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7247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及施工方法,它主要解决现有模块化建筑组合拼接均需在现场进行二次施工,且现有模块角点连接方式下,建筑结构整体性和结构层间剪切刚度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分为底楼板和天花楼板,分别安装在建筑模块的底板和顶板位置,所述底楼板的板底面和天花楼板的板顶面设计为相互对应的突榫和凹槽构造,建筑模块拼装施工时只需将上下楼板的突榫和凹槽拼合,无需进行现场二次连接施工,上下独立楼板接触面机械咬合相互作用并成为整体楼板共同受力,其力学性能相对顶、底楼板独立工作有较大的优势,无需二次连接施工,有效减少了现场工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绿色模块化建筑工程领域,尤其适用于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及上下模块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模块化建筑是指在建筑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组装的方式来建造建筑物,该体系通常以整个房间作为单个空间模块单元在工厂进行预制,并可对模块单元的内部空间进行布置与装修,预制比例可高达95%,之后运输到施工场地采用吊装使模块可靠的连接,完成5%工作量的现场连接和安装工作,形成建筑整体结构。根据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特点和模块组合特征,立体模块单元结构骨架、维护墙板和各类管线均在工厂预制完备,然后将模块单元运至现场进行组装。由于现场模块拼接没有足够的空间,现有模块间拼接方式多为模块角点螺栓连接,相邻模块的梁、板和柱之间均为独立工作的状态,模块化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无法得到保证。因此,针对模块化建筑构件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工程现场没有充足的施工空间的约束条件,需要进一步研发设计一种共同作用良好,无需现场二次施工的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叠层楼板和上下模块组合拼接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传力性能良好,无需现场二次拼接施工的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包括底楼板和天花楼板两独立楼板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模块的底板和顶板位置,所述底楼板的底面和天花楼板的顶面设计为突榫和凹槽构造,建筑模块安装时通过楼板的突榫和凹槽结构进行卡位拼合安装,形成整体楼板。所述安装拼合而成的整体楼板通过叠合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咬合实现上下独立楼板的共同受力和协同变形,从而独立双板形成整体楼板进行承载,改变了原有的传力体系,由原来的点传力改变为面传力,材料力学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所述拼合而成的叠合整体楼板,在均布楼面外荷载作用下发生弯曲,其弯曲中心由上下楼板独立状态时各自的弯曲中性面转移到整体叠层楼板的弯曲中性面,楼板的弯曲刚度和弯曲承载力相比双板独立工作状态有成倍的提高。进一步地,所述底楼板和天花楼板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栓焊混合或焊接方式安装在建筑模块上。所述突榫和凹槽构造通过折弯的压型钢板作为模板浇筑成型。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叠层咬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分别将底楼板和天花楼板安装在建筑模块的底板和顶板位置,所述底楼板的底面和天花楼板的顶面设计为突榫和凹槽构造,通过突榫和凹槽结构进行卡位拼合形成整体楼板,将各建筑模块安装成一个整体模块化建筑结构。本专利技术施工方式利用上下楼板的特殊构造,通过机械摩擦咬合实现各建筑模块间的连接,无需现场再进行二次拼接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上下模块的独立底楼板和天花楼板立体示意图。图2是单位宽度上下独立底楼板和天花楼板的断面示意图。图3是单位宽度叠层楼板断面示意图。图4是上下模块组合示意图。图5是模块化建筑整体示意图。图中:1.底楼板,2.天花楼板,3.突榫,4.凹槽,5.叠合整体楼板,6.叠合接触面,7.建筑模块,9.模块化建筑整体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包括底楼板1和天花楼板2两独立楼板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模块7的底板和顶板位置,其中底楼板1的底面和天花楼板2的顶面设计为突榫3和凹槽4构造,建筑模块7安装时通过楼板的突榫3和凹槽4结构进行卡位拼合安装,形成叠合整体楼板5。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拼合而成的叠合整体楼板5通过叠合接触面6之间的摩擦咬合实现上下独立楼板的共同受力和协同变形,从而独立双板形成整体楼板进行承载,改变原有模块化建筑的传力体系,由原来的模块角点传力变为面传力,结构内力分布更加均匀。所述拼合而成的叠合整体楼板5,在均布楼面外荷载作用下发生弯曲,其弯曲中心有上下楼板独立状态时各自的弯曲中性面转移到整体叠层楼板的弯曲中性面,楼板的弯曲刚度和弯曲承载力相比双板独立工作状态有成倍的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底楼板1和天花楼板2可通过螺栓连接,栓焊混合或焊接方式安装在建筑模块上。所述突榫和凹槽构造通过折弯的压型钢板作为模板浇筑成型。如图4、图5所示,所述叠层咬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分别将底楼板1和天花楼板2安装在建筑模块7的底板和顶板位置,底楼板1的底面和天花楼板2的顶面设计为突榫3和凹槽4构造,通过突榫和凹槽结构进行卡位拼合形成叠合整体楼板5,将各建筑模块安装成一个模块化建筑整体结构9。本专利技术施工方式利用上下楼板的特殊构造,通过机械摩擦咬合实现上下模块间的连接,无需现场再进行二次拼接施工,进一步减少了工程现场作业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化建筑楼板分为底楼板(1)和天花楼板(2),分别安装在建筑模块(7)的底板和顶板位置,所述底楼板(1)板底面和天花楼板(2)板顶面设计为相互对应的突榫(3)和凹槽(4)构造,建筑模块(7)拼装施工时只需将上下楼板的突榫(3)和凹槽(4)拼合,所述底楼板(1)和天花楼板(2)即通过机械咬合形成叠合整体楼板(5)进行承载。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化建筑楼板分为底楼板(1)和天花楼板(2),分别安装在建筑模块(7)的底板和顶板位置,所述底楼板(1)板底面和天花楼板(2)板顶面设计为相互对应的突榫(3)和凹槽(4)构造,建筑模块(7)拼装施工时只需将上下楼板的突榫(3)和凹槽(4)拼合,所述底楼板(1)和天花楼板(2)即通过机械咬合形成叠合整体楼板(5)进行承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叠层咬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突榫(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军武徐博马仁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