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刻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9631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车轮刻字设备,由下升降系统、下轮缘刻字系统、内轮辋刻字系统、车轮定位夹紧系统、上升降旋转系统以及同步夹紧旋转系统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中不仅能够对车轮内轮辋和下轮缘端面进行滚压刻字,而且内轮辋的刻字内容可快速更换;同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艺先进、通用性强、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

A type of wheel letter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is a wheel lettering equipment, which consists of lower lifting system, lower rim lettering system, inner rim lettering system, wheel positioning clamping system, rising and falling rotation system, and synchronous clamping and rotating system. In the use of the invention, not only can the wheel rim of the wheel and the end of the rim of the wheel be rolled and engraved, but the inscription of the inner rim can be quickly repla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ven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utomation, advanced technology, strong generality, and safe and stabl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刻字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刻字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轮滚压刻字设备。
技术介绍
锻造铝合金车轮在机加工之后,需要在内轮辋和下轮缘处刻上相应的信息标识。传统的刻字方式是用气动打标机在车轮的相应部位进行刻字,但是这种方式效率非常低,而且刻字效果不清晰。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刻字方式,来对车轮相应部位进行快速刻字;除此之外,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轮型快速的切换刻字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轮刻字设备,它在使用中不仅能够对车轮内轮辋和下轮缘端面进行滚压刻字,而且内轮辋的刻字内容可快速更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轮刻字设备,由机架、气缸Ⅰ、下固定板Ⅰ、下导柱、下导套、下升降板、气缸Ⅱ、导轨Ⅰ、滑板Ⅰ、导柱Ⅰ、导套Ⅰ、伺服电动缸Ⅰ、伺服电机Ⅰ、固定架、刻字辊Ⅰ、导轨Ⅱ、滑动架、伺服电机Ⅱ、齿条Ⅰ、转环Ⅰ、底板、刻字辊Ⅱ、立板、伺服电机Ⅲ、刻字辊Ⅲ、带轮Ⅰ、同步带Ⅰ、顶板、带轮Ⅱ、带轮Ⅲ、同步带Ⅱ、带轮Ⅳ、锥头、导套Ⅱ、导轨Ⅲ、滑板Ⅱ、上固定板Ⅰ、气缸Ⅲ、伺服电动缸Ⅱ、上旋转板、转环Ⅱ、上固定板Ⅱ、伺服电动缸Ⅲ、伺服电机Ⅳ、上升降板、上导柱、上导套、气缸Ⅳ、伺服电机Ⅴ、齿轮Ⅱ、齿条Ⅱ、卡爪、齿轮Ⅰ、下固定板Ⅱ、齿轮Ⅲ、齿条Ⅲ、导轨Ⅳ、左滑板、左轴、左轴承座、V型滚轮、右轴、右轴承座、右滑板、气缸Ⅴ以及伺服电机Ⅵ所组成。下升降系统包括:两个气缸Ⅰ和四个下导套都固定在下固定板Ⅰ上,与下导套配合的四根下导柱固定在下升降板下方;气缸Ⅰ的输出端与下升降板的下方铰接。下轮缘刻字系统包括:滑板Ⅰ通过导轨Ⅰ安装在下升降板的上方;伺服电动缸Ⅰ固定在下升降板上方的左侧,其输出端与滑板Ⅰ的左侧相连;导套Ⅰ固定在滑板Ⅰ的上方;导柱Ⅰ的外侧与导套Ⅰ的内壁配合;刻字辊Ⅰ安装在导柱Ⅰ的顶端;气缸Ⅱ固定在滑板Ⅰ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导柱Ⅰ的下端连接。本设备包括若干套下轮缘刻字系统,均匀分布在下升降板的顶端。内轮辋刻字系统包括:滑动架的底板通过导轨Ⅱ安装在固定架上方的左侧;伺服电机Ⅱ固定在滑动架顶板的下方;底板通过转环Ⅰ安装在滑动架顶板的上方;立板固定在底板的上方;顶板固定在顶板上方;刻字辊Ⅱ安装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置于立板的左侧;刻字辊Ⅱ的顶端安装有带轮Ⅰ;伺服电机Ⅲ固定在顶板的下方,置于立板的右侧,其输出端安装有带轮Ⅱ和带轮Ⅲ;刻字辊Ⅲ也安装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置于伺服电机Ⅲ的右侧;刻字辊Ⅲ的顶端安装有带轮Ⅳ;带轮Ⅰ和带轮Ⅱ通过同步带Ⅰ连接;带轮Ⅱ和带轮Ⅲ通过同步带Ⅱ连接;本设备包括左右两套对称的内轮辋刻字系统。两根齿条Ⅰ分别固定在左右滑动架上;固定架安装在下升降板的上方;伺服电机Ⅰ固定在固定架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Ⅰ;齿轮Ⅰ与两根齿条Ⅰ同时啮合。车轮定位夹紧系统包括:滑板Ⅱ通过导轨Ⅲ安装在上固定板Ⅰ的上方;导套Ⅱ固定在滑板Ⅱ的下方;锥头与导套Ⅱ配合;气缸Ⅲ固定在滑板Ⅱ的顶端,起输出端与锥头连接;伺服电动缸Ⅱ固定在上固定板Ⅰ的上方,其输出端与滑板Ⅱ连接;伺服电机Ⅴ固定在上固定板Ⅰ上方的中间位置,其输出端安装有齿轮Ⅱ;四个卡爪上方为T型,与上固定板Ⅰ中间位置均布的四个T型槽配合;四个卡爪分别固定有齿条Ⅱ;四根齿条Ⅱ同时与齿轮Ⅱ啮合。上升降旋转系统包括:上旋转板固定在上固定板Ⅰ上方;上旋转板与上固定板Ⅱ之间通过转环Ⅱ相连;伺服电机Ⅳ固定在上固定板Ⅱ的顶端,其输出端与上旋转板连接;三个伺服电动缸Ⅲ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Ⅱ和上升降板的两端铰接;四个上导套固定在机架的顶端;与上导套配合的四根上导柱固定在上升降板上方;气缸Ⅳ固定在机架的顶端,其输出端与上升降板的顶端铰接。同步夹紧旋转系统包括:齿轮Ⅲ固定在下固定板Ⅱ的上方;左滑板通过导轨Ⅳ安装在下固定板Ⅱ的上方;左滑板的下方固定有齿条Ⅲ,上方固定有两个左轴承座;两根左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左轴承座的内部;两根左轴的上方分别安装有V型滚轮;右滑板通过导轨Ⅳ安装在下固定板Ⅱ的上方;右滑板的下方固定有齿条Ⅲ,上方固定有两个右轴承座;左滑板下方的齿条Ⅲ和右滑板下方的齿条Ⅲ同时与齿轮Ⅲ啮合;两根右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右轴承座的内部;两根右轴的上方分别安装有V型滚轮;伺服电机Ⅵ固定在右滑板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其中的一根右轴的下端连接;气缸Ⅴ固定在机架的右侧,其输出端与右滑板连接。