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4801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安装在电池箱内;包括至少两个芯体总成和水循环管路,至少两个所述芯体总成相互并联的设置在所述水循环管路上并与所述水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芯体总成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设置的水冷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至少两个芯体总成并联在水循环管路中,降低了整个热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和制造成本,并在每个芯体总成中包括串联设置的水冷板,通过先并联后串联的连接方式,使得整个芯体总成的流场和温度场均匀,换热效果好,避免了水循环路径过长,导致电池模块的前后热管理效果不一致。

A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power batter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we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installed in a battery box, including at least two core body assembly and water circulation pipeline, at least two core assemblies are connected in parallel in the water circulation pipeline and are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circulation pipeline; the core body assembly includes at least two interconnected sets in series. A water cooled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reduces the complexity and manufacturing cost of the whole heat management system by parallel connection of at least two core body assembly in the water circulation pipeline, and includes the water cooling plate set in series in each core assembly. The flow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whole core assembly are uniform and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is made by the connection mode in series in parallel. The result is that the water circulation path is too long, which leads to the inconsistent effect of the front and rear heat management of the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能量利用率高,因此,对环境无污染的纯电动汽车日益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提高整车性能和降低成本的关键一环,其温度特性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性能、寿命和耐久性。为保证电池包内各个电池单体工作在合理温度范围内的同时,尽量维持包内各个电池及电池模块之间的温度均匀性,合理的设计电池包结构以及合适的热管理系统至关重要。行业内已经应用的热管理冷却装置分为风冷和水冷两种,实践证明,水冷方式比风冷方式更能有效的实现对锂电池的发热管理。现有的水冷热管理系统一般是多路并联或多路串联,多路串联导致冷却水路过长,流经前后电池模块的冷却水温不一样,从而导致前后模块的冷却效果不同。久之,将严重影响到电池模块的实用性能和循环寿命。多路并联,水冷系统所需总压力比较大,系统各并联支路压差很难保证,也会导致各并联支路电池模块冷却效果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安装在电池箱内;包括若干芯体总成和水循环管路,若干所述芯体总成相互并联的设置在所述水循环管路上并与所述水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芯体总成包括若干相互串联设置的水冷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若干芯体总成并联在水循环管路中,降低了整个热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和制造成本,并在每个芯体总成中包括串联设置的水冷板,通过先并联后串联的连接方式,使得整个芯体总成的流场和温度场均匀,换热效果好,避免了水循环路径过长,导致电池模块的前后热管理效果不一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芯体总成中的若干所述水冷板并排设置且通过设置在每个所述水冷板两端的集冷管串联形成一S型通路。若干所述水冷板均位于同一平面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若干水冷板通过其两端的集冷管串联,使得所有的水冷板排布均匀,整体结构紧凑。进一步,所述芯体总成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通过快插接头分别与所述水循环管路连接并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芯体总成通过快插接头与水循环管路连接,连接拆卸方便,可靠性高,节省空间。进一步,所述芯体总成还包括均热板,所述均热板通过钎焊固定在若干所述水冷板远离所述电池箱内壁的一侧面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均热板,增大了水冷板的散热面积,均热板与水冷板通过钎焊工艺连接,可靠性高,变形量小。进一步,所述芯体总成还包括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固定在所述水冷板靠近所述电池箱内壁的一侧面上,所述弹性支撑件压接在所述电池箱的内壁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弹性支撑部,可起到减震和防止水冷板变形的作用。进一步,所述水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上分别连接有若干三通,所述三通的第一接头与所述进水管或出水管相连通,所述三通的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芯体总成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和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均为封堵结构或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三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三通实现进水管或出水管与芯体总成的连接,进水管或出水管上的一个连接位点可连接两个芯体总成,结构紧凑且简单。