盘通过所述车库升降装置进出所述车库本体;所述车库本体内设有一个升降机井道,所述车库升降装置设在所述升降机井道内,所述升降机井道为方形的井道;同一所述停车层上的所述停车位围成一个正多边形。上述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所述车库用升降装置包括立柱和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吊盘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且可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立柱上的升降用导轨自由升降移动;在所述汽车搬运装置的驱动下,汽车可以从所述梳齿式固定载车板上移动至所述吊盘上或从所述吊盘上移动至所述梳齿式固定载车板上;梳齿式固定载车板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上述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位于一个所述停车位上方的所述停车位的底部设置有消防喷头,所述消防喷头与消防供水管道流体导通连接;在所述下沉竖井井壁与所述停车位之间的空隙内设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包括进风管和排风管,位于两个所述停车层之间的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出风口,位于两个所述停车层之间的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进风口。上述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所述竖井井筒掘进步骤如下:1)开挖竖井井筒初段;2)下放竖井井壁底段,具体步骤如下2.1)将刃脚下放到竖井井筒内;2.2)在沿竖井井筒周向设置的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竖井锁口上等距设置大于或等于3个地面提升装置,地面提升装置与刃脚传动连接;2.3)在刃脚上沿竖井井筒周向安装竖井井壁底段;2.4)将竖井井壁下放至挖掘好的竖井井筒内3)安装竖井掘进装置;4)利用竖井掘进装置分段掘进余下的竖井井段,掘进竖井井段的同时下放竖井井壁并利用排渣系统将渣土排出竖井井筒;在掘进竖井井段之前,先向竖井井筒初段内注入清水;5)利用注浆系统进行壁后注浆和竖井井筒底端封堵注浆;6)对竖井井壁进行加固和修整。上述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地面提升装置包括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和卷扬机,卷绕在卷扬机卷筒上的钢绞线的自由端穿过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与刃脚固定连接;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通过卡紧机构与钢绞线固定连接,卡紧机构包括第一卡紧机构和第二卡紧机构,第一卡紧机构安装在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的活塞伸出端上,第二卡紧机构安装在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缸体远离钢索式升降装置活塞伸出端的一端上;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与液压泵站流体导通连接;位于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与刃脚之间的钢绞线位于竖井井壁外侧且钢绞线与竖井井壁外壁之间设有间隙;竖井井壁包括大于或等于3个预制混凝土弧形板,在竖井井筒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弧形板的端头固定连接;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弧形板的两端端头相错设置。上述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步骤3)中的竖井掘进装置包括破岩机构、支撑架、转盘、旋转驱动机构、定位机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所述破岩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油缸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伸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油缸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油缸的缸体缸底与所述转盘铰接,所述转盘位于所述旋转机构的下方且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伸出端与所述第一油缸的缸体铰接,所述第二油缸的缸体与所述定位机构铰接,所述定位机构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且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卡接机构与竖井井壁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破岩机构为破岩破土部为外壁上设置有截齿的纺锤形构件的滚筒式破岩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为双向电机;所述支撑架包括安装套筒和支撑脚,所述安装套筒外壁上沿所述安装套筒周向等距离设置有大于或等于3个所述支撑脚;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内。上述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排渣系统包括破碎装置、粒径筛分破碎系统、泥浆泵、泥水分离系统和回水泵,所述泥水分离系统包括粗筛、一级储浆槽、二级储浆槽、第一离心泵、第二离心泵、粗颗粒旋流分离器、细颗粒旋流分离器、脱水筛、三级储浆槽和集液漏斗,所述脱水筛设置在所述粗筛的正上方,所述粗筛设置在所述集液漏斗的正上方,所述集液漏斗的出液端与所述一级储浆槽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一级储浆槽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离心泵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离心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粗颗粒旋流分离器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粗颗粒旋流分离器的粗颗粒液体出液端设置在所述脱水筛的正上方,所述粗颗粒旋流分离器的细颗粒液体出液端与所述二级储浆槽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二级储浆槽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离心泵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离心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细颗粒旋流分离器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细颗粒旋流分离器的粗颗粒液体出液端设置在所述脱水筛的正上方,所述细颗粒旋流分离器的细颗粒液体出液端与所述三级储浆槽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三级储浆槽的出水端与所述泥水分离系统的出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粗筛的出料端和所述脱水筛的出料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泥水分离系统的泥浆输入端的出液端设置在所述粗筛的正上方;所述破碎装置的出料端与所述粒径筛分破碎系统的进料端导通连接,所述粒径筛分破碎系统的出料端与所述泥浆泵的泥浆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泥浆泵的泥浆输出端与所述泥水分离系统的泥浆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泥水分离系统的出水端与所述回水泵的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回水泵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粒径筛分破碎系统的出料端的上方;所述泥浆泵的泥浆输入端设有单向阀;所述粗筛、所述一级储浆槽、所述二级储浆槽、所述第一离心泵、所述第二离心泵、所述粗颗粒旋流分离器、所述细颗粒旋流分离器、所述脱水筛、所述三级储浆槽和所述集液漏斗分别设置在所述降噪壳体内。