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491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包括开设在墙体顶侧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滑动安装有导通管,所述导通管的顶端延伸至弧形槽外,且导通管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块,所述弧形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所述墙体的顶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滑动槽,两个滑动槽分别位于弧形槽的两侧,且两个滑动槽分别与两个滑槽相连通,两个滑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均延伸至滑动槽外,所述滑块的顶侧开设有固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导通管老化需要更换时,墙体上的导通管能够快速方便的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A kind of dampproof building structure of basement wa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amp proof building structure of a basement wall, which comprises an arc groove opened on the top side of the wall, and a guide pipe is mounted inside the arc groove, and the top of the guide pipe extends to the arc groove, and both sides of the guide pipe are welded with sliders, and the inner walls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arc groove are provided with a slide. The slide block is mounted in a sliding groove, and the top side of the wall is symmetrically opened with two sliding grooves, two sliding grooves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arc groove, and the two gliding groov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sliders, and the two sliding grooves are slid and installed with a sliding bar,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sliding rod are all extended outside the sliding groove, and the two sliding grooves are both extended to the sliding grooves. The top side of the slider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When the aging tube needs to be replaced, the guide pipe on the wall can be quickly and conveniently dismantled and replac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us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防潮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防潮就是防止空气中的湿度过大,空气的湿度过大会使霉菌快速繁殖,霉菌不但能使物品发霉变质,还包括一些建筑墙体,当湿气长时间较大时,会影响墙体的寿命,特别是地下室的墙体。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610915140.0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室内防潮结构,包括墙体防潮结构,其包括第一隔水层,粘结砂浆层;保温层和第二隔水层;第一玻璃纤维网格布;第一面罩砂浆层;第二玻璃纤维网格布,第二面罩砂浆层;饰面粘结层以及装饰层;地面防潮结构,其包括第三隔水层和第四隔水层,其内分别设置有第三隔水单体和第四隔水单体;导通管,其嵌入式设置在墙体的上端边沿,且导通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延伸出室外;以及风机,其出气端与一个第三隔水单体或者一个第四隔水单体相连通。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对室外的地下水进行挡隔和主动扩散的方式,有效避免其向地下室内渗透,降低室内湿度,辅以有效的保温结构,有效避免室内水分在墙壁和地面上凝结,墙体上安装的导通管时间较长后,导通管会出现老化,但是墙体上的导通管不便于拆卸下来进行更换,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包括开设在墙体顶侧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滑动安装有导通管,所述导通管的顶端延伸至弧形槽外,且导通管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块,所述弧形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所述墙体的顶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滑动槽,两个滑动槽分别位于弧形槽的两侧,且两个滑动槽分别与两个滑槽相连通,两个滑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均延伸至滑动槽外,所述滑块的顶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滑动杆的底端延伸至固定槽内并与固定槽滑动连接,且滑动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按动杆,所述按动杆为倾斜设置,所述墙体的顶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分别位于两个滑动槽相互远离的一侧,且两个凹槽内滑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延伸至凹槽外,且转动连接在按动杆的底侧上,所述凹槽的底侧内壁上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焊接在滑杆的底侧上,所述按动杆靠近墙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滑动杆和滑杆之间,且支撑杆的底端焊接在墙体的顶侧上。优选的,所述滑杆的两侧焊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二滑槽内。