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具有多功能地下空间结构的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931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地下空间结构的建筑,包括地下空间和建筑体;地下空间的地面由下至上依次为素土夯实层、垫块层、多孔地面板层和地毯层;地下空间的围墙由外至内依次为素土夯实层、砌墙层、铝箔反射膜层;建筑体建于地下空间的围墙内,建筑体的建筑外墙与地下空间的围墙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地下空间的围墙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之间安装有天窗和拔风筒;拔风筒呈L状,安装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外墙上,并穿过建筑外墙进入室内;建筑体的建筑外墙的位于地下空间部分安装有可开启的窗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解决了地下空间潮湿、通风及采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多功能地下空间结构的建筑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多功能地下空间结构的建筑。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城市的居住密度变得很高,很多的建筑选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地下空间停车,储物,甚至办公和居住。在很多城市出现了房屋面积紧缺的现象,很多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甚至会在地下室居住。由于土壤的热容很大,所以地下空间是一个冬暖夏凉的空间。然而,地下空间往往又是无窗,采光差,通风差,潮湿。一个好的设计可以使得地下空间变的更加舒适变得尤其紧迫。该新型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的地下空间的防潮,通风,采光状况的改良目的,本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功能地下空间结构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空间和建筑体;地下空间的地面由下至上依次为素土夯实层、垫块层、多孔地面板层和地毯层;垫块层由垫块按一定间隔铺设而成;地下空间的围墙由外至内依次为素土夯实层、砌墙层、铝箔反射膜层;建筑体建于地下空间的围墙内,建筑体的建筑外墙与地下空间的围墙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地下空间的围墙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之间安装有天窗和拔风筒;拔风筒为L形,由竖直部和横直部连接构成;拔风筒的竖直部安装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外墙,其横直部穿过位于地下空间的建筑外墙伸入建筑体内部;竖直部的顶端为拔风筒出口,横直部的末端为拔风筒入口;建筑体的建筑外墙的位于地下空间部分安装有可开启的窗户。作为优选,拔风筒出口为喇叭状;拔风筒出口和拔风筒入口处均设有通风阀。进一步的,通风阀为远程控制阀门。进一步的,拔风筒出口的外端口的直径1-2m;拔风筒直径为0.5m-1.5m。作为优选,地下空间的围墙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之间的距离为0.5m-1.5m。作为优选,拔风筒的横直部位于可开启的窗户的顶部。本技术针对地下空间的防潮问题,采用了地面空气层的设计,该地面空气层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素土夯实层、垫块层、多孔地面板层和地毯层,有效的防止夏天结露出现在地面;空间通风的设计来改良地下空间的潮湿的现象。本技术针对地下空间的通风问题,采用了拔风筒的设计,利用热压将风抽出地下空间,达到空气的流动;并且利用地面和地下空间的温度差产生的压力,将室外的空气引入室内;并且,再利用入口通风阀和出口通风阀进行气流调节。本技术针对地下空间的采光问题,采用铝箔反射膜层的反射的原理进行光的路径设计,尽可能的将室外的自然光引入室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益:1.系统的解决地下空间的潮湿,通风,采光等问题;2.使用被动式的设计,利用材料本身特性加上建筑设计结构,在不使用额外能源的基础上,增加建筑内部的热舒适度,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的科学,更少的利用外部的能源。3.采用使用空间外部的空间设计多功能地下空间结构,尽可能的减少对使用空间的占用。4.在设计的开关阀部分利用自动远程控制,减少人力的使用。5.