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结宾专利>正文

一种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6038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包括分料桶及其下方设置的溶解桶,所述的分料桶包括筛板及其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桶壁,桶壁的上端设有桶盖;分料桶内设有转轴且其上端与动力单元相连、下端穿过筛板延伸至溶解桶的桶腔内;位于分料桶内的转轴上设有疏料杆,疏料杆与筛板临近、间隔布置;位于溶解桶的桶腔内的转轴上布置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与转轴构成竖向的滑动配合;将粉状物料投放到分料桶,经由分料桶中的疏料杆拨动实现粉状物料的均匀下料,完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架桥现象;同时,驱动疏料杆的转轴驱动下方的搅拌叶片,实现粉状物料混合下料、搅拌溶解的同步进行,提高了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效率。

A mixed dissolving device for powdery material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hemical production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mixed dissolving device of a powdery material, including a bucket and a dissolving bucket arranged below. The material bucket includes a sieve plate and a bucket wall formed upward, with a barrel cover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bucket wall, and a rotating shaft in the bucket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barrel i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unit. The lower end passes through the sieve plate to the barrel cavity of the dissolving bucket, and the rotating shaft in the bucket is arranged with a thinning bar, the sparse bar and the sieve plate are near and spaced, and the mixing blade i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in the barrel cavity of the dissolving bucket, and the mixing blade and the rotating shaft are vertically and vertically, and the powdery material is put to the bucket. The uniform blanking of the powdery material is realized by the thinning rod in the bucket, which completely avoids the bridge erection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stirring blade driven under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rod is driven to synchronize the mixing of the powder material and the stirring and dissolving, and the mixing efficiency of the powder material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涉及化学品的生产制备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一些粉状的物料混合、溶解。并且由于在批量生产中,粉状物料的种类数量和待处理的物料量较大,其混合、溶解操作是一个非常大工作量的步骤。现有的混合搅拌装置对于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通常较慢,不利于提高化学品的生产效率,有的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搅拌状态;另外,现有技术中用于粉料的混料装置在下料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料不畅或出现“架桥”现象导致下料中断,严重的影响了生产的进程。为了解决“架桥”的问题,还需要有人工或单独设置机构进行捣料疏通。导致生产进度难以预测及管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提高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包括分料桶及其下方设置的溶解桶,所述的分料桶包括筛板及其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桶壁,桶壁的上端设有桶盖;分料桶内设有竖向布置的转轴,转轴的上端与动力单元相连、下端穿过筛板延伸至溶解桶的桶腔内;位于分料桶内的转轴上设有疏料杆,所述的疏料杆位于筛板上方且与其临近、间隔布置;位于溶解桶的桶腔内的转轴上布置有若干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与转轴构成竖向的滑动配合并由转轴传递动力实现转动。优选的,所述的疏料杆设置有若干个,其一端与转轴的轴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临近分料桶的桶壁,所述的转轴位于分料桶的中心位置处并经过筛板上的轴承后延伸至分料桶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的疏料杆向筛板所在侧延伸有竖向和/或斜向布置的支杆,支杆的端部与筛板的上板面临近间隔布置。优选的,所述的桶盖上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周边向上延伸形成围挡,进料口的一侧布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大小与进料口相匹配且其一侧与进料口的边缘由弹簧铰链固定连接。优选的,桶盖的上方固定有驱动电机和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轴与转轴的上端传动配合。优选的,搅拌叶片的端部设有安装孔且该安装孔的孔径与转轴的直径相匹配,搅拌叶片经由安装孔套接在转轴上且其下端固定有第一挡套,介于第一挡套与筛板之间的转轴上设有第二挡套,所述搅拌叶片位于第一、第二挡套之间竖向滑动。优选的,介于第一、第二挡套之间的转轴上设有沿其轴长方向布置的凸条,凸条与搅拌叶片的安装孔内缘上设置的缺口构成滑动限位配合。优选的,所述的搅拌叶片布置有若干个,且自转轴的下端至上端的搅拌叶片的重量依次递减300~500g。优选的,所述的搅拌叶片布置有若干个,且自转轴的下端至上端的搅拌叶片的长度依次递减5~10cm。