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4061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包括活动工作台及固定工作台,活动工作台相对固定工作台可作Y方向的移动;特点是还包括第一及第二搬线机构、第一及第二端子进料装置、选线及剥皮机构、第一及第二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第一及第二端子压着机构、第一及第二端子外观检测机构、第一及第二翻线机构、第一及第二端子插入机构、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定位机构及第一及第二连接器上料机构、剥皮机构及拉线机构。其优点为:可以将端子与线材自动压接,且可以将压接好的端子线材自动插接到连接器的插孔内,能对剥皮后的线材端部及端子压接在线材端进行质量检测,产品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自动化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
技术介绍
线束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通讯设备、数码设备等的信号传输或电源连接中,线束的两端压接有端子,然后将端子插入到连接器的插孔内。使用时,将连接起相互对插即可,既方便设备的连接,又可以保证信号传输、连接的可靠性。目前,将线束的两端装配连接器的工作过程为:①人工将线束切断,将切断的线束两端人工剥皮,并检测其是否合格;②将端子分别插装在线束的剥皮端,再用机器使端子压接到线束上,并检测其是否合格;③最后将装配端子的线束端部插入到连接器的插孔内,整个生产完成。这种方式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也高,而且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无法保证。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种全自动两端压着插入机”的专利技术申请,其申请公布号为CN104701707A,公布日为2015年6月10日;其可以实现线材端子自动压接,并将压接好的端子线材自动插接到连接器的插孔内,但由于其生产过程缺乏检测,产品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将端子与线束自动压接,且可以将压接好的端子自动插接到连接器的插孔内,并能对剥皮后的线束端部进行视觉检测及压接成型后的线束端子在线进行压力和视觉检测,产品质量稳定的具备检测功能的一种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包括活动工作台及固定工作台,所述活动工作台相对固定工作台可作Y方向的移动;其特征在于:A、还包括第一搬线机构、第一端子进料装置、选线及剥皮机构、第一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第一端子压着机构、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第一翻线机构、第一端子插入机构、第一连接器定位机构及第一连接器上料机构;所述第一端子进料装置、选线及剥皮机构、第一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第一端子压着机构、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第一翻线机构、第一端子插入机构、第一连接器定位机构及第一连接器上料机构沿X方向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安装在固定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搬线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手组件、第二夹持手组件及夹持手驱动件,所述第一夹持手组件及第二夹持手组件均设在固定工作台上并可在固定工作台上作X方向移动;所述夹持手驱动件驱动第一夹持手组件及第二夹持手组件同时作X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端子进料装置包括端子进料道,所述端子进料道用于输送端子;所述选线及剥皮机构包括压线模组、两切刀及两第一剥皮刀,所述两切刀将位于其间的线材切断,所述两第一剥皮刀将位于其间的线材端部剥皮;所述第一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包括第三夹线气缸、第一相机光源、第一相机及第三线夹;所述第三线夹夹住剥皮后的线材端部,所述第一相机对第三线夹上的线材剥皮部位进行拍照检测并显示,所述第三夹线气缸带动第三线夹工作;所述第一端子压着机构包括第一Z向驱动结构、第三支撑座、端子输出料道、第四夹线气缸、压接刀具底模、第四线夹、压接刀具、压接头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支撑座安装在固定工作台上,所述第一Z向驱动结构、端子输出料道、第四夹线气缸及压接刀具底模均安装在第三支撑座上;所述压接头设在第三支撑座上,第一Z向驱动结构通过压力传感器带动压接头在第三支撑座上作