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后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037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后支架,靠背架设置在弧形架后方,第一、第二支撑管设置在三角板两侧,三角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加强板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管之间,加强板设有第二安装孔,尾箱架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管之间,尾箱架位于弧形架后方,尾箱架两端设有第三安装孔,定位架设置在弧形架下方并向后延伸至靠背架下方,定位架包括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连接板,第一定位杆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二定位杆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一、第二定位板位于弧形架前方,连接板设有第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靠背和尾箱的安装更稳固,不易松动及产生异响,其结构较紧凑,有效降低了空间占用。

An electric vehicle rear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ctric vehicle rear bracket, which is set behind an arc frame, the first and second supporting tubes are set on both sides of the triangular plate, and a first installation hole is provided on the triangular plate. The reinforcing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supporting tubes, the reinforc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installation hole, and the tail box is set at the first and second branches. Between the bracing tubes, the tail box is located behind the arc frame, and the end box is equipped with third mounting holes at both ends. The positioning frame is set below the arc frame and extends back to the back frame. The positioning frame comprises a first positioning rod, a second positioning rod and a connecting plate, and one end of the first position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on hol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a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ng plate. One end of the two position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onnection hol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positioning plates are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arc frame,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connection hole. The utility model enables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backrest and the tail box to be more stable, and is not easy to loose and generate abnormal sound.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and the space occupation is effective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后支架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后支架。
技术介绍
两轮电动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为了方便放置物品,电动车通常还具有尾箱架,尾箱架设置在车体尾部,用于固定尾箱。同时,有的电动车为了搭载乘客,使得乘客乘坐更舒适,设置了后靠背。现有的后靠背和尾箱架通常单独与车体固定,其结构强度不高,在电动车经过长期使用后,易产生松动和异响,或导致后靠背和尾箱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对后靠背和尾箱支撑较好,能够减小松动和异响风险,结构较紧凑的电动车后支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车后支架,包括弧形架,靠背架,尾箱架和定位架,所述靠背架设置在弧形架后方,靠背架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三角板和加强板,所述第一、第二支撑管设置在三角板两侧,三角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加强板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管之间,加强板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尾箱架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管之间,尾箱架位于弧形架后方,尾箱架两端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定位架设置在弧形架下方并向后延伸至靠背架下方,定位架包括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连接板,第一定位杆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二定位杆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一、第二定位板位于弧形架前方,连接板设有第三连接孔。以下为本技术的附属技术方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架包括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第一弧形杆与第二弧形杆间隔设置,第一弧形杆位于第二弧形杆上方,第一弧形杆两端与第二弧形杆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设有弯折部,弯折部与第一弧形杆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三角板包括第一边部和第二边部,所述第一支撑管包括第一固定管,第二支撑管包括第二固定管,第一固定管与第一边部连接,第二固定管与第二边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支撑管包括第一纵向管和第一弯曲部,第二支撑管包括第二纵向管和第二弯曲部,第一固定管与第一纵向管通过第一弯曲部连接,第二固定管与第二纵向管通过第二弯曲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强板包括凹陷部和连接片,连接片设置在凹陷部两侧,加强板通过连接片与第一、第二纵向管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孔有三个,三个第一安装孔分别设置在三角板的三个角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靠背架包括U型管,U型管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纵向管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电动车后支架能够使靠背和尾箱的安装更稳固,不易松动及产生异响;同时,能够对乘客提供更好的安全防护,能够便于使后支架与电动车车架稳固连接;此外,其结构较紧凑,有效降低了空间占用,避免电动车尾部占用空间过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动车后支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动车后支架的另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动车后支架,包括弧形架1,靠背架2,尾箱架3和定位架4,所述靠背架2设置在弧形架1后方。