实际使用时,气缸Ⅴ通过齿轮Ⅲ和齿条Ⅲ使四个V型滚轮将车轮同步居中;伺服电机Ⅳ通过转环Ⅱ使上固定板Ⅰ和锥头旋转;并且,伺服电动缸Ⅱ通过导轨Ⅲ调整锥头的左右位置,当锥头中心正好与其中的一个螺栓孔轴线同轴时停止转动和平移;气缸Ⅳ通过上导柱使锥头和四个卡爪下降,同时三个伺服电动缸Ⅲ调整上固定板Ⅰ的姿态,使上固定板Ⅰ的底面与车轮正面完全贴平;伺服电机Ⅴ通过齿轮Ⅱ和齿条Ⅱ调整四个卡爪的位置,使其将车轮中心孔撑紧,气缸Ⅲ使锥头下降与车轮螺栓孔配合;气缸Ⅴ通过齿轮Ⅲ和齿条Ⅲ使四个V型滚轮将车轮同步夹紧,伺服电机Ⅵ使夹紧后的车轮旋转,同时,伺服电机Ⅴ通过上旋转板、卡爪以及锥头也使车轮向同一方向旋转;伺服电机Ⅲ通过同步带Ⅰ带动刻字辊Ⅱ旋转,通过同步带Ⅱ带动刻字辊Ⅲ旋转;伺服电机Ⅱ通过转环Ⅰ使刻字辊Ⅱ和刻字辊Ⅲ交换位置;气缸Ⅰ通过下导柱使内轮辋刻字系统上升到内轮辋内合适的位置时停止;伺服电机Ⅰ通过齿轮Ⅰ、齿条Ⅰ以及导轨Ⅱ可调整左右两套内轮辋刻字系统的位置,使左右两个刻字辊Ⅱ或刻字辊Ⅲ同时接触车轮内轮辋,并且施加一定的力,通过车轮的旋转以及左右两个刻字辊Ⅱ或刻字辊Ⅲ的旋转,可实现对车轮内轮辋的滚压刻字;伺服电动缸Ⅰ通过导轨Ⅰ调整刻字辊Ⅰ的水平位置,使其置于车轮下轮缘合适位置;气缸Ⅱ通过导柱Ⅰ使刻字辊Ⅰ上升,当接触车轮下轮缘端面时即可对此处进行滚压刻字。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中不仅能够对车轮内轮辋和下轮缘端面进行滚压刻字,而且内轮辋的刻字内容可快速更换;同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艺先进、通用性强、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轮刻字设备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轮刻字设备的左视图。图中,1-机架、2-气缸Ⅰ、3-下固定板Ⅰ、4-下导柱、5-下导套、6-下升降板、7-气缸Ⅱ、8-导轨Ⅰ、9-滑板Ⅰ、10-导柱Ⅰ、11-导套Ⅰ、12-伺服电动缸Ⅰ、13-伺服电机Ⅰ、14-固定架、15-刻字辊Ⅰ、16-导轨Ⅱ、17-滑动架、18-伺服电机Ⅱ、19-齿条Ⅰ、20-转环Ⅰ、21-底板、22-刻字辊Ⅱ、23-立板、24-伺服电机Ⅲ、25-刻字辊Ⅲ、26-带轮Ⅰ、27-同步带Ⅰ、28-顶板、29-带轮Ⅱ、30-带轮Ⅲ、31-同步带Ⅱ、32-带轮Ⅳ、33-锥头、34-导套Ⅱ、35-导轨Ⅲ、36-滑板Ⅱ、37-上固定板Ⅰ、38-气缸Ⅲ、39-伺服电动缸Ⅱ、40-上旋转板、41-转环Ⅱ、42-上固定板Ⅱ、43-伺服电动缸Ⅲ、44-伺服电机Ⅳ、45-上升降板、46-上导柱、47-上导套、48-气缸Ⅳ、49-伺服电机Ⅴ、50-齿轮Ⅱ、51-齿条Ⅱ、52-卡爪、53-齿轮Ⅰ、54-下固定板Ⅱ、55-齿轮Ⅲ、56-齿条Ⅲ、57-导轨Ⅳ、58-左滑板、59-左轴、60-左轴承座、61-V型滚轮、62-右轴、63-右轴承座、64-右滑板、65-气缸Ⅴ、66-伺服电机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和工作情况。