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以及修复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790488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以及修复结构,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支撑结构对位于原始支柱顶端的顶梁进行支撑定位;S2,切除原始支柱位于地上的部分,留下位于地底的部分;S3,将修复木柱移入到原始支柱地底的部分与顶梁之间;S4,修复木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梁和原始支柱位于地底的部分固定连接;S5,修复木柱成形之后,移出S1中的支撑结构,完成木柱的修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以及修复结构修复的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以及修复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涉及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以及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古建筑(指新建的木结构仿古建筑或修复的木结构古建筑)木柱基础做法为:地面下部混凝土或石料基础上放置石鼓磴,石鼓磴上立木柱,使木柱底部高于地面,避免木柱浸水腐烂,石鼓磴与木柱通过榫卯连接。这是历史上古建筑的通常做法。但是,石鼓磴与木柱通过榫卯连接,不够牢固,遇到地震、大风或车辆碰撞等情况会使木柱倾斜移动造成房屋破坏或倾覆。现在市场上具有一款公开号为CN202718134U的中国专利一种古建筑木柱基础结构,它包括第一钢筋砼基础件,第二钢筋砼基础件,连接件及石鼓磴;所述第一钢筋砼基础件位于地面以下,所述第二钢筋砼基础件位于地面以上,且第一钢筋砼基础件及第二钢筋砼基础件固定连接;所述石鼓磴中部开贯通的孔,孔的横截面与第二钢筋砼基础件的横截面形状配合,所述石鼓磴套设于第二钢筋砼基础件外部;所述连接件为钢结构,其一端与第二钢筋砼基础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木柱固定连接,虽然能够使得石鼓磴与木柱之间稳定的连接,但是在建造前需要将原始的支撑基座去除,然后再浇筑第一钢筋砼基础件和第二钢筋砼基础件,这样就需要较多的成本投入,修复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以及修复结构,旨在解决修复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支撑结构对位于原始支柱顶端的顶梁进行支撑定位;S2,切除原始支柱位于地上的部分,留下位于地底的部分;S3,将修复木柱移入到原始支柱地底的部分与顶梁之间;S4,修复木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梁和原始支柱位于地底的部分固定连接;S5,修复木柱成形之后,移出S1中的支撑结构,完成木柱的修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原始支柱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结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之前在地面上固定放置支撑垫板,S1中支撑结构与支撑垫板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还包括:在相邻的支撑结构之间设置连接体,通过连接体使得相邻的支撑结构成为整体结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2中通过静力切割将原始支柱位于地上的部分切除。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中修复木柱在移动到顶梁下方之前进行防虫处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中修复木柱在移动到顶梁下方之前将修复木柱的一端开榫,另一端固定设置支撑板,并在顶梁下方开有与修复木柱相配合的榫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4包括:S41,移动修复木柱并使得修复木柱顶端开榫的部分插入到顶梁的榫孔中;S42,在原始支柱与修复木柱底端之间固定设置支撑杆,支撑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并用于对修复木柱进行支撑;S43,在地面与修复木柱底端之间布设钢筋网;S44,在修复木柱周缘设置模板,模板、修复木柱底端以及地面形成封闭的空间,钢筋网位于封闭的空间中;S45,向S44中的封闭空间中注入混凝土;S46,混凝土凝固之后形成用于支撑修复木柱的支撑砼,拆除模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45中首先向模板中浇筑C30混凝土,待C30混凝土顶部与修复木柱底端之间距离为50mm-80mm时,改用G50混凝土浇筑,浇筑到修复木柱的底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结构,包括原始支柱位于地面下方的基座、修复木柱、支撑板、支撑杆以及支撑砼,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修复木柱的底端,所述支撑杆为竖直状,其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位于地面处的部分的水平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支撑砼的水平横截面积,所述基座与所述支撑杆均位于所述支撑砼中,所述修复木柱的顶端凸出于所述修复木柱设置有榫体,用于与顶梁配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以及修复结构,在修复时修