本技术考虑到梅雨季节、冬季、夏季等多种环境条件,根据具体情形调节入口通风阀,出口通风阀和天窗来调节室内的通风强度,达到防潮、通风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述建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拔风筒出口;2-出口通风阀;3-拔风筒;4-天窗;5-入口通风阀;6-铝箔反射膜层;7-砌墙层;8-地毯层;9-多孔地面板层;10-垫块层;11-素土夯实层;12-建筑外墙;13-可开启的窗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具有多功能地下空间结构的建筑,包括地下空间和建筑体;地下空间的地面由下至上依次为素土夯实层11、垫块层10、多孔地面板层9和地毯层8;垫块层10由垫块按一定间隔铺设而成;地下空间的围墙由外至内依次为素土夯实层11、砌墙层7、铝箔反射膜层6;建筑体建于地下空间的围墙内,建筑体的建筑外墙12与地下空间的围墙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地下空间的围墙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12之间安装有天窗4和拔风筒3;拔风筒3为L形,由竖直部和横直部连接构成;拔风筒3的竖直部安装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12外墙,其横直部穿过位于地下空间的建筑外墙伸入建筑体内部;竖直部的顶端为拔风筒出口1,横直部的末端为拔风筒入口;建筑体的建筑外墙12的位于地下空间部分安装有可开启的窗户13。拔风筒出口1为喇叭状;拔风筒出口设有出口通风阀2,和拔风筒入口设有入口通风阀5。出口通风阀2、入口通风阀5均为远程控制阀门,远程控制阀门为现有技术手段。拔风筒出口的外端口的直径为1-2m,具体的数据根据拔风筒的直径而定;拔风筒直径为0.5m-1.5,具体的数据根据建筑内部的面积而定。地下空间的围墙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16之间的距离为0.5m-1.5m,具体的数据根据建筑的面积,以及层高而定。拔风筒的横直部位于可开启的窗户的顶部。上述具有多功能地下空间结构的建筑的地下空间具有如下功能:一、防潮功能建筑地下部分在夏季结露的现象特别的明显。因为建筑的热惰性好,当夏天,空气中变热的时候,建筑体本身的温度还是较为低,所以空气中的水分遇冷凝结成水。所以在地下空间地面铺装多孔地面板层9和垫块层10使得凝结水存留在在砖块之间,不会出现在地面。凝结水随着时间,季节变化再慢慢消失。再次基础上,地面上再铺装地毯层,地毯可以吸水。另外,通风结构能够缓解室内结露的状况。在梅雨季节,自然通风愈加强烈,室内结露越强烈,所以白天,关闭天窗4、出口通风阀2和入口通风阀5,避免室外高温高湿度空气接触室内物件,导致结露。夜间可以打开出口通风阀2和入口通风阀5进行热压通风。同时,打开天窗4和可开启的窗户13加强通风。夜间室外空气温度较低,开启窗户通风,改良室内空气,同时也能避免结露。另外,设计中的地下空间的围墙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12之间的空气间层使得地下空间的温度变化变得平稳,使得结露现象减弱。二、采光功能一方面,将建筑的地下空间向外拓宽,即在建筑体的建筑外墙外部一定距离处建地下空间的外墙,将自然光从拓宽部分设置的天窗引入地下空间,进而自然光再通过透光窗进入建筑的地下室内;将地下四壁贴上铝箔反射膜层,光从天窗进入后可以通过反射,折射进入地下空间内。三、通风功能利用拔风筒的热压原理进行通风,拔风筒出口处的气压低,拔风筒入口的气压高,从而导致气体的流通。将拔风筒的入口直接插入室内,将风直接送入地下空间。同时打开可开启的窗户13和天窗4,也可以促使通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多功能地下空间结构的建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多功能地下空间结构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空间和建筑体;地下空间的地面由下至上依次为素土夯实层、垫块层、多孔地面板层和地毯层;垫块层由垫块按一定间隔铺设而成;地下空间的围墙由外至内依次为素土夯实层、砌墙层、铝箔反射膜层;建筑体建于地下空间的围墙内,建筑体的建筑外墙与地下空间的围墙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地下空间的围墙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之间安装有天窗和拔风筒;拔风筒为L形,由竖直部和横直部连接构成;拔风筒的竖直部安装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外墙,其横直部穿过位于地下空间的建筑外墙伸入建筑体内部;竖直部的顶端为拔风筒出口,横直部的末端为拔风筒入口;建筑体的建筑外墙的位于地下空间部分安装有可开启的窗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功能地下空间结构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空间和建筑体;地下空间的地面由下至上依次为素土夯实层、垫块层、多孔地面板层和地毯层;垫块层由垫块按一定间隔铺设而成;地下空间的围墙由外至内依次为素土夯实层、砌墙层、铝箔反射膜层;建筑体建于地下空间的围墙内,建筑体的建筑外墙与地下空间的围墙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地下空间的围墙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之间安装有天窗和拔风筒;拔风筒为L形,由竖直部和横直部连接构成;拔风筒的竖直部安装于建筑体的建筑外墙外墙,其横直部穿过位于地下空间的建筑外墙伸入建筑体内部;竖直部的顶端为拔风筒出口,横直部的末端为拔风筒入口;建筑体的建筑外墙的位于地下空间部分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楠苗状杨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