该装置由机架1、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轮刻字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刻字设备,由机架(1)、气缸Ⅰ(2)、下固定板Ⅰ(3)、下导柱(4)、下导套(5)、下升降板(6)、气缸Ⅱ(7)、导轨Ⅰ(8)、滑板Ⅰ(9)、导柱Ⅰ(10)、导套Ⅰ(11)、伺服电动缸Ⅰ(12)、伺服电机Ⅰ(13)、固定架(14)、刻字辊Ⅰ(15)、导轨Ⅱ(16)、滑动架(17)、伺服电机Ⅱ(18)、齿条Ⅰ(19)、转环Ⅰ(20)、底板(21)、刻字辊Ⅱ(22)、立板(23)、伺服电机Ⅲ(24)、刻字辊Ⅲ(25)、带轮Ⅰ(26)、同步带Ⅰ(27)、顶板(28)、带轮Ⅱ(29)、带轮Ⅲ(30)、同步带Ⅱ(31)、带轮Ⅳ(32)、锥头(33)、导套Ⅱ(34)、导轨Ⅲ(35)、滑板Ⅱ(36)、上固定板Ⅰ(37)、气缸Ⅲ(38)、伺服电动缸Ⅱ(39)、上旋转板(40)、转环Ⅱ(41)、上固定板Ⅱ(42)、伺服电动缸Ⅲ(43)、伺服电机Ⅳ(44)、上升降板(45)、上导柱(46)、上导套(47)、气缸Ⅳ(48)、伺服电机Ⅴ(49)、齿轮Ⅱ(50)、齿条Ⅱ(51)、卡爪(52)、齿轮Ⅰ(53)、下固定板Ⅱ(54)、齿轮Ⅲ(55)、齿条Ⅲ(56)、导轨Ⅳ(57)、左滑板(58)、左轴(59)、左轴承座(60)、V型滚轮(61)、右轴(62)、右轴承座(63)、右滑板(64)、气缸Ⅴ(65)以及伺服电机Ⅵ(6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下升降系统包括:两个气缸Ⅰ(2)和四个下导套(5)都固定在下固定板Ⅰ(3)上,与下导套(5)配合的四根下导柱(4)固定在下升降板(6)下方;气缸Ⅰ(2)的输出端与下升降板(6)的下方铰接;下轮缘刻字系统包括:滑板Ⅰ(9)通过导轨Ⅰ(8)安装在下升降板(6)的上方;伺服电动缸Ⅰ(12)固定在下升降板(6)上方的左侧,其输出端与滑板Ⅰ(9)的左侧相连;导套Ⅰ(11)固定在滑板Ⅰ(9)的上方;导柱Ⅰ(10)的外侧与导套Ⅰ(11)的内壁配合;刻字辊Ⅰ(15)安装在导柱Ⅰ(10)的顶端;气缸Ⅱ(7)固定在滑板Ⅰ(9)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导柱Ⅰ(10)的下端连接;本设备包括若干套下轮缘刻字系统,均匀分布在下升降板(6)的顶端;内轮辋刻字系统包括:滑动架(17)的底板通过导轨Ⅱ(16)安装在固定架(14)上方的左侧;伺服电机Ⅱ(18)固定在滑动架(17)顶板的下方;底板(21)通过转环Ⅰ(20)安装在滑动架(17)顶板的上方;立板(23)固定在底板(21)的上方;顶板(28)固定在顶板(28)上方;刻字辊Ⅱ(22)安装在底板(21)和顶板(28)之间,置于立板(23)的左侧;刻字辊Ⅱ(22)的顶端安装有带轮Ⅰ(26);伺服电机Ⅲ(24)固定在顶板(28)的下方,置于立板(23)的右侧,其输出端安装有带轮Ⅱ(29)和带轮Ⅲ(30);刻字辊Ⅲ(25)也安装在底板(21)和顶板(28)之间,置于伺服电机Ⅲ(24)的右侧;刻字辊Ⅲ(25)的顶端安装有带轮Ⅳ(32);带轮Ⅰ(26)和带轮Ⅱ(29)通过同步带Ⅰ(27)连接;带轮Ⅱ(29)和带轮Ⅲ(30)通过同步带Ⅱ(31)连接;本设备包括左右两套对称的内轮辋刻字系统;两根齿条Ⅰ(19)分别固定在左右滑动架(17)上;固定架(14)安装在下升降板(6)的上方;伺服电机Ⅰ(13)固定在固定架(14)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Ⅰ(53);齿轮Ⅰ(53)与两根齿条Ⅰ(19)同时啮合;车轮定位夹紧系统包括:滑板Ⅱ(36)通过导轨Ⅲ(35)安装在上固定板Ⅰ(37)的上方;导套Ⅱ(34)固定在滑板Ⅱ(36)的下方;锥头(33)与导套Ⅱ(34)配合;气缸Ⅲ(38)固定在滑板Ⅱ(36)的顶端,起输出端与锥头(33)连接;伺服电动缸Ⅱ(39)固定在上固定板Ⅰ(37)的上方,其输出端与滑板Ⅱ(36)连接;伺服电机Ⅴ(49)固定在上固定板Ⅰ(37)上方的中间位置,其输出端安装有齿轮Ⅱ(50);四个卡爪(52)上方为T型,与上固定板Ⅰ(37)中间位置均布的四个T型槽配合;四个卡爪(52)分别固定有齿条Ⅱ(51);四根齿条Ⅱ(51)同时与齿轮Ⅱ(50)啮合;上升降旋转系统包括:上旋转板(40)固定在上固定板Ⅰ(37)上方;上旋转板(40)与上固定板Ⅱ(42)之间