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9512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包括基本框架,可拆卸连接于基本框架上的框架加强结构,以及设置于基本框架和框架加强结构上的升降机构、前悬结构工装及转向结构工装;基本框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立柱,以及分别连接于多根立柱顶部和底部的多根顶柱和多根底柱,升降机构滑动设置于多根立柱上;基本框架还包括设置于立柱上的竖直定位结构,以及设置于框架加强结构上的第一横向定位结构,前悬结构工装安设于竖直定位结构和第一横向定位结构处;基本框架还包括设置于顶柱上的第二横向定位结构,转向结构工装安设于第二横向定位结构处。为汽车转向系统提供专用的装配框架结构,结构牢固可靠,定位精度高,测试准确可靠,适应范围广泛。

Frame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steer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rame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steer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basic frame, the frame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connected to the basic frame, and the lifting mechanism, the front suspension structure and the steering structure mounted on the basic frame and frame. The basic frame includes a number of vertical columns, and The top and bottom columns are connected to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multiple columns respectively. The lifting mechanism is slid on the multiple columns. The basic frame also includes the vertical positioning structure on the column and the first lateral positioning structure on the frame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The front suspension structure is installed in the vertical positioning structure. The first lateral positioning structure; the basic frame also includes the second lateral positioning structure on the top column, and the steering structure is installed at the second lateral positioning structure. It provides a special assembly 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with strong and reliable structure, high positioning accuracy, accurate and reliable test, and wide range of adap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其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意愿使汽车转向桥(一般是前桥)上的车轮(转向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而且,汽车转向系统是保证驾驶安全和操控性能的关键系统之一。其包括方向盘、转向管柱(含中间轴)、转向器等三部分,分别起操作转向、传递转向、执行转向的作用。但是,在传统技术中,在进行转向系统的装配时,往往是在普通的台架上进行,定位精度不高,且只能通过对实车转向系统的受载进行模拟加载,与实际受载情况的相关性较差,导致转向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为汽车转向系统提供专用的装配框架结构,结构牢固可靠,定位精度高,测试准确可靠,适应范围广泛。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包括基本框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基本框架上的框架加强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本框架和框架加强结构上的升降机构、前悬结构工装及转向结构工装;所述基本框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立柱,依次连接于多根所述立柱顶部的多根顶柱,以及依次连接于多根所述立柱底部的多根底柱;所述升降机构滑动设置于所述多根立柱上,多根所述顶柱和多根所述底柱均围设为框状;所述基本框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柱上的竖直定位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加强结构上的第一横向定位结构,所述前悬结构工装安设于所述竖直定位结构和第一横向定位结构处;所述基本框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柱上的第二横向定位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工装安设于所述第二横向定位结构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为支撑汽车的前悬系统的升降机构提供安装点和前悬系统工装提供安装点的汽车转向系统装配使用的框架结构,所述基本框架为整个结构提供支撑基础,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实现零部件的加载,利用所述前悬结构工装可对前悬系统结构进行定位固定,而利用所述转向结构工装可对转向系统结构进行定位固定,从而便于对汽车转向系统进行装配。而且,所述框架加强结构从各个位置对所述基本框架进行强化,保证框架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可承受大负载也不变形,保证装配及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此外,所述基本框架的多根所述立柱内侧通过螺栓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从而实现升降机构的轴向支撑及升降过程中的轴向定位。此外,通过所述基本框架上设置的竖直定位结构,可以实现所述前悬结构工装的竖直定位;通过所述框架加强结构上的第一横向定位结构,可以实现前悬结构工装的横向定位;通过所述基本框架上的第二横向定位结构可以实现所述转向结构工装的横向定位。从而使得对装配结构的定位精度高,装配过程轻松简单,测试准确可靠,适应范围广泛。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多根所述立柱内侧的导轨,以及滑动设置于多根所述导轨上的升降箱体;所述框架加强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多根所述底柱之间的底部加强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柱和底部加强结构上的重量检测结构,所述重量检测结构与所述升降箱体对应。进一步地,所述重量检测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柱和底部加强结构上的检测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检测支架上的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升降箱体底部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加强结构包括突出设置于所述底部加强结构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升降箱体底部对应;所述底部加强结构包括分别可拆卸设置于前后两根所述底柱之间的多根纵向底部加强梁,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突出设置于所述纵向底部加强梁上的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升降箱体底部对应。进一步地,所述竖直定位结构包括分别开设于两根相邻的所述立柱上的多个竖直定位孔,所述框架加强结构包括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竖直定位孔处的右侧加强结构,所述第一横向定位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右侧加强结构上的多个第一横向定位孔;所述框架加强结构还包括可拆卸设置于多根所述顶柱之间的顶部加强结构,所述第一横向定位结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顶部加强结构上的多个第二横向定位孔,所述前悬结构工装两侧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横向定位孔和第二横向定位孔处。