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硫化锌矿浸矿细菌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4626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硫化锌矿浸矿细菌选育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磁选方法将硫化铁矿按S/Fe比值分组,将不同S/Fe比值的矿石组分别溶于无铁9K培养基中,接种原始菌液,经培育得浸矿细菌。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选育的硫化锌矿浸出细菌是混合菌,主要菌种是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此外还有氧化亚铁铁杆菌和氧化亚铁微螺球菌,细菌的浸矿速度得到明显提高;细菌的特性随培养基的硫铁比变化而变化;细菌具有较强的亚铁或硫氧化能力的细菌适合于浸出锌精矿;具有均衡优势的混合细菌适合于浸出硫化锌原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硫化锌矿浸矿细菌选育的方法。湿法炼锌由精矿焙烧、烟气制酸、浸出、净液、电积、熔铸等主要工序组成,金属回收率高,产品质量高,易于实现大规模的连续化、自动化生产。但传统的湿法炼锌工艺流程长、工序复杂,如精矿须焙烧,烟气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大气污染,浸出渣不易处理,浸出液净化难,存在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缺点。细菌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已成功应用于铀、黄金、铜等金属的工业提取,它在处理低品位矿、难选氧化矿、多金属共生矿和废杂金属回收方面有巨大的潜力。硫化锌矿细菌浸出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选择性好,处理低品位闪锌矿或混合精矿具有较大优势,但细菌浸出的最大缺点是浸出动力学速率慢。为了解决硫化锌矿特别是以铁闪锌矿为主要矿物的矿石的细菌浸出速度难题,特提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包括培养基底物的选择、细菌培育。栖生于金属硫化矿床中的细菌以矿物为营养源浸蚀矿物,这过程中伴随着对Fe2+和S的氧化。以某种合适矿物为培养基底物培育细菌,根据自然选择规律,通过矿物自身特性选择菌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效菌种的损失,发展适合矿物浸出的优势菌种。本专利技术采用磁选方法将硫化铁矿按S/F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硫化锌矿浸矿细菌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磁选方法将硫化铁矿按S/Fe比值分组,矿石粒度为70~90目,将不同S/Fe比值的矿石组分别溶于无铁9K培养基中,接种原始菌液,放在气浴恒温振荡器中培养,温度25~35℃。调节pH值至1.50~2.00,当细菌生长到对数期时转移其中的1/4培养液至新鲜的硫化铁矿上再次培养。细菌转移培养三次后用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浸出上清液,用pH=1.8的去离子水洗涤滤膜上的细菌悬浮液以尽可能使Fe↑[3+]过滤,最后用9K培养基将菌液稀释到含10↑[8]cell/ml,即得用作浸矿的接种细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冠周覃文庆周洪波兰卓越杨宇黎维中刘新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