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49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属于交通工具领域,包括前车组件、后车组件和连接组件,前车组件和后车组件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前车组件包括前连接座,后车组件包括后连接座,后连接座包括位于中部下端的定位环和位于两侧的避位孔,前连接座包括两侧的耳板,耳板的上端设有定位孔,下端设有导向圆弧,定位孔与定位环同心设置,导向圆弧与避位孔匹配设置,连接组件对称设置在前连接座的两侧,固锁在耳板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质量较轻且折叠方便。

Ultra light pull rod type portable power support vehic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ultra light pull rod type portable power booster, belonging to the vehicle field, including the front car assembly, the rear car assembly and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 The front car assembly and the rear car assembly are connected by the connection component. The front car assembly includes the front connection seat, the rear assembly includes the rear connection seat, and the rear connection seat includes the lower end of the central part. The front connection seat includes two sides of the ear plate, the upper end of the ea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hole, the low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guiding circular arc, the positioning hole is set with the concentric of the positioning ring, the guide arc is matched with the avoiding hole, and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ont connection seat, and is fix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ear plate. The invention has compact structure, light weight and convenient f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工具领域,涉及一种助力车,尤其涉及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
技术介绍
现在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宝贵,因此在路途上的时间人们希望越来越少,出行的时候,打车代替公共交通工具,节省每个环节的时间,对于商务精英来说,时间更是宝贵,出差经常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但是登记前,从机场下车入口到候机大厅,一般路程较远,希望走一段时间才可以到达,虽然已经有短驳车实现了短途的接送,但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不一定每次都适合等待,因此这一段较长时间的走路浪费了一定的宝贵时间,如果推行较重的行李,更是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结构紧凑,质量较轻且折叠方便的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包括前车组件、后车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前车组件和后车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前车组件包括前连接座,所述后车组件包括后连接座,所述后连接座包括位于中部下端的定位环和位于两侧的避位孔,所述前连接座包括两侧的耳板,所述耳板的上端设有定位孔,下端设有导向圆弧,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环同心设置,所述导向圆弧与所述避位孔匹配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前连接座的两侧,固锁在所述耳板的外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向座、定位轴和固定板,所述导向座固锁在所述耳板上,所述定位轴设在所述导向座内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轴与所述定位孔同轴设置,所述固定板铰接在所述导向座远离所述前连接座的一端,所述固定板设有限位孔,所述定位轴上设有限位螺丝,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限位螺丝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外侧设有保护壳,所述导向座的外圈设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保护壳滑动连接,所述保护壳内侧上端的两侧对称设有导向轨道,所述导线轨道与所述定位轴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前车组件还包括前主板、前滑动座和前竖杆,所述前主板的一端固定与所述前连接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滑动座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前滑动座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前主板的两侧,所述前竖杆铰接在对称设置的所述前滑动座远离所述前主板一端的中部,所述前竖杆的下端设有转动连接的前车叉,所述前车叉的下端铰接有前车轮。进一步的,所述前主板的两侧设有导向槽,所述前滑动座的一端设在所述导向槽内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前连接座的靠近所述前主板的一端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设在所述导向槽内且二者间隙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前主板的下端为槽钢结构,上端的两侧垂直且对称设有支撑板,所述导向槽设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槽匹配设置的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定位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定位轴上。进一步的,所述前竖杆的中部设有卡扣连接的充电电池,所述竖杆的顶端铰接有车把,所述车把的两端铰接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电池的上端设有定位拉杆,所述竖杆上设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内设有上下滑动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设有固定槽,所述定位拉杆与所述固定槽匹配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后车组件包括后车架21、加强座27和升降杆22,所述后车架21为人字形结构,所述后车架21的后端铰接有后车轮23,所述加强座27设在所述后车架21的中部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22下端的两侧铰接在所述后车架21的内侧,上端的前侧设有固定角度铰接的座椅221。