优选的,所述的分料桶上设有向外延伸的连接板,连接板与龙门支架构成竖向的传动配合,龙门支架上设有驱动机构驱动分料桶在竖向上往复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将粉状物料投放到分料桶,经由分料桶中的疏料杆拨动实现粉状物料的均匀下料,完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架桥现象;同时,驱动疏料杆的转轴驱动下方的搅拌叶片,实现粉状物料混合下料、搅拌溶解的同步进行,提高了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效率;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溶解装置,搅拌叶片可沿转轴的轴长方向滑动,随转动的速度快慢以及溶质,及粉体在溶液中的分散的不同,搅拌叶片的上下位置发生改变,做出适应性的搅拌,进一步的改善了搅拌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转轴与搅拌叶片搭配的俯视图;图3为搅拌叶片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一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分料桶,101-溶解桶,102-连接板,11-筛板,12-桶壁,13-桶盖,14-进料口,141-围挡,142-挡板,20-转轴,201-凸条,21-疏料杆,211-支杆,22-搅拌叶片,23-安装孔,231-缺口,24-第一挡套,25-第二挡套,30-驱动电机,31-减速器,40-龙门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包括分料桶10及其下方设置的溶解桶101,所述的分料桶10包括筛板11及其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桶壁12,桶壁12的上端设有桶盖13;分料桶10内设有竖向布置的转轴20,转轴20的上端与动力单元相连、下端穿过筛板11延伸至溶解桶101的桶腔内;位于分料桶10内的转轴20上设有疏料杆21,所述的疏料杆21位于筛板11上方且与其临近、间隔布置;位于溶解桶101的桶腔内的转轴20上布置有若干搅拌叶片22,搅拌叶片22与转轴20构成竖向的滑动配合并由转轴20传递动力实现转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向分料桶10内倒入不同种类的粉状物料,动力单元驱动转轴20转动并带动疏料杆21将粉状物料拨动均匀的下料至溶解桶101内,所述的溶解桶101内可盛装对应的溶剂对粉状物料进行溶解,插置在溶解桶101内的转轴20及其上设置的搅拌叶片22对溶液进行搅拌加速溶解。通过筛板11及疏料杆21的设置,实现了粉状物料在分料桶10内的预混,同时,将粉状物料拨动自筛板11上的通孔均匀的落至溶解桶101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的“架桥”现象,通过预混的操作提高了混料溶解的效率。本专利技术对所述的筛板11上的通孔的大小不做特殊的限制,该通孔的孔径大小与待混合、溶剂的粉状物料的大小相适应,以利于下落为宜,具体的,所述的筛板11上的通孔的孔径大小为5~40目,如此,适用于大部分粉状物料的自由下落;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筛板11的厚度为0.1~0.8cm,筛板11的厚度过薄时,难以确保足够的强度,而厚度过厚时,粉状物料存在堵塞住筛板11的通孔的风险。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疏料杆21设置有若干个,优选的,所述的疏料杆21设置有3个,其一端与转轴20的轴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临近分料桶10的桶壁12,所述的转轴20位于分料桶10的中心位置处并经过筛板11上的轴承后延伸至分料桶10的外侧。为了提高疏料杆21的疏料效果,确保粉状物料能快速均匀下落,所述的疏料杆21向筛板11所在侧延伸有竖向和/或斜向布置的支杆211,支杆211的端部与筛板11的上板面临近间隔布置。本专利技术对所述支杆211的向下的倾斜方向不做特殊的要求,只要其能起到拨动粉状物料的作用即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桶盖13上开设有进料口14,进料口14的周边向上延伸形成围挡141,进料口14的一侧布置有挡板142,所述挡板142的大小与进料口14相匹配且其一侧与进料口14的边缘由弹簧铰链固定连接。通过该进料口14向分料桶10内投放粉状物料,在粉状物料投放技术后,挡板142实现自动封口。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桶盖13的上方固定有驱动电机30和减速器31,减速器31的输出轴与转轴20的上端传动配合。驱动电机30提供转轴20转动的动力。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搅拌叶片22的端部设有安装孔23且该安装孔23的孔径与转轴20的直径相匹配,搅拌叶片22经由安装孔23套接在转轴20上且其下端固定有第一挡套24,介于第一挡套24与筛板11之间的转轴20上设有第二挡套25,所述搅拌叶片22位于第一、第二挡套24、25之间竖向滑动。进一步的,结合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料桶(10)及其下方设置的溶解桶(101),所述的分料桶(10)包括筛板(11)及其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桶壁(12),桶壁(12)的上端设有桶盖(13);分料桶(10)内设有竖向布置的转轴(20),转轴(20)的上端与动力单元相连、下端穿过筛板(11)延伸至溶解桶(101)的桶腔内;位于分料桶(10)内的转轴(20)上设有疏料杆(21),所述的疏料杆(21)位于筛板(11)上方且与其临近、间隔布置;位于溶解桶(101)的桶腔内的转轴(20)上布置有若干搅拌叶片(22),搅拌叶片(22)与转轴(20)构成竖向的滑动配合并由转轴(20)传递动力实现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料桶(10)及其下方设置的溶解桶(101),所述的分料桶(10)包括筛板(11)及其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桶壁(12),桶壁(12)的上端设有桶盖(13);分料桶(10)内设有竖向布置的转轴(20),转轴(20)的上端与动力单元相连、下端穿过筛板(11)延伸至溶解桶(101)的桶腔内;位于分料桶(10)内的转轴(20)上设有疏料杆(21),所述的疏料杆(21)位于筛板(11)上方且与其临近、间隔布置;位于溶解桶(101)的桶腔内的转轴(20)上布置有若干搅拌叶片(22),搅拌叶片(22)与转轴(20)构成竖向的滑动配合并由转轴(20)传递动力实现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料杆(21)设置有若干个,其一端与转轴(20)的轴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临近分料桶(10)的桶壁(12),所述的转轴(20)位于分料桶(10)的中心位置处并经过筛板(11)上的轴承后延伸至分料桶(10)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料杆(21)向筛板(11)所在侧延伸有竖向和/或斜向布置的支杆(211),支杆(211)的端部与筛板(11)的上板面临近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状物料的混合溶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盖(13)上开设有进料口(14),进料口(14)的周边向上延伸形成围挡(141),进料口(14)的一侧布置有挡板(142),所述挡板(142)的大小与进料口(14)相匹配且其一侧与进料口(14)的边缘由弹簧铰链固定连接。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结宾
申请(专利权)人:曹结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