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车壳转运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83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客车车壳转运工装,转运工装包括支撑在车壳前桥且与叉车臂相连接的前托架以及支撑在车壳后桥且具有行走轮的后托台,前托架上设置与车壳前桥梁相卡接的第一卡槽,后托台上设置与车壳后桥梁相卡接的第二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承重能力强,节约空间,转运方便,运输安全性好转运效率高等优点,通过前桥牵引和后桥支撑两个部分的配合,实现客车车壳转运移位等作业。

Passenger car shell transsh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assenger car shell transport assembly, which includes a front bracket supported by a front axle of a car shell and a forklift arm, a rear bracket supported on the rear axle of the car and a walking wheel. The front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rd slot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axle of the car shell, and the rear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axle of the car. Two card groov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strong load-bearing capacity, space saving, convenient transport, high transport safety and good transport efficienc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wo parts of the front bridge traction and the rear axle support, the transfer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car hull are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车壳转运工装
本技术涉及客车制造工装领域,尤其是应用于客车车壳移位的专用工具。
技术介绍
客车公司在生产客车过程中,总要先焊接客车骨架外壳,然后再对这些车壳进行集中的储存、转运,以待进一步进行动力系统、车轮、车内座椅及其他零部件的安装。但是在客车车壳生产完工后,并没有专用的转运工装来提供车壳的转移和存取。如采用叉车吊车等大型工具转移车壳需要多人配合,操作过程复杂繁琐、效率低、成本高,并且使产品在托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采用一体的工装车体进行转运,那么工装的占地面积就太大,车间的空间利用率就会大大降低,且在转运过程中,车体也存在着行动不便,转向困难。因此,制造一种专门用于大型客车转运的工装,且要占地面积小,行动方便,以实现客车车壳的高效转移成为行业内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客车车壳转移工装,能够更高效快捷对客车车壳进行转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客车车壳转运工装,所述转运工装包括支撑在车壳前桥且与叉车臂相连接的前托架以及支撑在车壳后桥且具有行走轮的后托台,所述前托架上设置与车壳前桥梁相卡接的第一卡槽,所述后托台上设置与车壳后桥梁相卡接的第二卡槽。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托架为长方形的平板框架结构且在前托架的一端设置用于插接叉车臂的插接孔,所述前托架与叉车臂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托架的上表面通过转轴与第一卡槽的底面相铰接且第一卡槽的截面为U型。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后托台是由横梁和纵梁焊接的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二卡槽设置在横梁上表面且行走轮设置在两根纵梁的四个端部的下底面。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位于横梁一侧的两个行走轮为定向轮且位于横梁另一侧的两个行走轮为万向轮。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卡槽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二卡槽的截面为U型。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梁与纵梁之间设置斜撑梁。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梁、纵梁、斜撑梁的材质均为实心方钢。本技术的一种客车车壳转运工装,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承重能力强,节约空间,转运方便,运输安全性好转运效率高等优点,通过前桥牵引和后桥支撑两个部分的配合,实现客车车壳转运移位等作业。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前托架和后托台的分体式设计,大大减小了转运车的体积大小,更加节约车间的空间,也使它们各自的移动更加方便。先通过后托台先支撑在车壳底盘后桥梁,为车壳体提供支撑作用,然后用连接了前托架的叉车来提供部分支撑和转运时的牵引力,两部分配合完成工作,使得工装易于移动,存放,也便于客车车壳与工装连接,工装和车壳的连接也变得更加简便快速,提高了车壳的转运效率。