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呼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9051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呼吸管,包括主管和两个鼻接头,所述主管和鼻接头连通,还包括连接管、U型的连接板以及设置在连接管左右两端的固定带,所述连接管的顶部与主管连通,连接管的底部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端面凸台,所述端面凸台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连接板的竖直部分内嵌于滑动槽内且连接板可沿水平方向在连接管上往复滑动,所述鼻接头顶部安装在连接板的水平部分上并与连接管连通,底部可插入患者鼻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呼吸管,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减少因患者头部移动而对患者鼻部造成的损伤,降低呼吸管脱落的概率,降低相关护理工作的难度。

New type of respiratory tube

A new type of breathing tube, including a head and two nose joints,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nose joint, and also includes a connecting pipe, a U type connecting plate, and a fixed band set at both ends of the connecting pipe. The top of the connecting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head, and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pipe extends inwar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to form the end face convex. A vertical part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embedded in a sliding groove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can slide in a horizontal direction on the connecting pipe. The top of the nose joint is installed on the horizontal part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bottom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patient's nostril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breathing tube, which improves the patient's comfort, reduces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head movement of the patient,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falling of the respiratory tube, and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related nursing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呼吸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呼吸管。
技术介绍
临床上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上为了减少对患者进食、饮水、服药、谈话以及口腔护理的影响,通常采用鼻导管法对患者患者进行供氧。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鼻导管法采用的呼吸管结构是在一根主管上设置两个鼻接头,主管接在呼吸机上,氧气通过主管、鼻接头进入患者鼻孔内。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工作时,常常会移动患者的头部,而鼻接头与主管是一个整体,限制了鼻接头在移动方向上的自由度,移动患者头部时鼻接头无法跟随患者头部移动,鼻接头会在患者鼻孔内产生相应的应力,造成病人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对患者鼻部造成损伤,易使呼吸管脱落,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呼吸管,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减少因患者头部移动而对患者鼻部造成的损伤,降低呼吸管脱落的概率,降低相关护理工作的难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呼吸管,包括主管和两个鼻接头,所述主管和鼻接头连通,还包括连接管、U型的连接板以及设置在连接管左右两端的固定带,所述连接管的顶部与主管连通,连接管的底部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端面凸台,所述端面凸台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连接板的竖直部分内嵌于滑动槽内且连接板可沿水平方向在连接管上往复滑动,所述鼻接头顶部安装在连接板的水平部分上并与连接管连通,底部可插入患者鼻孔中。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的顶部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连接凸台,所述主管的底部穿过连接凸台与连接管连通且主管的底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滑动凸台,所述滑动凸台通过弹性件与连接凸台连接且所述主管可沿竖直方向在连接管内往复滑动。可选地,所述主管与连接管旋转连接。可选地,所述鼻接头顶部设置有密封棉和沿周向均布的多个具有弹性的张紧板,所述密封棉与鼻接头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张紧板位于密闭空间内,自然状态下,所述张紧板向外侧扩张,受外力后向内侧收缩。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呼吸管,主管和鼻接头之间设置有连接管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可沿水平方向在连接管上往复滑动,左右摆动患者头部时,连接板随患者头部左右滑动,减少鼻接头在患者头部左右摆动时产生的应力,防止鼻接头损伤患者鼻腔,提高病人的舒适度,降低呼吸管脱落的概率,降低相关护理工作的难度;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呼吸管,所述主管与连接管通过弹性件连接且可沿竖直方向在连接管内往复滑动,患者头部向后仰或向前伸时,主管随患者头部在竖直方向上往复滑动,减少鼻接头在患者头部前后移动时产生的应力,防止鼻接头损伤患者鼻腔;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呼吸管,所述主管与连接管旋转连接,防止患者头部与主管发生相对转动时鼻接头损伤患者鼻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主管、2-鼻接头、3-连接管、4-连接板、5-固定带;11-滑动凸台、21-密封棉、22-张紧板、31-端面凸台、32-滑动槽、33-连接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呼吸管,包括主管1和两个鼻接头2,所述主管1和鼻接头2连通,还包括连接管3、U型的连接板4以及设置在连接管3左右两端的固定带5,所述连接管3的顶部与主管1连通,连接管3的底部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端面凸台31,所述端面凸台31上设置有滑动槽32,所述连接板4的竖直部分内嵌于滑动槽32内且连接板4可沿水平方向在连接管3上往复滑动,所述鼻接头2顶部安装在连接板4的水平部分上并与连接管3连通,底部可插入患者鼻孔中。固定带5绕过患者头部将呼吸管固定在患者头部,氧气依次通过主管1、连接管3和鼻接头2进入患者的鼻腔内,由于鼻接头2安装在连接板4上,连接板4可沿水平方向在连接管3上往复滑动,为鼻接头2提供了水平方向上的自由度,左右摆动患者头部时,连接板4随患者头部左右滑动,减少鼻接头2在患者头部在左右摆动时所产生的应力,防止鼻接头2损伤患者鼻腔,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减少因患者头部移动而对患者鼻部造成的损伤,降低呼吸管脱落的概率,降低相关护理工作的难度。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3的顶部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连接凸台33,所述主管1的底部穿过连接凸台33与连接管3连通且主管1的底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滑动凸台11,所述滑动凸台11通过弹性件与连接凸台33连接且所述主管1可沿竖直方向在连接管3内往复滑动。由于所述主管1与连接管3通过弹性件连接且可沿竖直方向在连接管3内往复滑动,为鼻接头2提供了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患者头部向后仰或向前伸时,主管1随患者头部在竖直方向上往复滑动,减少鼻接头2在患者头部前后移动时产生的应力,防止鼻接头2损伤患者鼻腔。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管1与连接管3旋转连接。由于主管1与连接管3旋转连接,给鼻接头2提供了旋转自由度,防止患者头部与主管1发生相对转动时鼻接头2损伤患者鼻腔。如图2所示,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鼻接头2顶部设置有密封棉21和沿周向均布的多个具有弹性的张紧板22,所述密封棉21与鼻接头2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张紧板22位于密闭空间内,自然状态下,所述张紧板22向外侧扩张,受外力后向内侧收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呼吸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呼吸管,包括主管(1)和两个鼻接头(2),所述主管(1)和鼻接头(2)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3)、U型的连接板(4)以及设置在连接管(3)左右两端的固定带(5),所述连接管(3)的顶部与主管(1)连通,连接管(3)的底部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端面凸台(31),所述端面凸台(31)上设置有滑动槽(32),所述连接板(4)的竖直部分内嵌于滑动槽(32)内且连接板(4)可沿水平方向在连接管(3)上往复滑动,所述鼻接头(2)顶部安装在连接板(4)的水平部分上并与连接管(3)连通,底部可插入患者鼻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呼吸管,包括主管(1)和两个鼻接头(2),所述主管(1)和鼻接头(2)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3)、U型的连接板(4)以及设置在连接管(3)左右两端的固定带(5),所述连接管(3)的顶部与主管(1)连通,连接管(3)的底部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端面凸台(31),所述端面凸台(31)上设置有滑动槽(32),所述连接板(4)的竖直部分内嵌于滑动槽(32)内且连接板(4)可沿水平方向在连接管(3)上往复滑动,所述鼻接头(2)顶部安装在连接板(4)的水平部分上并与连接管(3)连通,底部可插入患者鼻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的顶部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容周泽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