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体托换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0488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柱体托换装置及施工方法。该托换装置包括套箍主体、托换钢架,所述套箍主体具有鼓磴环抱部,所述鼓磴环抱部能够环抱托起鼓磴,所述套箍主体还设有穿行孔,所述托换钢架穿设于所述穿行孔中。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柱体托换装置及施工方法,能够简化柱体托换工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及能耗,防止对建筑结构的二次扰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体托换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古建筑修缮
,具体涉及一种柱体托换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柱体托换技术采用增加临时支撑体系如脚手架等,将柱体上部荷载大部分通过临时支撑体系部分转移到临时基础上,然后对柱体础石下部局部土方开挖,施工托换梁,托换梁部分嵌入柱体础石下部。当托换梁施工完毕后将础石下部的土方开挖然后浇筑混凝土与托换梁连成整体,最终达到柱体托换。传统柱体托换技术只能针对柱体上部结构荷载较小的情况,施工中对上部结构需要分多级加固托换,而且施工完成后下部托换结构不易拆除,对地坪恢复有影响,并且拆除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的二次扰动,尤其对有保护要求建筑的影响十分不利。在上部结构荷载较大的前提下,顶升托换过程中精度的控制难度急剧提高,对结构的二次扰动现象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柱体托换装置及施工方法,能够简化柱体托换工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及能耗,防止对建筑结构的二次扰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柱体托换装置,包括套箍主体、托换钢架,所述套箍主体具有鼓磴环抱部,所述鼓磴环抱部能够环抱托起鼓磴,所述套箍主体还设有穿行孔,所述托换钢架穿设于所述穿行孔中。优选地,所述穿行孔的竖向中心轴线与柱体竖向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等于柱体的直径。优选地,所述托换装置还包括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托换钢架连接,所述顶升装置的另一端与外部结构连接,所述顶升装置能够使所述托换钢架带动所述套箍主体沿高度方向升降,进而使所述套箍主体带动所述鼓磴沿高度方向升降。优选地,所述套箍主体包括第一半体、第二半体及连接部件,所述第一半体及第二半体通过所述连接部件连接为一个整体,以使所述套箍主体能够环抱托起鼓磴。优选地,所述第一半体包括第一套箍、第二套箍,所述第二半体包括第三套箍、第四套箍,所述第一套箍、第三套箍在安装结构上关于柱体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所述第二套箍、第四套箍在安装结构上关于柱体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所述第一套箍、第二套箍、第三套箍、第四套箍由所述连接部件连接为所述套箍主体。优选地,相邻的两个套箍的连接配合处还设有隔离板,使所述套箍主体切分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中皆设有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是在施工现场浇筑形成的。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杆、锁紧螺母,所述连接杆穿行于所述套箍主体,以使各区域内的所述混凝土块通过调整所述连接杆两端的锁紧螺母可以拆卸拼装。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保护套筒,所述连接杆套装于保护套筒中,以防止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块与所述连接杆直接接触。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在所述套箍主体的顶部及底部各穿设四组,所述顶部的连接杆中至少有两组穿行路线相互垂直,所述底部的连接杆中至少有两组穿行路线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鼓磴环抱部还具有顶托部,在所述套箍主体箍住鼓磴时,所述顶托部能够顶托住鼓磴最大直径以下的区域。优选地,所述鼓磴环抱部处于套箍主体的中部区域,所述中部区域还具有柱体环抱部,以使所述混凝土块能够环抱于柱体的外周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柱体托换施工方法,采用上述托换装置进行,步骤包括:开挖所述柱体基础周边土方;施工所述外部结构;安装并运行所述托换装置;移除所述柱体下方砖基础;浇筑新的混凝土基础并使之与已施工完毕的外部结构连接;拆除所述托换装置;所述安装并运行所述托换装置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托换钢架穿入所述穿行孔中。优选地,在将所述托换钢架穿入所述穿行孔中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套箍主体环抱于柱体及鼓磴四周,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将所述套箍主体紧固为一体;向套箍主体中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中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块,并预留穿行孔;在将所述托换钢架穿入所述穿行孔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顶升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托换钢架连接,将所述顶升装置的另一端与外部结构连接;调整所述顶升装置使所述套箍主体沿高度方向抬升。