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内壁上滚动安装有滚珠,所述滚珠与滑动杆滚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按动杆的顶侧上固定安装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金属块,所述金属块与滑杆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墙体、弧形槽、导通管、滑块、滑槽、滑动槽、滑动杆、固定槽、按动杆、凹槽、滑杆、弹簧、支撑杆、第二滑块、第二滑槽、滚珠、防滑垫和金属块共同组建了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利用弧形槽、导通管、滑块、滑槽、滑动槽、滑动杆、固定槽、按动杆、凹槽、滑杆、弹簧和支撑杆的配合使用,使得滑动杆能够方便快速的滑出固定槽外,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导通管老化需要更换时,墙体上的导通管能够快速方便的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的滑块与滑动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弧形槽、3导通管、4滑块、5滑槽、6滑动槽、7滑动杆、8固定槽、9按动杆、10凹槽、11滑杆、12弹簧、13支撑杆、14第二滑块、15第二滑槽、16滚珠、17防滑垫、18金属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包括开设在墙体1顶侧的弧形槽2,弧形槽2内滑动安装有导通管3,导通管3的顶端延伸至弧形槽2外,且导通管3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块4,弧形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5,滑块4滑动安装在滑槽5内,墙体1的顶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滑动槽6,两个滑动槽6分别位于弧形槽2的两侧,且两个滑动槽6分别与两个滑槽5相连通,两个滑动槽6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7,滑动杆7的两端均延伸至滑动槽6外,滑块4的顶侧开设有固定槽8,滑动杆7的底端延伸至固定槽8内并与固定槽8滑动连接,且滑动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按动杆9,按动杆9为倾斜设置,墙体1的顶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10,两个凹槽10分别位于两个滑动槽6相互远离的一侧,且两个凹槽10内滑动安装有滑杆11,滑杆11的顶端延伸至凹槽10外,且转动连接在按动杆9的底侧上,凹槽10的底侧内壁上焊接有弹簧12,弹簧12的顶端焊接在滑杆11的底侧上,按动杆9靠近墙体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位于滑动杆7和滑杆11之间,且支撑杆13的底端焊接在墙体1的顶侧上,通过墙体1、弧形槽2、导通管3、滑块4、滑槽5、滑动槽6、滑动杆7、固定槽8、按动杆9、凹槽10、滑杆11、弹簧12、支撑杆13、第二滑块14、第二滑槽15、滚珠16、防滑垫17和金属块18共同组建了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利用弧形槽2、导通管3、滑块4、滑槽5、滑动槽6、滑动杆7、固定槽8、按动杆9、凹槽10、滑杆11、弹簧12和支撑杆13的配合使用,使得滑动杆7能够方便快速的滑出固定槽8外,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导通管3老化需要更换时,墙体上的导通管3能够快速方便的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本技术中,滑杆11的两侧焊接有第二滑块14,凹槽10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5,第二滑块14滑动安装在第二滑槽15内,滑动槽6的内壁上滚动安装有滚珠16,滚珠16与滑动杆7滚动连接,按动杆9的顶侧上固定安装有防滑垫17,防滑垫17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凹槽10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金属块18,金属块18与滑杆11滑动连接,通过墙体1、弧形槽2、导通管3、滑块4、滑槽5、滑动槽6、滑动杆7、固定槽8、按动杆9、凹槽10、滑杆11、弹簧12、支撑杆13、第二滑块14、第二滑槽15、滚珠16、防滑垫17和金属块18共同组建了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利用弧形槽2、导通管3、滑块4、滑槽5、滑动槽6、滑动杆7、固定槽8、按动杆9、凹槽10、滑杆11、弹簧12和支撑杆13的配合使用,使得滑动杆7能够方便快速的滑出固定槽8外,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导通管3老化需要更换时,墙体上的导通管3能够快速方便的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工作原理:在使用的时候,当需要更换导通管3时,手动按动按动杆9,按动杆9以支撑杆13为支点形成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当按动按动杆9的一端时,使得按动杆9带动另一端的滑动杆7在滑动槽6和固定槽8内滑动,使得按动杆9带动滑动杆7滑出固定槽8外,与此同时,按动杆9压动滑杆11,滑杆11在凹槽10内滑动,且滑杆11压动弹簧12,使得弹簧12发生弹性形变,然后拉动导通管3,将导通管3从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包括开设在墙体(1)顶侧的弧形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2)内滑动安装有导通管(3),所述导通管(3)的顶端延伸至弧形槽(2)外,且导通管(3)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块(4),所述弧形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块(4)滑动安装在滑槽(5)内,所述墙体(1)的顶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滑动槽(6),两个滑动槽(6)分别位于弧形槽(2)的两侧,且两个滑动槽(6)分别与两个滑槽(5)相连通,两个滑动槽(6)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7),所述滑动杆(7)的两端均延伸至滑动槽(6)外,所述滑块(4)的顶侧开设有固定槽(8),所述滑动杆(7)的底端延伸至固定槽(8)内并与固定槽(8)滑动连接,且滑动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按动杆(9),所述按动杆(9)为倾斜设置,所述墙体(1)的顶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10),两个凹槽(10)分别位于两个滑动槽(6)相互远离的一侧,且两个凹槽(10)内滑动安装有滑杆(11),所述滑杆(11)的顶端延伸至凹槽(10)外,且转动连接在按动杆(9)的底侧上,所述凹槽(10)的底侧内壁上焊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顶端焊接在滑杆(11)的底侧上,所述按动杆(9)靠近墙体(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位于滑动杆(7)和滑杆(11)之间,且支撑杆(13)的底端焊接在墙体(1)的顶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潮建筑结构,包括开设在墙体(1)顶侧的弧形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2)内滑动安装有导通管(3),所述导通管(3)的顶端延伸至弧形槽(2)外,且导通管(3)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块(4),所述弧形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块(4)滑动安装在滑槽(5)内,所述墙体(1)的顶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滑动槽(6),两个滑动槽(6)分别位于弧形槽(2)的两侧,且两个滑动槽(6)分别与两个滑槽(5)相连通,两个滑动槽(6)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7),所述滑动杆(7)的两端均延伸至滑动槽(6)外,所述滑块(4)的顶侧开设有固定槽(8),所述滑动杆(7)的底端延伸至固定槽(8)内并与固定槽(8)滑动连接,且滑动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按动杆(9),所述按动杆(9)为倾斜设置,所述墙体(1)的顶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10),两个凹槽(10)分别位于两个滑动槽(6)相互远离的一侧,且两个凹槽(10)内滑动安装有滑杆(11),所述滑杆(11)的顶端延伸至凹槽(10)外,且转动连接在按动杆(9)的底侧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康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