上述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在步骤4)中利用注浆系统向竖井井壁与竖井井帮之间的壁后环形空间注入泥浆,在步骤5)中利用注浆系统向壁后环形空间注入水泥浆,注浆系统包括注浆泵、输送管和快速插接装置,所述快速插接装置包括上快插接头、缓冲管和下快插接头;所述注浆泵的出液端与所述输送管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出液端与所述上快插接头的进液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上快插接头的出液端与所述缓冲管的进液端流体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及吊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本体、停车层、车库升降装置、吊盘(106)和汽车搬运装置(107),所述车库本体、所述停车层、所述车库升降装置、所述吊盘(106)和所述汽车搬运装置(107)分别设置在竖井井筒内,所述车库本体内设有大于或等于8个所述停车层,每个所述停车层设置有4个停车位,所述停车位上设置有梳齿式固定载车板(104),汽车可以在搬运装置的运送下停放在所述梳齿式固定载车板(104)上,所述汽车搬运装置(107)设置在所述吊盘(106)上,所述吊盘(106)通过所述车库升降装置进出所述车库本体;所述车库本体内设有一个升降机井道,所述车库升降装置设在所述升降机井道内,所述升降机井道为方形的井道;同一所述停车层上的所述停车位围成一个正多边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本体、停车层、车库升降装置、吊盘(106)和汽车搬运装置(107),所述车库本体、所述停车层、所述车库升降装置、所述吊盘(106)和所述汽车搬运装置(107)分别设置在竖井井筒内,所述车库本体内设有大于或等于8个所述停车层,每个所述停车层设置有4个停车位,所述停车位上设置有梳齿式固定载车板(104),汽车可以在搬运装置的运送下停放在所述梳齿式固定载车板(104)上,所述汽车搬运装置(107)设置在所述吊盘(106)上,所述吊盘(106)通过所述车库升降装置进出所述车库本体;所述车库本体内设有一个升降机井道,所述车库升降装置设在所述升降机井道内,所述升降机井道为方形的井道;同一所述停车层上的所述停车位围成一个正多边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用升降装置包括立柱(110)和升降驱动机构(105),所述吊盘(106)与所述立柱(110)滑动连接且可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105)的驱动下沿所述立柱(110)上的升降用导轨自由升降移动;在所述汽车搬运装置(107)的驱动下,汽车可以从所述梳齿式固定载车板(104)上移动至所述吊盘(106)上或从所述吊盘(106)上移动至所述梳齿式固定载车板(104)上;梳齿式固定载车板(104)与所述立柱(11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位于一个所述停车位上方的所述停车位的底部设置有消防喷头,所述消防喷头与消防供水管道流体导通连接;在所述下沉竖井井壁(103)与所述停车位之间的空隙内设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包括进风管和排风管,位于两个所述停车层之间的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出风口,位于两个所述停车层之间的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进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井筒掘进步骤如下:1)开挖竖井井筒初段;2)下放竖井井壁(103)底段,具体步骤如下2.1)将刃脚(13)下放到竖井井筒内;2.2)在沿竖井井筒周向设置的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竖井锁口上等距设置大于或等于3个地面提升装置,地面提升装置与刃脚(13)传动连接;2.3)在刃脚(13)上沿竖井井筒周向安装竖井井壁(103)底段;2.4)将竖井井壁(103)下放至挖掘好的竖井井筒内3)安装竖井掘进装置;4)利用竖井掘进装置分段掘进余下的竖井井段,掘进竖井井段的同时下放竖井井壁(103)并利用排渣系统将渣土排出竖井井筒;在掘进竖井井段之前,先向竖井井筒初段内注入清水;5)利用注浆系统进行壁后注浆和竖井井筒底端封堵注浆;6)对竖井井壁(103)进行加固和修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地面提升装置包括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和卷扬机(15),卷绕在卷扬机(15)卷筒上的钢绞线(16)的自由端穿过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与刃脚(13)固定连接;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通过卡紧机构与钢绞线(16)固定连接,卡紧机构包括第一卡紧机构(18)和第二卡紧机构(19),第一卡紧机构(18)安装在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的活塞伸出端上,第二卡紧机构(19)安装在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缸体远离钢索式升降装置活塞伸出端的一端上;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与液压泵站(14)流体导通连接;位于钢索式液压升降装置(20)与刃脚(13)之间的钢绞线(16)位于竖井井壁(103)外侧且钢绞线(16)与竖井井壁(103)外壁之间设有间隙;竖井井壁(103)包括大于或等于3个预制混凝土弧形板(21),在竖井井筒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弧形板(21)的端头固定连接;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弧形板(21)的两端端头相错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井式车库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竖井掘进装置包括破岩机构(7)、支撑架、转盘(9)、旋转驱动机构(2)、定位机构(10)、第一油缸(6)和第二油缸(5);所述破岩机构(7)位于所述第一油缸(6)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油缸(6)的活塞伸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油缸(6)位于所述转盘(9)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油缸(6)的缸体缸底与所述转盘(9)铰接,所述转盘(9)位于所述旋转机构的下方且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油缸(5)的活塞伸出端与所述第一油缸(6)的缸体铰接,所述第二油缸(5)的缸体与所述定位机构(10)铰接,所述定位机构(10)位于所述转盘(9)的下方且与所述转盘(9)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卡接机构(4)与竖井井壁(10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破岩机构(7)为破岩破土部为外壁上设置有截齿(11)的纺锤形构件的滚筒式破岩机构(7);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为双向电机;所述支撑架包括安装套筒(8)和支撑脚(3),所述安装套筒(8)外壁上沿所述安装套筒(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冯旭海刘志强田乐郑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