Z向移动,所述压接刀具安装在压接头的下方,压接刀具位于压接刀具底模的正上方,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压接头承受的压力并显示;所述压接刀具底模位于端子输出料道中,所述端子进料道的出料口与端子输出料道连通将端子输送到端子输出料道中;所述第四线夹位于压接刀具底模的后面从而夹住线材一端使端子压合在线材该端的剥皮端;所述第四夹线气缸带动第四线夹工作;所述第一夹持手组件依次将经过切刀及第一剥皮刀切断及剥皮的线材一端夹持送入到第三线夹中,所述第一相机检测线材端部剥皮是否合格并拍摄图片,第一夹持手组件又将检测后的线材的该端夹持送入到第四线夹,第一夹持手组件在切刀及第一剥皮刀、第三线夹及第四线夹来回循环工作;所述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端子是否合格的装配在线材的剥皮部位并显示;所述第一翻线机构包括翻线夹、翻线气缸、翻线电机及第五支撑座;所述第五支撑座安装在固定工作台上,所述翻线电机安装在第五支撑座上,翻线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的设在第五支撑座上,所述翻线气缸带动翻线夹工作用于夹线材,翻线气缸安装在翻线电机的输出轴上从而带动翻线夹作゜转动;所述第二夹持手组件依次将位于第四线夹上已压合好端子的线材一端送入到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所述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检测端子压合在线材的剥皮部位是否合格,然后第二夹持手组件又将检测后的线材该端送入到翻线夹上,第二夹持手组件在第四线夹及翻线夹循环工作;所述第一端子插入机构包括Z向安装块、第二Z向驱动结构、Y向安装板、第二Y向驱动结构、X向安装板、第三X向驱动结构、第六支撑座、右后半夹气缸、右后半夹、左后半夹、左后半夹气缸、前端夹子及前端夹气缸;所述第三X向驱动结构安装在第六支撑座上,所述第二Y向驱动结构安装在X向安装板上,所述X向安装板设在第三X向驱动结构上并受第三X向驱动结构驱动作X向移动;所述Y向安装板设在第二Y向驱动结构上并受Y第二Y向驱动结构驱动作Y向移动;所述第二Z向驱动结构安装在Y向安装板上,所述第二Z向驱动结构带动Z向安装块在Y向安装板上作Z向移动;所述右后半夹气缸、左后半夹气缸及前端夹气缸均安装在Z向安装块上,右后半夹气缸带动右后半夹作X向移动,左后半夹气缸带动左后半夹作X向移动,使右后半夹及左后半夹互相配合卡住线材,所述前端夹气缸带动前端夹子夹线;所述第一连接器定位机构包括翻转电机、Y向推料气缸、Y向推料块、连接器进料道、第七支撑座、X向推料杆、推料杆连接件、推料杆连接弹簧、X向推料气缸、连接器夹及连接器夹气缸;所述第七支撑座安装在固定工作台上,所述翻转电机、Y向推料气缸及X向推料气缸均安装在第七支撑座上,所述Y向推料块设在第七支撑座的平台上并可作Y向移动,在Y向推料块与第七支撑座的平台之间有连接器入料通道,所述连接器进料道的出料口可与连接器入料通道的入口连通,连接器入料通道的出口可与连接器夹的夹口连通;所述X向推料气缸带动推料杆连接件和X向推料杆在第七支撑座作X向移动以将连接器入料通道中的连接器推入到连接器夹中,所述推料杆连接弹簧用于调整推料杆在推送不同连接器时的作用力;所述前端夹子与右后半夹及左后半夹互相配合将翻线夹上经过180゜转动的线材取出,并将取出线材的端部能水平的插入到位于连接器夹中连接器的插孔中;所述连接器夹气缸带动连接器夹工作,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器夹气缸连接从而带动连接器夹转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料机构包括料斗、振动盘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固定工作台上,所述振动盘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料斗安装在振动盘上,所述连接器进料道的入料口与料斗连通;B、还包括第二搬线机构、第二端子进料装置、剥皮机构、第二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第二端子压着机构、第二端子外观检测机构、第二翻线机构、第二端子插入机构、第二连接器定位机构及第二连接器上料机构;所述第二搬线机构、第二端子进料装置、剥皮机构、第二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第二端子压着机构、第二端子外观检测机构、第二翻线机构、第二端子插入机构、第二连接器定位机构及第二连接器上料机构沿X方向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安装在活动工作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包括活动工作台(1)及固定工作台(14),所述活动工作台(1)相对固定工作台(14)可作Y方向的移动;其特征在于:A、还包括第一搬线机构(4)、第一端子进料装置(5)、选线及剥皮机构(6)、第一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7)、第一端子压着机构(8)、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9)、第