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法冶金,使用离子交换法处理高浓度钨酸钠溶液。
技术介绍
钨是我国的丰产元素,钨湿法冶炼中的离子交换法最早是由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专利技术的。它使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与碱性粗Na2WO4溶液发生交换反应吸附钨,而大部分杂质如磷、砷、硅等留在交后液中排掉,再用NH4Cl和NH4OH的混合溶液解吸附得到纯(NH4)2WO4溶液。与原有的经典方法相比,这一方法流程短,能够同时完成除杂和转型两个任务,并且设备简单、钨回收率高,所以一经问世即迅速在国内钨冶金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离子交换法的缺点是只能处理低浓度的料液。人们在实验室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一致发现,溶液中钨的浓度不宜超过25g/lWO3(一般仅为15~20g/l),否则就会引起离子交换树脂工作交换容量的显著下降,影响工作能力。而钨矿浸出过程产出的Na2WO4溶液中以WO3计的浓度一般都在200g/l以上,因此离子交换时必须冲进大量的水将溶液稀释10倍左右。这样做的弊端在于1.水消耗量大,处理溶液体积大大增加;2.大体积的低浓度溶液需要大量储槽,增大了车间面积; 3.大量溶液在生产各环节中的流动,能源 ...
【技术保护点】
高浓度钨酸钠溶液的离子交换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在处理高浓度Na↓[2]WO↓[4]溶液时,改变离子交换柱结构,从上端进料改为下端进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中伟,李洪桂,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