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盛骏懿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5982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釜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釜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进料管的进料端和出料管的出料端均螺纹连接有管塞。该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通过在通孔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套管,套的内部活动套节约偶抽泡管,套管的出水端与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通,出液管贯穿釜体的右壁并与釜体的内部连通,出液管的出水端位于除泡网罩与釜体内壁之间,水泵能够将液体反应物表面的泡沫抽出,再通过除泡网罩冲破泡沫后进入釜体内,该釜体不需要加入除泡剂,不影响反应物的纯度,形成循环,不会对釜体内的压力造成影响,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A reaction kettle with defoaming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ction kettle with defoaming function, including a kettle body. The top of the kettle body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feed pipe. The bottom of the kettle body is fixed and installed with a leg. The bottom of the kettle body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feeding tube, and the feeding end of the feed pipe and the discharging end of the discharge pipe are all threaded to have a pipe plug. There is a reaction kettle with the function of removing the bubble. Through the inner fixed sleeve of the through hole, the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sing, the inner movable sleeve of the sleeve is saved, the outlet end of the cas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end of the pump, the outlet pipe runs through the right wall of the kettle bod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side of the kettle body, and the outlet of the outlet pipe is located in the defoaming net cover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kettle body. In the meantime, the water pump can pump out the foam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quid reactant, and then enter the cauldron after the foam mesh mask breaks the foam. The body does not need to add the defoaming agent, does not affect the purity of the reactant, forms a cycle,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pressure in the autoclave,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raised in the background techniq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一种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内在进行液体反应时会产生很多的泡沫,泡沫本身对反应物的反应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过多的泡沫堆积在液面上会增大搅动反应物的阻力,现有反应釜的解决方法多是在反应液体中加热除泡剂,但这种做法会给反应物引入杂质,会降低原料的纯度,所以而现有的反应釜也无法提供更好的除泡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釜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釜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进料管的进料端和出料管的出料端均螺纹连接有管塞,所述釜体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夹套,所述夹套外壁左侧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通有出水管的进水端和进水管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和进水管的进水端均固定安装有水阀,所述釜体的底部且位于出料管的右侧面通过撑杆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釜体底壁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底端延伸出通孔并与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所述套管的顶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釜体的内部,所述套管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抽泡管,所述抽泡管的顶端贯穿套管并延伸至釜体的内部,且抽泡管的顶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浮块。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的进水端,所述排液管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固定连通有两个出液管进水端,所述夹套外壁的右侧面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两个第一插孔,所述夹套内壁右侧面对应第一插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出液管的出水端依次贯穿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釜体的右壁并与釜体的内部连通,所述釜体内壁上对应两个出液管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除泡网罩,所述出液管的出液端位于除泡网罩与釜体的内壁之间。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垂直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限位槽内底壁的一侧面与抽泡管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底端与套管高度的中点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是套管高度的五分之一,所述限位块位于限位槽的底端,所述浮块为内部注有空气的塑料气囊。优选的,所述除泡网罩为不锈钢丝网,所述除泡网罩的上表面略低于浮块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内壁上粘接有密封垫的外侧面,所述密封垫的内侧面与出液管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密封垫为橡胶垫。优选的,两个所述出液管的出水端均指向釜体的内底壁,且出液管的出水端与釜体的内底壁所成角度的范围为二十至三十度。