进一步,若干所述芯体总成并排设置,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沿若干所述芯体总成的排布方向延伸;所述进水管靠近所述芯体总成进水口的一端设置,所述出水管靠近所述芯体总成出水口的一端设置;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位于所述芯体总成远离所述电池箱内壁的一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若干芯体总成并排设置,并将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芯体总成远离电池箱内壁的一侧,使芯体总成与电池箱的接触效果更好。进一步,还包括法兰接头组件,所述法兰接头组件上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连接通道,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通道内;所述法兰接头组件密封安装在所述电池箱的箱壁上,所述电池箱的箱壁上开设有使两个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电池箱外部连通的通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法兰盘、密封圈和锁紧压板,将进水管和出水管密封连接在所述电池箱的箱壁上,实现了整个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密封性。进一步,所述法兰接头组件包括法兰盘、密封圈和锁紧压板,所述法兰盘一端端面上开设有一环形槽,两个所述连接通道均位于所述环形槽内侧,所述密封圈适配卡接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法兰盘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压接在所述电池箱箱壁的内侧面上,所述锁紧压板压接在所述电池箱箱壁的外侧面上且通过螺钉与所述法兰盘锁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外接管,方便向热管理系统内通入和导出热传导介质。进一步,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上均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上端与所述进水管或出水管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电池箱的内壁可拆卸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连接支架,可将进水管和出水管与电池箱进行可拆卸连接,也使芯体总成与电池箱的连接更加稳定紧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芯体总成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接口法兰组件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进水管、出水管以及芯体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0、芯体总成;101、水冷板;102、集冷管;103、均热板;104、弹性支撑件;105、快插接头;106、卡接块;200、进水管;201、进水端;202、出水端;300、出水管;301、进水端;302、出水端;400、三通;401、胶管;402、第一接头;403、第二接头;404、第三接头;500、接口法兰组件;501、法兰盘;502、密封圈;503、锁紧压板;504、环形槽;505、连接通道;506、外接管;507、孔;600、连接支架;601、连接部;602、卡接部;603、耳板;604、卡接爪;605、导向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安装在电池箱内;包括若干芯体100总成和水循环管路,若干所述芯体总成100相互并联的设置在所述水循环管路上并与所述水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芯体总成100包括若干相互串联设置的水冷板101。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将若干芯体总成并联在水循环管路中,降低了整个热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和制造成本,并在每个芯体总成中包括串联设置的水冷板,通过先并联后串联的连接方式,使得整个芯体总成的流场和温度场均匀,换热效果好,避免了水循环路径过长,导致电池模块的前后热管理效果不一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芯体总成100中的若干所述水冷板101并排设置且通过设置在每个所述水冷板101两端的集冷管串联形成一S型通路。若干所述水冷板101均位于同一平面上。若干水冷板101通过其两端的集冷管102串联,使得所有的水冷板排布均匀,整体结构紧凑。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芯体总成10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安装在电池箱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芯体总成(100)和水循环管路,若干所述芯体总成(100)相互并联的设置在所述水循环管路上并与所述水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芯体总成(100)包括若干相互串联设置的水冷板(1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安装在电池箱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芯体总成(100)和水循环管路,若干所述芯体总成(100)相互并联的设置在所述水循环管路上并与所述水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芯体总成(100)包括若干相互串联设置的水冷板(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总成(100)中的若干所述水冷板(101)并排设置且通过设置在每个所述水冷板(101)两端的集冷管(102)串联形成一S型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总成(10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通过快插接头(105)分别与所述水循环管路连接并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总成(100)还包括均热板(103),所述均热板(103)通过钎焊固定在若干所述水冷板(101)远离所述电池箱内壁的一侧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总成(100)还包括弹性支撑件(104),所述弹性支撑件(104)固定在所述水冷板(101)靠近所述电池箱内壁的一侧面上,所述弹性支撑件(104)压接在所述电池箱的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200)和出水管(300),所述进水管(200)和所述出水管(300)上分别连接有若干三通(400),所述三通(400)的第一接头(402)与所述进水管(200)或出水管(300)相连通,所述三通(400)的第二接头(403)和第三接头(404)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芯体总成(100)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进水管(200)的出水端和所述出水管(300)的进水端均为封堵结构或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三通(40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长征赵孟王小龙葛长青盛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