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736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包括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左端面、后端面、顶端面和前端面四个端面结构,并通过所述端面结构底部的翻边支脚焊接在车身后地板上,所述后端面、所述顶端面和所述前端面构成几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乘员乘坐舒适性和具有足够刚度要求外,减轻了整车的重量,并且能在发生正面碰撞时有效防止乘员下潜现象的发生,保护乘员安全。

An anti submarine structure for the two row seat of a ca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nti submarine structure for the two row seat of a car,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body, which comprises four end faces of the left end face, the rear end face, the top end and the front end face, and is welded on the floor behind the car through the flanged branches at the bottom of the end face structure, and the rear end face, the top end face and the front end. The end face consists of a few shaped structures.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whole vehicle, an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crew submergence and protect the safety of the crew in the face of a frontal coll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领域,涉及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各种交通事故也随之频繁发生。在正面碰撞事故发生时,乘员会因惯性而向前移动,若座椅不能有效阻止这种状态的发生,称之为“下潜”现象。该现象一但发生,易造成乘员腹部软组织损伤。在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中,若发生下潜将给予扣分处理,进而影响整车的星级评定。为了避免下潜现象的发生,可通过加厚、加硬座垫的方式,但会影响乘坐舒适性,一般不采用;或者利用车身地板的结构,考虑到整车总布置的影响,很少会采用该种方式。目前最常见的是采用支架的方式,但也受到成本偏高和效果好坏的制约。因此,如何在正面碰撞事故中有效的保护二排乘员安全,已成为车辆安全性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以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方式解决汽车座椅发生“下潜”现象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包括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左端面、后端面、顶端面和前端面四个端面结构,并通过所述端面结构底部的翻边支脚焊接在车身后地板上,所述后端面、所述顶端面和所述前端面构成几字形结构。所述左端面的上端焊接到所述顶端面左端。所述翻边支脚由所述端面结构底部向外折弯而成,包括所述左端面底部的左侧支脚、分别位于所述前端面底部两边的左前支脚和右前支脚。所述顶端面上还设有1个主定位孔和1个辅助定位孔。所述结构本体上还设有减重孔。所述左端面与所述顶端面夹角为60°,所述后端面包含的上、下两个面的夹角为170°,所述后端面的上部平面与所述顶端面的夹角为120°,所述前端面与所述顶端面的夹角为90°。所述左侧端面与所述左侧支脚的夹角为140°,所述前端面与其底部的2个翻边夹角均为90°。所述左侧支脚与所述车身后地板的连接焊点为三层焊点,所述左前支脚、所述右前支脚及所述后端面底部与所述车身后地板的连接焊点均为二层焊点。所述顶端面与汽车二排座椅的H点在整车X向坐标的差值为180mm,Z向坐标的差值为60mm。使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确保了乘员乘坐的舒适性;(2)结构简单可靠,并通过左端面的焊接结构加强了结构本体的刚性,具有足够的刚度,性价比高;(3)可以避免下潜现象的发生,保证乘员安全。(4)相比现在常用的支架结构,该方案又通过减重孔降低了重量,节约成本,利于整车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记为:1、结构本体;2、主定位孔;3、辅助定位孔;4、减重孔;5、右前支脚;6、左前支脚;7、左侧支脚;8、二层焊点;9、三层焊点;10、翻边部;11、车身后地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包括焊接在车身后地板11上的结构本体1。结构本体1通过多个二层焊点8和三层焊点9与车身后地板11连接。结构本体1包括左端面、后端面、顶端面和前端面四个端面结构,其中后端面、顶端面和前端面构成几字形结构。而左端面的上端焊接到顶端面左端,相比一般支架加强了该结构本体1的刚性。其中左端面与顶端面夹角为60°。后端面包含的上、下两个面的夹角为170°。后端面的上部平面与顶端面的夹角为120°。前端面与顶端面的夹角为90°。翻边支脚由相应端面结构底部向外折弯而成,包括左端面底部的左侧支脚7、分别位于前端面底部两边的左前支脚6和右前支脚5。结构本体1就通过这些翻边支脚的翻边部10焊接在车身后地板11上。左侧端面与左侧支脚7的夹角为140°,前端面与其底部的2个翻边夹角均为90°上述结构中,结构本体1的后端面通过等距离分布的3个二层焊点8与车身后地板11连接,右前支脚5和左前支脚6向外折弯90°形成的翻边部10也通过二层焊点8与车身后地板11连接。而左侧支脚7向外折弯40°形成的翻边部10通过三层焊点9与身后地板11连接。这样的焊接结构确保了本技术具有足够的刚度,在正面碰撞发生时能够阻止乘员向前滑移且不变形。结构本体1上设置有2个定位孔,包含主定位孔2和辅助定位孔3,用于在安装是进行定位。其中顶端面与汽车二排座椅的H点在整车X向坐标的差值为180mm,Z向坐标的差值为60mm。这是既可以确保乘员乘坐舒适性,又是避免发生下潜现象以保护乘员的合理间距。在此还需说明的是,采用一般钢材,该结构的厚度为1.5mm。但其厚度可随着材料的改变而变化:如采用高强度钢时,厚度可降为1mm。为了方便运输安装,该结构本体1还具有多个减重孔4,在确保本技术具有足够刚度的前提下,充分降低重量,节约成本,利于整车轻量化。本技术在保证乘员乘坐舒适性和具有足够刚度要求外,减轻了整车的重量,并且能在发生正面碰撞时有效防止乘员下潜现象的发生,保护乘员安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左端面、后端面、顶端面和前端面四个端面结构,并通过所述端面结构底部的翻边支脚焊接在车身后地板上,所述后端面、所述顶端面和所述前端面构成几字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左端面、后端面、顶端面和前端面四个端面结构,并通过所述端面结构底部的翻边支脚焊接在车身后地板上,所述后端面、所述顶端面和所述前端面构成几字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面的上端焊接到所述顶端面左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支脚由所述端面结构底部向外折弯而成,包括所述左端面底部的左侧支脚、分别位于所述前端面底部两边的左前支脚和右前支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面上还设有1个主定位孔和1个辅助定位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二排座椅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本体上还设有减重孔。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展竹义颜先华徐作文钱国强刘慧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