本技术的前托架部分,通过与制造车间中最常见的叉车连接来提供牵引力,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前托架主体采用中空的设计,这样可以使叉车的前臂更容易的插入,也更容易固定。同时,中空结构能够节省钢材,节约成本。前托架上打有通孔可以牢固的与叉车前臂通过螺栓固定,提高了前托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前托架上设计的通过轴承连接的卡槽,可自由转动。这使得托架与车壳体底盘前梁连接更灵活方便。同时在转弯的过程中,第一卡槽也能起到转向的作用。本技术的后托台部分,整体骨架为实心方钢,这对于托运支撑质量很大的车壳体来说提供了支持,并且后托台采用工字结构设计,工字结构竖梁与横梁有通过斜撑梁焊接的三角结构稳定加固后托台,这样的设计对于后托台的稳定性牢固性都是非常有益的。后托台的横梁上设有两个卡槽,两个卡槽可以稳定固定住车壳体底盘后梁,提高了安全度。后托台具有四个行走轮,在行走时更加稳定,其中两轮为万向轮、两轮为定向轮,万向轮的设计使后托台方便改变方向,也使转运过程中转弯更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前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前托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前托架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后托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后托台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后托台的侧视图;其中,1、前托架,1-1、第一卡槽,1-2、插接孔,1-3、固定螺栓,1-4、转轴,2、后托台,2-1、第二卡槽,2-2、横梁,2-3、纵梁,2-4、定向轮,2-5、万向轮,2-6、斜撑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了客车车壳转运工装,转运工装包括前托架1和后托台2,前托架1支撑在车壳前桥,前托架1与叉车臂相连接,通过叉车臂为转运工装的移动提供动力,后托台2支撑在车壳后桥,后托台2上安装有行走轮,支撑起车壳后,便于移动整个车壳。本技术的前托架1为长方形的平板框架结构,前托架1的一端设置用于插接叉车臂的插接孔1-2,前托架1与叉车臂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3固定,叉车臂将前托架1托起后进行转运,前托架1上设置与车壳前桥梁相卡接的第一卡槽1-1,前托架1的上表面通过转轴1-4与第一卡槽1-1的底面相铰接,第一卡槽1-1的截面为U型,这样第一卡槽1-1能够与前托架1之间相对转动,在转弯过程中能够实现变向。本技术的后托台2是由横梁2-2和纵梁2-3焊接的工字型结构,横梁2-2与纵梁2-3之间设置斜撑梁2-6,横梁2-2、纵梁2-3、斜撑梁2-6的材质均为实心方钢。后托台2上设置与车壳后桥梁相卡接的第二卡槽2-1,第二卡槽2-1设置在横梁2-2上表面,第二卡槽2-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卡槽2-1的截面为U型。两根纵梁2-3的四个端部的下底面设置行走轮,行走轮份两组,位于横梁2-2一侧的两个行走轮为定向轮2-4,位于横梁2-2另一侧的两个行走轮为万向轮2-5,万向轮2-5能够与后托台2之间相对转动,在转弯过程中能够实现变向。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在转运过程中使用两辆叉车,一辆标记为A车,一辆标记为B车。先用A车从车壳的后桥位置将车壳叉起,将后托台2垫到车壳后桥梁的下方位置,再缓缓放下车壳,使第二卡槽2-1卡在车壳的后桥梁上,在放置后托台2时,注意将定向轮2-4放在前侧,万向轮2-5放在后侧。再用A车从车壳的前桥位置将车壳叉起,B车的叉车臂上安装前托架1,将前托架1垫到车壳前桥梁的下方位置,使第一卡槽1-1卡在车壳的前桥梁上,A车从车壳下面移开,B车调整叉车臂的高度,使车壳整体处于水平位置。由B车将车壳转运到指定位置,A车撑起车壳前桥位置,B车带着前托架1从车壳下方撤出,A车将车壳前桥放在垫木上,A车再撑起车壳后桥位置,将后托台2从车壳下方抽出,A车将车壳后桥放在垫木上,即完成了整个转运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客车车壳转运工装

【技术保护点】
客车车壳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工装包括支撑在车壳前桥且与叉车臂相连接的前托架(1)以及支撑在车壳后桥且具有行走轮的后托台(2),所述前托架(1)上设置与车壳前桥梁相卡接的第一卡槽(1‑1),所述后托台(2)上设置与车壳后桥梁相卡接的第二卡槽(2‑1)。

【技术特征摘要】
1.客车车壳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工装包括支撑在车壳前桥且与叉车臂相连接的前托架(1)以及支撑在车壳后桥且具有行走轮的后托台(2),所述前托架(1)上设置与车壳前桥梁相卡接的第一卡槽(1-1),所述后托台(2)上设置与车壳后桥梁相卡接的第二卡槽(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车壳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托架(1)为长方形的平板框架结构且在前托架(1)的一端设置用于插接叉车臂的插接孔(1-2),所述前托架(1)与叉车臂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3)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车壳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托架(1)的上表面通过转轴(1-4)与第一卡槽(1-1)的底面相铰接且第一卡槽(1-1)的截面为U型。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客车车壳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贤能许宏华彭勇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