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22通过两侧设置的后滑动座24与所述后车架21滑动连接,所述后滑动座24的内侧设有水平设置的夹紧杆,所述升降杆22的铰接轴上设有夹紧板223,所述夹紧板223上设有夹紧槽2231,所述夹紧槽2231与所述夹紧杆匹配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后滑动座24的上端设有卡槽241,所述卡槽241的上端设有铰接的防松勾板2411,所述升降杆22的下端设有卡杆25,所述卡杆25与所述卡槽241匹配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将整车划分为前车组件和后车组件,组件化设置有利于分开组装,提升组装效率,而且有利益折叠结构的设置,设置连接组件,实现了前车组件和后车组件的配合,在配合过程中,避位孔和导向圆弧配合,在装配过程中有初步定位的作用,定位孔和定位环的设置保证了前车组件和后车组件的同心度,两端的定位轴在导向座内滑动,实现了定位轴在定位孔和定位环内的滑动,完成了定位作用,此滑动连接且左右对称结构,有利于实现快速折叠;2、前车叉设在前竖杆的下端,可实现大角度的旋转,这样整个结构的旋转半径可以特别小,实现小区域内的快速转向动作,允许骑行的空间更多,滑动座与前主板滑动连接,方便实现折叠;3、除座椅221和连接组件外,所有零件采用镁合金材质,此材质可保证零件的重量较轻,整个结构可控制在20KG以下,此重量满足飞机随行携带的重量要求,在机场可使用,而且此结构的强度高,可承重100KG以下,承重大,满足骑行和一定的载物需求。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前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后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前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后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前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连接组件的正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连接组件的B-B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前车组件的A部详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后车组件的C部详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前车组件;11-前连接座;111-耳板;1111-定位孔;1112-导向圆弧;112-导向凸起;12-前主板;122-支撑板;123-导向槽;124-定位槽;13-前滑动座;14-前车叉;15-前车轮;16-前竖杆;161-充电电池;1611-定位拉杆;162-定位座;163-固定座;1631-固定槽;164-车把;1641-把手;17-连接支架;18-定位杆;20-后车组件;21-后车架21;22-升降杆22;221-座椅221;222-支脚222;223-夹紧板223;2231-夹紧槽2231;23-后车轮23;24-后滑动座24;241-卡槽241;2411-防松勾板2411;25-卡杆25;26-后连接座;261-避位孔;262-定位环;27-加强座;30-连接组件;31-导向座;311-弧形凸起;32-定位轴;33-保护壳;331-导向轨道;34-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

【技术保护点】
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组件、后车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前车组件和后车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前车组件包括前连接座,所述后车组件包括后连接座,所述后连接座包括位于中部下端的定位环和位于两侧的避位孔,所述前连接座包括两侧的耳板,所述耳板的上端设有定位孔,下端设有导向圆弧,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环同心设置,所述导向圆弧与所述避位孔匹配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前连接座的两侧,固锁在所述耳板的外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向座、定位轴和固定板,所述导向座固锁在所述耳板上,所述定位轴设在所述导向座内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轴与所述定位孔同轴设置,所述固定板铰接在所述导向座远离所述前连接座的一端,所述固定板设有限位孔,所述定位轴上设有限位螺丝,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限位螺丝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组件、后车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前车组件和后车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前车组件包括前连接座,所述后车组件包括后连接座,所述后连接座包括位于中部下端的定位环和位于两侧的避位孔,所述前连接座包括两侧的耳板,所述耳板的上端设有定位孔,下端设有导向圆弧,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环同心设置,所述导向圆弧与所述避位孔匹配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前连接座的两侧,固锁在所述耳板的外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向座、定位轴和固定板,所述导向座固锁在所述耳板上,所述定位轴设在所述导向座内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轴与所述定位孔同轴设置,所述固定板铰接在所述导向座远离所述前连接座的一端,所述固定板设有限位孔,所述定位轴上设有限位螺丝,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限位螺丝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外侧设有保护壳,所述导向座的外圈设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保护壳滑动连接,所述保护壳内侧上端的两侧对称设有导向轨道,所述导线轨道与所述定位轴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组件还包括前主板、前滑动座和前竖杆,所述前主板的一端固定与所述前连接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滑动座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前滑动座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前主板的两侧,所述前竖杆铰接在对称设置的所述前滑动座远离所述前主板一端的中部,所述前竖杆的下端设有转动连接的前车叉,所述前车叉的下端铰接有前车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轻拉杆式便携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主板的两侧设有导向槽,所述前滑动座的一端设在所述导向槽内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前连接座的靠近所述前主板的一端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德盛镁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