一翻线机构(10)、第一端子插入机构(11)、第一连接器定位机构(13)及第一连接器上料机构(12);所述第一端子进料装置(5)、选线及剥皮机构(6)、第一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7)、第一端子压着机构(8)、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9)、第一翻线机构(10)、第一端子插入机构(11)、第一连接器定位机构(13)及第一连接器上料机构(12)沿X方向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安装在固定工作台(14)上;所述第一搬线机构(4)包括第一夹持手组件、第二夹持手组件及夹持手驱动件,所述第一夹持手组件及第二夹持手组件均设在固定工作台(14)上并可在固定工作台(14)上作X方向移动;所述夹持手驱动件驱动第一夹持手组件及第二夹持手组件同时作X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端子进料装置(5)包括端子进料道(56),所述端子进料道(56)用于输送端子;所述选线及剥皮机构(6)包括压线模组(67)、两切刀(631)及两第一剥皮刀(632),所述两切刀(631)将位于其间的线材切断,所述两第一剥皮刀(632)将位于其间的线材端部剥皮;所述第一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7)包括第三夹线气缸(71)、第一相机光源(72)、第一相机(73)及第三线夹(77);所述第三线夹(77)夹住剥皮后的线材端部,所述第一相机(73)对第三线夹(77)上的线材剥皮部位进行拍照检测并显示,所述第三夹线气缸(71)带动第三线夹(77)工作;所述第一端子压着机构(8)包括第一Z向驱动结构(81)、第三支撑座(82)、端子输出料道(83)、第四夹线气缸(84)、压接刀具底模(85)、第四线夹(86)、压接刀具(87)、压接头(88)以及压力传感器(89);所述第三支撑座(82)安装在固定工作台(14)上,所述第一Z向驱动结构(81)、端子输出料道(83)、第四夹线气缸(84)及压接刀具底模(85)均安装在第三支撑座(82)上;所述压接头(88)设在第三支撑座(82)上,第一Z向驱动结构通过压力传感器(89)带动压接头(88)在第三支撑座(82)上作Z向移动,所述压接刀具(87)安装在压接头(88)的下方,压接刀具(87)位于压接刀具底模(85)的正上方,压力传感器(89)用于检测压接头承受的压力并显示;所述压接刀具底模(85)位于端子输出料道(83)中,所述端子进料道(56)的出料口与端子输出料道(83)连通将端子输送到端子输出料道(83)中;所述第四线夹(86)位于压接刀具底模(85)的后面从而夹住线材一端使端子压合在线材该端的剥皮端;所述第四夹线气缸(84)带动第四线夹(86)工作;所述第一夹持手组件依次将经过切刀(631)及第一剥皮刀(632)切断及剥皮的线材一端夹持送入到第三线夹(77)中,所述第一相机(73)检测线材端部剥皮是否合格并拍摄图片,第一夹持手组件又将检测后的线材的该端夹持送入到第四线夹(86),第一夹持手组件在切刀(631)及第一剥皮刀(632)、第三线夹(77)及第四线夹(86)来回循环工作;所述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9)用于检测端子是否合格的装配在线材的剥皮部位并显示;所述第一翻线机构(10)包括翻线夹(101)、翻线气缸(102)、翻线电机(103)及第五支撑座(104);所述第五支撑座(104)安装在固定工作台(14)上,所述翻线电机(103)安装在第五支撑座(104)上,翻线电机(103)的输出轴转动的设在第五支撑座(104)上,所述翻线气缸(102)带动翻线夹(101)工作用于夹线材,翻线气缸(102)安装在翻线电机(103)的输出轴上从而带动翻线夹(101)作180゜转动;所述第二夹持手组件依次将位于第四线夹(86)上已压合好端子的线材一端送入到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9),所述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9)检测端子压合在线材的剥皮部位是否合格,然后第二夹持手组件又将检测后的线材该端送入到翻线夹(101)上,第二夹持手组件在第四线夹(86)及翻线夹(101)循环工作;所述第一端子插入机构(11)包括Z向安装块(111)、第二Z向驱动结构、Y向安装板(113)、第二Y向驱动结构(114)、X向安装板(115)、第三X向驱动结构(116)、第六支撑座(117)、右后半夹气缸(118)、右后半夹(119)、左后半夹(1110)、左后半夹气缸(1111)、前端夹子及前端夹气缸(1114);所述第三X向驱动结构(116)安装在第六支撑座(117)上,所述第二Y向驱动结构安装在X向安装板(1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包括活动工作台(1)及固定工作台(14),所述活动工作台(1)相对固定工作台(14)可作Y方向的移动;其特征在于:A、还包括第一搬线机构(4)、第一端子进料装置(5)、选线及剥皮机构(6)、第一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7)、第一端子压着机构(8)、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