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469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7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该窗花结构包括边框和支撑筋,以向着所述边框围成的框格中心的边框表面为内表面,与所述边框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能放置承重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设方向顺着所述边框方向;所述支撑筋设于所述框格内,并与所述边框的内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边框外表面开设沿着边框方向的凹槽,有利于安装时向凹槽置入承重筋,通过承重筋分散窗花的重量,避免窗花重量的累积,同时凹槽具有限位的作用,可避免窗花走位或者脱落;因此,非常适合在建筑上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逐渐向高端方向发展,建筑墙体出现了墙体的分类,按照受力情况,墙体分成了承重墙和非承重墙,而无论是承重墙还是非承重墙,都希望来自上层墙体的压力越来越小,这在非承重墙体上显得很重要。与此同时,建筑墙体设计的发展,也要求具有相应功能的建筑用砖,现今的建筑用砖已经由过去的单一实体砖发展到多种新型砖块共同使用的局面。在众多的新型砖块技术中,空心砖由于其质轻而十分受到用户的喜欢。而窗花等结构不仅具有美观的作用,而且还能减少建筑墙体砖的使用量,因而在建筑墙体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常见的混凝土结构的窗花常常由于比较沉重,在使用过程中,当大量的窗花垒砌时,上层窗花与相邻的下层窗花之间只有通过混凝土或者水泥进行牢固,层层窗花的压力累积,产生的总重力会给下层窗花及处于窗花底部的非承重墙体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通过这种方式制造的建筑墙体,如不注意维护,年久失修,极易发生墙体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建筑墙体用窗花存在的重力累积容易给建筑墙体带来压力而可能使墙体发生危险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包括边框和支撑筋,所述边框围成框格,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所述框格内,且所述支撑筋与所述边框固定连接;以向着所述框
格中心的边框表面为内表面,与所述边框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能放置承重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设方向顺着所述边框的方向。较优地,所述凹槽的轴线与所述边框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共面。较优地,所述凹槽凹部的宽度为5~80mm;和/或所述凹槽的深度为3~10mm。较优地,所述支撑筋包括中心框和连接筋;所述中心框围成的框格中心与所述边框框格的中心相互重合;所述边框和所述中心框通过所述连接筋实现相互连接,并通过所述连接筋固定所述边框和所述中心框的位置。较优地,还包括预埋于所述边框、支撑筋内部的多条应力筋。较优地,所述中心框的为方形或圆柱状;所述中心框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边框的横截面积。较优地,所述连接筋为方形或圆柱状;所述连接筋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边框的横截面积,且小于或等于所述中心框的横截面积。较优地,所述边框的内表面设有倒角。较优地,所述中心框围成的框格为圆形、棱形、方形或六边形。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通过支撑筋和边框的结构设计,降低了窗花的重量;更重要的是在边框外表面开设了沿着边框方向的凹槽。便于将该窗花结构安装于墙体时,向凹槽置入承重筋,承重筋不仅可以分散窗花的重量,避免窗花重量的累积,还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卡住上下层窗花,避免窗花走位或者脱落。该窗花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极强的施工可行性、减缓墙体重量及使用安全性,非常适合在建筑上的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
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俯视图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正视图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左/右视图示意图;图4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的A-A剖视图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的B-B剖视图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预埋钢筋网的A-A剖视图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预埋钢筋网的B-B剖视图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组装的正视图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组装的左/右视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包括边框1和支撑筋2。其中,在任一实施例中,边框1是窗花结构的外围部件,构成整个窗花结构的框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边框1为方形。以边框1围成的框格的中心为窗花结构的中心,以边框1向着中心的边框表面为内表面,而与内表面相对的边框表面为外表面,也可以这么说以背对着中心的表面为外表面。边框1的内表面设有倒角;而边框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凹槽11。在任一实施例中,凹槽11的开设方向与边框1方向相同,也就是说凹槽11顺着边框11的走向开设。作为优选地,凹槽11沿着边框1方向的轴线与边框1轴线所在的平面共面。换句话说就是,首先,顺着本技术边框1的每一根框条的轴线共面,凹槽11的凹部的轴线与外框所有框条轴线所在的平面共面。将凹槽11的设计,有利于当用承重筋4(如图6所示)穿过凹槽11时,窗花的重心所在的平面能够恰好穿过承重筋4中心,使得当多块窗花垒砌起来时,所有的窗花重心共面而能使得窗花可以竖直摆放,最终使承重筋能够承载窗花的重量。在任一实施例中,凹槽11的宽度至少为5~80mm。也就是说,凹槽11的凹部至少可以平行放置一根直径为3~10mm的承重筋4(如图6所示)。凹槽11起到与承重筋4进行咬合的作用,也就是承重筋4和凹槽11相互卡位、限位。更为优选地,凹槽11的凹部可以并列摆放两根承重筋4,这里的“并列摆”指的是沿着承重筋4方向,两根承重筋4的两条轴线形成的平面,应当与凹槽11的凹部的凹面平行,这样子可以使得平衡窗花结构达到平衡,从而有利于垒砌出来的窗花稳固。同时,凹槽11的深度为3~10mm。在任一实施例中,中心框2在整个窗花结构中,相对于边框1来说,是设置于边框1围成的框格内。具体来说,中心框1围成的框格中心与边框1的框格中心相互重合。在任一实施例中,支撑筋2包括中心框21和连接筋22。在任一实施例中,中心框21围成的框格在一维结构上,围成的平面图形呈现出圆形或棱形或方形或六边形结构。在任一实施例中,中心框21的框条为方形或圆柱状。且横截中心框21的框条,形成的横截面积小于边框1框条的横截面积。在任何一个实施例中,边框1和中心框21都不发生直接的接触或者连接关系。本技术中,边框1和中心框21发生联系是通过连接筋22。具体为连接筋22的一端连接边框1,另一端连接中心框21。连接筋22与边框1和中心框21的连接,可起到美观的作用,不过,最主要的作用是使支撑筋2能够承载边框1的部分重量,避免边框1出现应力集中。作为优选地,连接筋22与边框1连接的位置应在边框1每边的1/3~2/3之间。在边框1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包括边框和支撑筋,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围成框格,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所述框格内,且所述支撑筋与所述边框固定连接;以向着所述框格中心的边框表面为内表面,与所述边框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能放置承重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设方向顺着所述边框的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体用窗花结构,包括边框和支撑筋,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围成框格,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所述框格内,且所述支撑筋与所述边框固定连接;以向着所述框格中心的边框表面为内表面,与所述边框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能放置承重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设方向顺着所述边框的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轴线与所述边框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共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凹部的宽度为5~80mm;和/或所述凹槽的深度为3~10mm。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窗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包括中心框和连接筋;所述中心框围成的框格中心与所述边框框格的中心相互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济羲杨学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前海绿色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