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加强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前后两根所述顶柱之间的多根纵向顶部加强梁,以及可拆卸连接于左右两根所述顶柱及所述纵向顶部加强梁上的横向顶部加强梁,多个所述第二横向定位孔开设于多根所述纵向顶部加强梁上。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加强结构还包括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基本框架的前侧两根所述立柱之间的前侧加强梁,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基本框架的后侧两根所述立柱之间的后侧加强梁,以及分别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前侧加强梁和纵向顶部加强梁之间、所述后侧加强梁和纵向顶部加强梁之间、以及所述立柱与所述顶柱之间的斜支撑加强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向定位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顶柱上的多个第三横向定位孔,所述转向结构工装安设于所述第三横向定位孔处。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本框架底部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柱底部的多个千斤顶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本框架底部的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柱底部的多个万向轮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加强结构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基本框架的左侧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的X型支撑梁。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由基本框架、支撑梁、加强梁、万向轮、千斤顶及重量传感器等等结构组成的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可在台架上作为汽车转向系统的安装基座,一方面为汽车转向系统的升降机构提供安装点,支撑升降机构的上升和下降;另一方面可为不同汽车转向系统的安装工装提供安装点;而且,该结构具有组装简单、定位精度高、高强度、高刚度、可移动可固定、可进行横向多重调节及竖直调节组装,且可进行承载载荷监测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的基本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的顶部加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的底部加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的右侧加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基本框架,110-立柱,112-竖直定位孔,120-顶柱,122-第三横向定位孔,130-底柱,200-顶部加强结构,210-纵向顶部加强梁,212-第二横向定位孔,220-横向顶部加强梁,300-底部加强结构,310-纵向底部加强梁,320-限位结构,330-重量检测结构,332-重量传感器,334-检测支架,400-前侧加强结构,500-后侧加强结构,600-左侧加强结构,700-右侧加强结构,710-右侧加强梁,720-第一横向定位孔,800-支撑结构,900-移动结构,1000-斜支撑加强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包括基本框架10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基本框架100上的框架加强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本框架100和框架加强结构上的升降机构、前悬结构工装及转向结构工装(图中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框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基本框架上的框架加强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本框架和框架加强结构上的升降机构、前悬结构工装及转向结构工装;所述基本框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立柱,依次连接于多根所述立柱顶部的多根顶柱,以及依次连接于多根所述立柱底部的多根底柱;所述升降机构滑动设置于所述多根立柱上,多根所述顶柱和多根所述底柱均围设为框状;所述基本框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柱上的竖直定位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加强结构上的第一横向定位结构,所述前悬结构工装安设于所述竖直定位结构和第一横向定位结构处;所述基本框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柱上的第二横向定位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工装安设于所述第二横向定位结构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框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基本框架上的框架加强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本框架和框架加强结构上的升降机构、前悬结构工装及转向结构工装;所述基本框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立柱,依次连接于多根所述立柱顶部的多根顶柱,以及依次连接于多根所述立柱底部的多根底柱;所述升降机构滑动设置于所述多根立柱上,多根所述顶柱和多根所述底柱均围设为框状;所述基本框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柱上的竖直定位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加强结构上的第一横向定位结构,所述前悬结构工装安设于所述竖直定位结构和第一横向定位结构处;所述基本框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柱上的第二横向定位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工装安设于所述第二横向定位结构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多根所述立柱内侧的导轨,以及滑动设置于多根所述导轨上的升降箱体;所述框架加强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多根所述底柱之间的底部加强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柱和底部加强结构上的重量检测结构,所述重量检测结构与所述升降箱体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检测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柱和底部加强结构上的检测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检测支架上的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升降箱体底部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加强结构包括突出设置于所述底部加强结构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升降箱体底部对应;所述底部加强结构包括分别可拆卸设置于前后两根所述底柱之间的多根纵向底部加强梁,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突出设置于所述纵向底部加强梁上的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升降箱体底部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转向系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定位结构包括分别开设于两根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程翔严才威周建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