通过转环Ⅱ(41)相连;伺服电机Ⅳ(44)固定在上固定板Ⅱ(42)的顶端,其输出端与上旋转板(40)连接;三个伺服电动缸Ⅲ(43)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Ⅱ(42)和上升降板(45)的两端铰接;四个上导套(47)固定在机架(1)的顶端;与上导套(47)配合的四根上导柱(46)固定在上升降板(45)上方;气缸Ⅳ(48)固定在机架(1)的顶端,其输出端与上升降板(45)的顶端铰接;同步夹紧旋转系统包括:齿轮Ⅲ(55)固定在下固定板Ⅱ(54)的上方;左滑板(58)通过导轨Ⅳ(57)安装在下固定板Ⅱ(54)的上方;左滑板(58)的下方固定有齿条Ⅲ(56),上方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刻字设备,由机架(1)、气缸Ⅰ(2)、下固定板Ⅰ(3)、下导柱(4)、下导套(5)、下升降板(6)、气缸Ⅱ(7)、导轨Ⅰ(8)、滑板Ⅰ(9)、导柱Ⅰ(10)、导套Ⅰ(11)、伺服电动缸Ⅰ(12)、伺服电机Ⅰ(13)、固定架(14)、刻字辊Ⅰ(15)、导轨Ⅱ(16)、滑动架(17)、伺服电机Ⅱ(18)、齿条Ⅰ(19)、转环Ⅰ(20)、底板(21)、刻字辊Ⅱ(22)、立板(23)、伺服电机Ⅲ(24)、刻字辊Ⅲ(25)、带轮Ⅰ(26)、同步带Ⅰ(27)、顶板(28)、带轮Ⅱ(29)、带轮Ⅲ(30)、同步带Ⅱ(31)、带轮Ⅳ(32)、锥头(33)、导套Ⅱ(34)、导轨Ⅲ(35)、滑板Ⅱ(36)、上固定板Ⅰ(37)、气缸Ⅲ(38)、伺服电动缸Ⅱ(39)、上旋转板(40)、转环Ⅱ(41)、上固定板Ⅱ(42)、伺服电动缸Ⅲ(43)、伺服电机Ⅳ(44)、上升降板(45)、上导柱(46)、上导套(47)、气缸Ⅳ(48)、伺服电机Ⅴ(49)、齿轮Ⅱ(50)、齿条Ⅱ(51)、卡爪(52)、齿轮Ⅰ(53)、下固定板Ⅱ(54)、齿轮Ⅲ(55)、齿条Ⅲ(56)、导轨Ⅳ(57)、左滑板(58)、左轴(59)、左轴承座(60)、V型滚轮(61)、右轴(62)、右轴承座(63)、右滑板(64)、气缸Ⅴ(65)以及伺服电机Ⅵ(6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下升降系统包括:两个气缸Ⅰ(2)和四个下导套(5)都固定在下固定板Ⅰ(3)上,与下导套(5)配合的四根下导柱(4)固定在下升降板(6)下方;气缸Ⅰ(2)的输出端与下升降板(6)的下方铰接;下轮缘刻字系统包括:滑板Ⅰ(9)通过导轨Ⅰ(8)安装在下升降板(6)的上方;伺服电动缸Ⅰ(12)固定在下升降板(6)上方的左侧,其输出端与滑板Ⅰ(9)的左侧相连;导套Ⅰ(11)固定在滑板Ⅰ(9)的上方;导柱Ⅰ(10)的外侧与导套Ⅰ(11)的内壁配合;刻字辊Ⅰ(15)安装在导柱Ⅰ(10)的顶端;气缸Ⅱ(7)固定在滑板Ⅰ(9)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导柱Ⅰ(10)的下端连接;本设备包括若干套下轮缘刻字系统,均匀分布在下升降板(6)的顶端;内轮辋刻字系统包括:滑动架(17)的底板通过导轨Ⅱ(16)安装在固定架(14)上方的左侧;伺服电机Ⅱ(18)固定在滑动架(17)顶板的下方;底板(21)通过转环Ⅰ(20)安装在滑动架(17)顶板的上方;立板(23)固定在底板(21)的上方;顶板(28)固定在顶板(28)上方;刻字辊Ⅱ(22)安装在底板(21)和顶板(28)之间,置于立板(23)的左侧;刻字辊Ⅱ(22)的顶端安装有带轮Ⅰ(26);伺服电机Ⅲ(24)固定在顶板(28)的下方,置于立板(23)的右侧,其输出端安装有带轮Ⅱ(29)和带轮Ⅲ(30);刻字辊Ⅲ(25)也安装在底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博文佟瑞松苍启郭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