9)、第一翻线机构(10)、第一端子插入机构(11)、第一连接器定位机构(13)及第一连接器上料机构(12);所述第一端子进料装置(5)、选线及剥皮机构(6)、第一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7)、第一端子压着机构(8)、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9)、第一翻线机构(10)、第一端子插入机构(11)、第一连接器定位机构(13)及第一连接器上料机构(12)沿X方向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安装在固定工作台(14)上;所述第一搬线机构(4)包括第一夹持手组件、第二夹持手组件及夹持手驱动件,所述第一夹持手组件及第二夹持手组件均设在固定工作台(14)上并可在固定工作台(14)上作X方向移动;所述夹持手驱动件驱动第一夹持手组件及第二夹持手组件同时作X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端子进料装置(5)包括端子进料道(56),所述端子进料道(56)用于输送端子;所述选线及剥皮机构(6)包括压线模组(67)、两切刀(631)及两第一剥皮刀(632),所述两切刀(631)将位于其间的线材切断,所述两第一剥皮刀(632)将位于其间的线材端部剥皮;所述第一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7)包括第三夹线气缸(71)、第一相机光源(72)、第一相机(73)及第三线夹(77);所述第三线夹(77)夹住剥皮后的线材端部,所述第一相机(73)对第三线夹(77)上的线材剥皮部位进行拍照检测并显示,所述第三夹线气缸(71)带动第三线夹(77)工作;所述第一端子压着机构(8)包括第一Z向驱动结构(81)、第三支撑座(82)、端子输出料道(83)、第四夹线气缸(84)、压接刀具底模(85)、第四线夹(86)、压接刀具(87)、压接头(88)以及压力传感器(89);所述第三支撑座(82)安装在固定工作台(14)上,所述第一Z向驱动结构(81)、端子输出料道(83)、第四夹线气缸(84)及压接刀具底模(85)均安装在第三支撑座(82)上;所述压接头(88)设在第三支撑座(82)上,第一Z向驱动结构通过压力传感器(89)带动压接头(88)在第三支撑座(82)上作Z向移动,所述压接刀具(87)安装在压接头(88)的下方,压接刀具(87)位于压接刀具底模(85)的正上方,压力传感器(89)用于检测压接头承受的压力并显示;所述压接刀具底模(85)位于端子输出料道(83)中,所述端子进料道(56)的出料口与端子输出料道(83)连通将端子输送到端子输出料道(83)中;所述第四线夹(86)位于压接刀具底模(85)的后面从而夹住线材一端使端子压合在线材该端的剥皮端;所述第四夹线气缸(84)带动第四线夹(86)工作;所述第一夹持手组件依次将经过切刀(631)及第一剥皮刀(632)切断及剥皮的线材一端夹持送入到第三线夹(77)中,所述第一相机(73)检测线材端部剥皮是否合格并拍摄图片,第一夹持手组件又将检测后的线材的该端夹持送入到第四线夹(86),第一夹持手组件在切刀(631)及第一剥皮刀(632)、第三线夹(77)及第四线夹(86)来回循环工作;所述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9)用于检测端子是否合格的装配在线材的剥皮部位并显示;所述第一翻线机构(10)包括翻线夹(101)、翻线气缸(102)、翻线电机(103)及第五支撑座(104);所述第五支撑座(104)安装在固定工作台(14)上,所述翻线电机(103)安装在第五支撑座(104)上,翻线电机(103)的输出轴转动的设在第五支撑座(104)上,所述翻线气缸(102)带动翻线夹(101)工作用于夹线材,翻线气缸(102)安装在翻线电机(103)的输出轴上从而带动翻线夹(101)作180゜转动;所述第二夹持手组件依次将位于第四线夹(86)上已压合好端子的线材一端送入到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9),所述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9)检测端子压合在线材的剥皮部位是否合格,然后第二夹持手组件又将检测后的线材该端送入到翻线夹(101)上,第二夹持手组件在第四线夹(86)及翻线夹(101)循环工作;所述第一端子插入机构(11)包括Z向安装块(111)、第二Z向驱动结构、Y向安装板(113)、第二Y向驱动结构(114)、X向安装板(115)、第三X向驱动结构(116)、第六支撑座(117)、右后半夹气缸(118)、右后半夹(119)、左后半夹(1110)、左后半夹气缸(1111)、前端夹子及前端夹气缸(1114);所述第三X向驱动结构(116)安装在第六支撑座(117)上,所述第二Y向驱动结构安装在X向安装板(115)上,所述X向安装板(115)设在第三X向驱动结构(116)上并受第三X向驱动结构(116)驱动作X向移动;所述Y向安装板(113)设在第二Y向驱动结构上并受Y第二Y向驱动结构驱动作Y向移动;所述第二Z向驱动结构安装在Y向安装板(113)上,所述第二Z向驱动结构带动Z向安装块(111)在Y向安装板(113)上作Z向移动;所述右后半夹气缸(118)、左后半夹气缸(1111)及前端夹气缸(1114)均安装在Z向安装块(111)上,右后半夹气缸(118)带动右后半夹(119)作X向移动,左后半夹气缸(1111)带