优选地,在向套箍主体中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中浇筑混凝土之前,还包括用塑料薄膜将柱体及鼓磴裹附的步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柱体托换装置及施工方法,所述托换装置结构极为简单,操作极其灵活,能够极大地简化柱体托换施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增加临时支撑体系的繁琐步骤,节省材料,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及能耗,避免对建筑结构二次扰动现象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托换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套箍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柱体托换施工方法中开挖柱体基础周边土方步骤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柱体托换施工方法中施工外部结构步骤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柱体托换施工方法中安装并运行托换装置步骤的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柱体托换施工方法中移除主体下方砖基础步骤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柱体托换施工方法中拆除托换装置步骤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套箍主体;11、第一套箍;12、第二套箍;13、第三套箍;14、第四套箍;15、穿行孔;16、第一区域;17、第二区域;18、第三区域;19、第四区域;2、托换钢架;3、顶升装置;4、连接部件;41、连接杆;42、锁紧螺母;5、隔离板;6、混凝土块;7、鼓磴环抱部;71、顶托部;8、柱体环抱部;9、外部结构;101、柱体;102、鼓磴;103、中部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为简化叙述过程,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上、下等方位用语以所述托换装置在使用状态下所呈现的方位为参考。结合参见图1至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柱体托换装置,包括套箍主体1、托换钢架2,所述套箍主体1具有鼓磴环抱部7,所述鼓磴环抱部7能够环抱托起鼓磴102,所述套箍主体1还设有穿行孔15,所述托换钢架2穿设于所述穿行孔15中。在使用时,将所述套箍主体1环抱于所述鼓磴102的外周壁,将所述托换钢架2穿入所述穿行孔15,此时通过外部力量抬升所述托换钢架2,进而带动所述套箍主体1抬升,从而实现对所述鼓磴102及其上的柱体101的抬升,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便利条件。该技术方案所述的托换装置结构极为简单,操作极其灵活,能够极大地简化柱体托换施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增加临时支撑体系的繁琐步骤,节省材料,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及能耗,避免对建筑结构二次扰动现象的产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所述托换钢架2与所述穿行孔15的接触面是柱体之上的力向所述套箍主体1传递的直接受力面,此受力面若距离所述柱体竖向中心线过大,则该受力面承受的弯矩将会越大,对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不利,若此受力面距离所述柱体竖向中心线过小,当穿行孔15开设位置过低时,托换钢架2则既有可能与柱体之下的鼓磴发生干涉,因此,优选地,所述穿行孔15的竖向中心轴线与柱体竖向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等于柱体的直径。优选地,所述托换装置还包括顶升装置3,所述顶升装置3的一端与所述托换钢架2连接,所述顶升装置3的另一端与外部结构9连接,所述顶升装置3能够使所述托换钢架2带动所述套箍主体1沿高度方向升降,进而使所述套箍主体1带动所述鼓磴102沿高度方向升降。针对建筑施工现场,此技术方案的顶升装置3优选为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伸缩杆自由端面抵接所述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柱体托换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柱体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箍主体(1)、托换钢架(2),所述套箍主体(1)具有鼓磴环抱部(7),所述鼓磴环抱部(7)能够环抱托起鼓磴(102),所述套箍主体(1)还设有穿行孔(15),所述托换钢架(2)穿设于所述穿行孔(15)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体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箍主体(1)、托换钢架(2),所述套箍主体(1)具有鼓磴环抱部(7),所述鼓磴环抱部(7)能够环抱托起鼓磴(102),所述套箍主体(1)还设有穿行孔(15),所述托换钢架(2)穿设于所述穿行孔(15)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行孔(15)的竖向中心轴线与柱体竖向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等于柱体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升装置(3),所述顶升装置(3)的一端与所述托换钢架(2)连接,所述顶升装置(3)的另一端与外部结构(9)连接,所述顶升装置(3)能够使所述托换钢架(2)带动所述套箍主体(1)沿高度方向升降,进而使所述套箍主体(1)带动所述鼓磴(102)沿高度方向升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箍主体(1)包括第一半体、第二半体及连接部件(4),所述第一半体及第二半体通过所述连接部件(4)连接为一个整体,以使所述套箍主体(1)能够环抱托起鼓磴(1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体包括第一套箍(11)、第二套箍(12),所述第二半体包括第三套箍(13)、第四套箍(14),所述第一套箍(11)、第三套箍(13)在安装结构上关于柱体(101)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所述第二套箍(12)、第四套箍(14)在安装结构上关于柱体(101)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所述第一套箍(11)、第二套箍(12)、第三套箍(13)、第四套箍(14)由所述连接部件(4)连接为所述套箍主体(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套箍的连接配合处还设有隔离板(5),使所述套箍主体(1)切分成第一区域(16)、第二区域(17)、第三区域(18)、第四区域(19),所述第一区域(16)、第二区域(17)、第三区域(18)、第四区域(19)中皆设有混凝土块(6),所述混凝土块(6)是在施工现场浇筑形成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4)包括连接杆(41)、锁紧螺母(42),所述连接杆(41)穿行于所述套箍主体(1),以使各区域内的所述混凝土块(6)通过调整所述连接杆(41)两端的锁紧螺母(42)可以拆卸拼装,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4)还包括保护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志旺张铭童宇蔡观生孙沈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