复木柱的下端与原始支柱位于地底的部分固定连接,即利用了原始支柱位于地底的部分结构对修复木柱进行支撑,如此就不需要额外的将原始支柱的结构,即原始支柱位于地上以及地下的部分全部清空,同时也不需要建造新的结构用于支撑修复木柱,从而使得修复成本大大降低,还能够使得施工的难度更低;不仅如此,由于修复的工程的对象为历史建筑,历史建筑的结构上都具有一定的风化和老化,这样过多的施工容易加速建筑的损坏,不利于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同时过多的施工也容易对历史建筑外形的改变,并导致观赏效果降低,因此通过本方法进行修复木柱时,不仅使得成本更低、操作更为便捷,同时也对历史建筑起到的最大程度的保护作用,也保证了历史建筑的观赏的完整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撑板;2-支撑杆;3-钢筋网;4-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以及修复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一种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支撑结构对位于原始支柱顶端的顶梁进行支撑定位;S2,通过静力切割切除原始支柱位于地上的部分,留下位于地底的部分;S3,将修复木柱移入到原始支柱地底的部分与顶梁之间;S4,修复木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梁和原始支柱位于地底的部分固定连接;S5,修复木柱成形之后,移出S1中的支撑结构,完成木柱的修复。每个所述原始支柱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为普通的型钢,所述S1之前在地面上固定放置支撑垫板,S1中支撑结构与支撑垫板固定焊接,其中支撑垫板为普通的钢板,用于增大支撑结构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其中,所述S1还包括:在相邻的支撑结构之间设置连接体,通过连接体使得相邻的支撑结构成为整体结构,其中连接体为普通的钢柱,连接体与支撑结构之间均为固定焊接。所述S3中修复木柱在移动到顶梁下方之前进行防虫、防白蚁处理,如此就能够对修复木柱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使得修复木柱的使用寿命更长。所述S3中修复木柱在移动到顶梁下方之前将修复木柱的一端开榫,开出榫体,另一端固定设置支撑板1,其中支撑板1为普通的钢板,与修复木柱之间通过螺栓等结构固定连接,并在顶梁下方开有与修复木柱上榫体相配合的榫孔。所述S4包括:S41,移动修复木柱并使得修复木柱顶端开榫的部分插入到顶梁的榫孔中;S42,在原始支柱与修复木柱底端之间固定设置支撑杆2,支撑杆2与支撑板1固定连接,并用于对修复木柱进行支撑;S43,在地面与修复木柱底端之间布设钢筋网3;S44,在修复木柱周缘设置模板,模板、修复木柱底端以及地面形成封闭的空间,钢筋网3位于封闭的空间中;S45,向S44中的封闭空间中注入混凝土;S46,混凝土凝固之后形成用于支撑修复木柱的支撑砼,拆除模板。其中,所述S45中首先向模板中浇筑C30混凝土,待C30混凝土顶部与修复木柱底端之间距离为50mm-80mm时,改用G50混凝土浇筑,浇筑到修复木柱的底端。一种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结构,使用如上的修复方法,包括原始支柱位于地面下方的基座4、修复木柱、支撑板1、支撑杆2以及支撑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以及修复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支撑结构对位于原始支柱顶端的顶梁进行支撑定位;S2,切除原始支柱位于地上的部分,留下位于地底的部分;S3,将修复木柱移入到原始支柱地底的部分与顶梁之间;S4,修复木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梁和原始支柱位于地底的部分固定连接;S5,修复木柱成形之后,移出S1中的支撑结构,完成木柱的修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支撑结构对位于原始支柱顶端的顶梁进行支撑定位;S2,切除原始支柱位于地上的部分,留下位于地底的部分;S3,将修复木柱移入到原始支柱地底的部分与顶梁之间;S4,修复木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梁和原始支柱位于地底的部分固定连接;S5,修复木柱成形之后,移出S1中的支撑结构,完成木柱的修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原始支柱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之前在地面上固定放置支撑垫板,S1中支撑结构与支撑垫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还包括:在相邻的支撑结构之间设置连接体,通过连接体使得相邻的支撑结构成为整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通过静力切割将原始支柱位于地上的部分切除。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修复木柱在移动到顶梁下方之前进行防虫处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历史建筑的木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修复木柱在移动到顶梁下方之前将修复木柱的一端开榫,另一端固定设置支撑板,并在顶梁下方开有与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臻金培霖陈绪良郑栋源樊成辉沈三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住总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