动左后半夹(1110)作X向移动,使右后半夹(119)及左后半夹(1110)互相配合卡住线材,所述前端夹气缸(1114)带动前端夹子夹线;所述第一连接器定位机构(13)包括翻转电机(131)、Y向推料气缸(132)、Y向推料块(133)、连接器进料道(134)、第七支撑座(136)、X向推料杆(135)、推料杆连接件(137)、推料杆连接弹簧(1371)、X向推料气缸(138)、连接器夹(139)及连接器夹气缸(1310);所述第七支撑座(136)安装在固定工作台(14)上,所述翻转电机(131)、Y向推料气缸(132)及X向推料气缸(138)均安装在第七支撑座(136)上,所述Y向推料块(133)设在第七支撑座(136)的平台上并可作Y向移动,在Y向推料块(133)与第七支撑座(136)的平台之间有连接器入料通道(1331),所述连接器进料道(134)的出料口可与连接器入料通道(1331)的入口连通,连接器入料通道(1331)的出口可与连接器夹(139)的夹口连通;所述X向推料气缸(138)带动推料杆连接件(137)和X向推料杆(135)在第七支撑座(136)作X向移动以将连接器入料通道(1331)中的连接器推入到连接器夹(139)中,所述推料杆连接弹簧(1371)用于调整推料杆在推送不同连接器时的作用力;所述前端夹子与右后半夹(119)及左后半夹(1110)互相配合将翻线夹(101)上经过180゜转动的线材取出,并将取出线材的端部能水平的插入到位于连接器夹(139)中连接器的插孔中;所述连接器夹气缸(1310)带动连接器夹(139)工作,所述翻转电机(131)的输出轴与连接器夹气缸(1310)连接从而带动连接器夹(139)转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料机构(12)包括料斗(121)、振动盘(122)及支撑架(123),所述支撑架(123)安装在固定工作台(14)上,所述振动盘(122)安装在支撑架(123)上,所述料斗(121)安装在振动盘(122)上,所述连接器进料道(134)的入料口与料斗(121)连通;B、还包括第二搬线机构、第二端子进料装置、剥皮机构(2)、第二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第二端子压着机构、第二端子外观检测机构、第二翻线机构、第二端子插入机构、第二连接器定位机构及第二连接器上料机构;所述第二搬线机构、第二端子进料装置、剥皮机构(2)、第二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第二端子压着机构、第二端子外观检测机构、第二翻线机构、第二端子插入机构、第二连接器定位机构及第二连接器上料机构沿X方向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安装在活动工作台(1)上;所述第二搬线机构的结构与第一搬线机构(4)的结构相同,第二搬线机构与第一搬线机构(4)镜像对称设置,第二搬线机构的结构安装在活动工作台(1)上;所述第二端子进料装置与第一端子进料装置(5)的结构相同,第二端子进料装置与第一端子进料装置(5)镜像对称设置,第二端子进料装置安装在活动工作台(1)上;所述剥皮机构(2)安装在活动工作台(1)上,剥皮机构(2)包括两第二剥皮刀(221),两第二剥皮刀(221)将位于其间的线材的端部剥皮;两第一剥皮刀(632)与两第二剥皮刀(221)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的结构与第一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7)的结构相同,第二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与第一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7)镜像对称设置,第二剥皮后线芯检测机构安装在活动工作台(1)上;所述第二端子压着机构的结构与第一端子压着机构(8)的结构相同,第二端子压着机构与第一端子压着机构(8)镜像对称设置,第二端子压着机构安装在活动工作台(1)上;所述第二端子外观检测机构的结构与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9)的结构相同,第二端子外观检测机构与第一端子外观检测机构(9)镜像对称设置,第二端子外观检测机构安装在活动工作台(1)上;所述第二翻线机构的结构与第一翻线机构(10)的结构相同,第二翻线机构与第一翻线机构(10)镜像对称设置,第二翻线机构安装在活动工作台(1)上;所述第二端子插入机构的结构与第一端子插入机构(11)的结构相同,第二端子插入机构与第一端子插入机构(11)镜像对称设置,第二端子插入机构安装在活动工作台(1)上;所述第二连接器定位机构的结构与第一连接器定位机构(13)的结构相同,第二连接器定位机构与第一连接器定位机构(13)镜像对称设置,第二连接器定位机构安装在活动工作台(1)上;所述第二连接器上料机构的结构与第一连接器上料机构(12)的结构相同,第二连接器上料机构与第一连接器上料机构(12)镜像对称设置,第二连接器上料机构安装在活动工作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铭峰吴晖辉方王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鹰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