靠背架2包括第一支撑管21,第二支撑管22,三角板23和加强板24,所述第一、第二支撑管设置在三角板23两侧,三角板23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31,所述加强板24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管之间,加强板24设有第二安装孔241。所述尾箱架3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管之间,尾箱架3位于弧形架1后方,尾箱架3两端设有第三安装孔31。所述定位架4设置在弧形架1下方并向后延伸至靠背架2下方,定位架4包括第一定位杆41,第二定位杆42和连接板43,第一定位杆41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411,另一端与连接板43连接。第二定位杆42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421,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一、第二定位板位于弧形架1前方,连接板43设有第三连接孔43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电动车的靠背固定在靠背架2上,通过三角板和加强板定位,从而保证靠背安装稳固。通过第一、第二支撑管与弧形架的连接,使得靠背架能够与弧形架稳固连接,弧形架与电动车的车架连接,通过弧形架能够对倚靠在靠背上的乘客进行防护。通过尾箱架3能够安装尾箱,尾箱架3与第一、第二支撑管连接,从而使得靠背架能够支撑尾箱架,保证尾箱架的稳固性。通过定位架,使得弧形架能够与车架连接,通过前面的第一、第二连接孔和后方的第三连接孔分别与车架连接,保证后支架前后稳固。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架1包括第一弧形杆11和第二弧形杆12,第一弧形杆11与第二弧形杆12间隔设置,第一弧形杆11位于第二弧形杆12上方,第一弧形杆两端与第二弧形杆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弧形架结构更稳固,乘客在乘坐时,可握紧第一弧形杆,提升乘坐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管21和第二支撑管22设有弯折部25,弯折部25与第一弧形杆连接。所述三角板23包括第一边部232和第二边部233,所述第一支撑管21包括第一固定管211,第二支撑管22包括第二固定管221,第一固定管211与第一边部232连接,第二固定管221与第二边部233连接,从而使第一、第二固定管能够使三角板更稳固,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管21包括第一纵向管51和第一弯曲部52,第二支撑管22包括第二纵向管61和第二弯曲部62,第一固定管211与第一纵向管51通过第一弯曲部52连接,第二固定管221与第二纵向管61通过第二弯曲部62连接,从而使后支架的结构更紧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24包括凹陷部242和连接片243,连接片243设置在凹陷部242两侧,加强板24通过连接片243与第一、第二纵向管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加强板24呈U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加强板能够设置在第一、第二纵向管之间,从而对设置在靠背架的靠背提供支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231有三个,三个第一安装孔分别设置在三角板的三个角部,从而便于靠背固定。所述靠背架2包括U型管26,U型管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纵向管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尾箱能够放置在U型管上,从而对尾箱能够形成更稳固的支撑,并通过U型管下方的尾箱架3对尾箱进行固定,实现对尾箱的定位。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动车后支架能够使靠背和尾箱的安装更稳固,不易松动及产生异响;同时,能够对乘客提供更好的安全防护,能够便于使后支架与电动车车架稳固连接;此外,其结构较紧凑,有效降低了空间占用,避免电动车尾部占用空间过大。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车后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后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架,靠背架,尾箱架和定位架,所述靠背架设置在弧形架后方,靠背架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三角板和加强板,所述第一、第二支撑管设置在三角板两侧,三角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加强板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管之间,加强板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尾箱架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管之间,尾箱架位于弧形架后方,尾箱架两端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定位架设置在弧形架下方并向后延伸至靠背架下方,定位架包括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连接板,第一定位杆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二定位杆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一、第二定位板位于弧形架前方,连接板设有第三连接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后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架,靠背架,尾箱架和定位架,所述靠背架设置在弧形架后方,靠背架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三角板和加强板,所述第一、第二支撑管设置在三角板两侧,三角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加强板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管之间,加强板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尾箱架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撑管之间,尾箱架位于弧形架后方,尾箱架两端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定位架设置在弧形架下方并向后延伸至靠背架下方,定位架包括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连接板,第一定位杆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二定位杆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一、第二定位板位于弧形架前方,连接板设有第三连接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架包括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第一弧形杆与第二弧形杆间隔设置,第一弧形杆位于第二弧形杆上方,第一弧形杆两端与第二弧形杆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后支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盘龙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