(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通过在通孔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套管,套的内部活动套节约偶抽泡管,套管的出水端与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通,出液管贯穿釜体的右壁并与釜体的内部连通,出液管的出水端位于除泡网罩与釜体内壁之间,水泵能够将液体反应物表面的泡沫抽出,再通过除泡网罩冲破泡沫后进入釜体内,该釜体不需要加入除泡剂,不影响反应物的纯度,形成循环,不会对釜体内的压力造成影响,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2)、该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通过套管、水泵和出液管的设置,能够使液体反应物形成循环,出液管冲出液体能够搅动釜体内的反应物,达到搅拌反应物的目的,通过出液管依次贯穿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能够加快反应物与夹套内换热液体的热量交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釜体、2进料管、3支腿、4出料管、5管塞、6夹套、7出水管、8进水管、9水阀、10撑杆、11水泵、12通孔、13套管、14抽泡管、15连接杆、16浮块、17排液管、18三通管、19出液管、20第一插孔、21第二插孔、22除泡网罩、23限位槽、24限位块、25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管2,釜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3,釜体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料管4,进料管2的进料端和出料管4的出料端均螺纹连接有管塞5,釜体1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夹套6,夹套6内可通人加热介质如蒸气、热水或热油等来加热容器内物料,也可通人冷却介质如冷却水或其他冷却流体来冷却容器内的物料,夹套6外壁左侧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通有出水管7的进水端和进水管8的出水端,出水管7的出水端和进水管8的进水端均固定安装有水阀9,釜体1的底部且位于出料管4的右侧面通过撑杆10固定安装有水泵11,釜体1底壁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套管13,套管13的底端延伸出通孔12并与水泵11的进水端固定连通,套管13的顶端贯穿通孔12并延伸至釜体1的内部,套管13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抽泡管14,抽泡管14的顶端贯穿套管13并延伸至釜体1的内部,套管13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3,限位槽23沿垂直方向延伸,限位槽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24,限位块24远离限位槽23内底壁的一侧面与抽泡管14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限位块24和限位槽23的连接,能够限定抽泡管14在套管13内的运动范围,避免抽泡管14跟随浮块16上升从套管13内脱离,限位槽23的底端与套管13高度的中点位于同一水平高度,限位槽23的长度是套管13高度的五分之一,限定了抽泡管14的伸出长度,限位块24位于限位槽23的底端,浮块16为内部注有空气的塑料气囊,釜体1内注入液体反应物后,浮块16受浮力作用向上浮起,并带动抽泡管14向上运动,使抽泡管14的顶端一直处于距反应物液面较近的位置,方便手泵11将泡沫抽出,在限位块24处于限位槽23的底端时,釜体1内的反应物液面应至少可以让浮块16浮起,且抽泡管14的顶端通过连接杆15固定连接有浮块16。水泵11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17的进水端,排液管17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18固定连通有两个出液管19进水端,两个出液管19的出水端均指向釜体1的内底壁,且出液管19的出水端与釜体1的内底壁所成角度的范围为二十至三十度,水泵11通过出液管19排液入釜体1内时,能够通过水流搅动液体反应物,达到对反应物进行搅拌的目的,除泡的同时搅动,一举两得,夹套6外壁的右侧面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两个第一插孔20,夹套6内壁右侧面对应第一插孔20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插孔21,出液管19的出水端依次贯穿第一插孔20、第二插孔21和釜体1的右壁并与釜体1的内部连通,出液管19穿过夹套6,能够加快夹套6内导热介质与反应物的换热,提高反应效率,第一插孔20和第二插孔21的内壁上粘接有密封垫25的外侧面,密封垫25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管(2),所述釜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3),所述釜体(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料管(4),所述进料管(2)的进料端和出料管(4)的出料端均螺纹连接有管塞(5),所述釜体(1)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夹套(6),所述夹套(6)外壁左侧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通有出水管(7)的进水端和进水管(8)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管(7)的出水端和进水管(8)的进水端均固定安装有水阀(9),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底部且位于出料管(4)的右侧面通过撑杆(10)固定安装有水泵(11),所述釜体(1)底壁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套管(13),所述套管(13)的底端延伸出通孔(12)并与水泵(11)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所述套管(13)的顶端贯穿通孔(12)并延伸至釜体(1)的内部,所述套管(13)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抽泡管(14),所述抽泡管(14)的顶端贯穿套管(13)并延伸至釜体(1)的内部,且抽泡管(14)的顶端通过连接杆(15)固定连接有浮块(16);所述水泵(11)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17)的进水端,所述排液管(17)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18)固定连通有两个出液管(19)进水端,所述夹套(6)外壁的右侧面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两个第一插孔(20),所述夹套(6)内壁右侧面对应第一插孔(20)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插孔(21),所述出液管(19)的出水端依次贯穿第一插孔(20)、第二插孔(21)和釜体(1)的右壁并与釜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釜体(1)内壁上对应两个出液管(19)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除泡网罩(22),所述出液管(19)的出液端位于除泡网罩(22)与釜体(1)的内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除泡功能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管(2),所述釜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3),所述釜体(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料管(4),所述进料管(2)的进料端和出料管(4)的出料端均螺纹连接有管塞(5),所述釜体(1)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夹套(6),所述夹套(6)外壁左侧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通有出水管(7)的进水端和进水管(8)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管(7)的出水端和进水管(8)的进水端均固定安装有水阀(9),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底部且位于出料管(4)的右侧面通过撑杆(10)固定安装有水泵(11),所述釜体(1)底壁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套管(13),所述套管(13)的底端延伸出通孔(12)并与水泵(11)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所述套管(13)的顶端贯穿通孔(12)并延伸至釜体(1)的内部,所述套管(13)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抽泡管(14),所述抽泡管(14)的顶端贯穿套管(13)并延伸至釜体(1)的内部,且抽泡管(14)的顶端通过连接杆(15)固定连接有浮块(16);所述水泵(11)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17)的进水端,所述排液管(17)的出水端通过三通管(18)固定连通有两个出液管(19)进水端,所述夹套(6)外壁的右侧面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两个第一插孔(20),所述夹套(6)内壁右侧面对应第一插孔(20)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插孔(21),所述出液管(19)的出水端依次贯穿第一插孔(20)、第二插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骏懿
申请(专利权)人:盛骏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