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无人机的悬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4006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20:5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无人机的悬臂,用于连接在电动无人机的机身上支撑电机,所述悬臂包括与所述机身连接的第一端部、支撑所述电机的第二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段;所述第一端部由长度方向等直径的圆筒构成;所述第二端部同样由长度方向等直径的圆筒构成;所述中间段为锥形筒状结构。本申请的电动无人机的悬臂总体上呈空心圆筒形结构,同样强度情况下的重量更轻,可以获得更大的扭转性能。两端为了便于插入筒状连接结构进行牢固连接,设计成了等直径的圆筒。中间段设计为锥形筒状结构,可以形成等强度设计,减重效果更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无人机的悬臂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多旋翼的电动无人机,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无人机的悬臂。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各种旋翼飞机的研制也在与日愈增,特别是旋翼电动无人飞机,被广泛应用于农植保护、森林火灾监测、空中摄影、土地测量、灾后损失评估等任务。电动无人机结构简单,噪音小,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操作要求低等优点,在消费级市场的占有率很大。但是电动无人机的动力通过电池来提供,电池重量无法像燃油一样消耗,导致其有效载荷十分有限,巡航时间也很短,很少作为武器打击平台来使用。目前的消费级市场上的电动无人机大多是多轴无人机,如四轴、六轴等,整机起飞重量很小,巡航时间很短,各种机身结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强度和减重的问题,载荷水平低,结构布局不合理,难以发挥无人机的控制及安全优势,限制了旋翼无人飞机在军事及监测领域的发展应用。CN206278267U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由机臂、中心板和脚支架组成,机臂包括力臂套、力臂杆、电机座、电机和桨叶,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桨叶固定在电机上,电机座固定在力臂杆一端,力臂杆另一端设置有力臂套,并通过力臂套与中心板连接。该现有技术的无人机的电机设置安装在杆状结构的力臂杆上,力臂杆采用等直径的实心杆,强度分配不合理,结构重量大,徒然消耗掉了部分载荷重量,不利于续航时间的提高。类似的,CN204587305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折叠式八旋翼电动无人机,主要解决现有旋翼电动无人飞机用途单一、结构复杂、整机运输困难的问题。它包括机体,飞控机构、动力机构、可折叠式悬臂机构、喷洒机构及锂电池组。上述动力机构包括电动机及螺旋桨;上述可折叠式悬臂机构包括悬臂及可折叠式管夹,其悬臂安装在可折叠式管夹上,可折叠式管夹的一端安装在下侧承载台和上侧承载台之间,另一端固定悬臂。该现有技术的无人机的悬臂同样采用等直径的实心杆,强度分配不合理,结构重量也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无人机的悬臂,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动无人机的悬臂,用于连接在电动无人机的机身上支撑电机,所述电动无人机包括多个所述悬臂,每个所述悬臂支撑一个所述电机,每个电机均带有螺旋桨,其中:所述悬臂包括与所述机身连接的第一端部、支撑所述电机的第二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段;所述第一端部由长度方向等直径的圆筒构成,其具有一个第一外径R1;所述第二端部同样由长度方向等直径的圆筒构成,其具有一个第二外径R2;所述第二外径R2小于所述第一外径R1;所述中间段为锥形筒状结构,其与所述第一端部相接之处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外径R1,与所述第二端部相接之处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外径R2。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中间段分别具有第一中心线、第二中心线以及第三中心线;所述悬臂安装在所述机身上时,所述第二中心线处于水平状态。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心线和所述第三中心线位于同一根直线上。优选地,所述第二中心线与所述第三中心线之间具有一个折角α,所述折角α在170-178度之间。优选地,所述悬臂与所述机身连接处设置有可折叠机构,所述悬臂可以通过所述可折叠机构向下方折叠。优选地,所述可折叠机构包括与机身连接的固定部以及可绕所述固定部的转轴转动的折叠部,所述折叠部为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外径R1的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一端部插入在所述折叠部中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电机座包括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径R2的筒形连接部以及从所述筒形连接部向外水平延伸的片状连接部;所述筒形连接部插入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外侧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片状连接部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筒形连接部包括一个半筒形的上盖以及与所述片状连接部连接为一体的半筒形的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外侧。本申请的电动无人机的悬臂总体上呈空心圆筒形结构,同样强度情况下的重量更轻,可以获得更大的扭转性能。两端为了便于插入筒状连接结构进行牢固连接,设计成了等直径的圆筒。中间段设计为锥形筒状结构,可以形成等强度设计,减重效果更优。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动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的图1所示电动无人机的折叠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动无人机的悬臂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4显示的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动无人机的悬臂的分解示意图;图5显示的是与图4所示电动无人机的悬臂连接的电机座的分解示意图;图6显示的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动无人机的悬臂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技术介绍
部分提及的现有多轴无人机,都是采用全对称布局,导致重心位置集中于一点,载荷布局受到极大的限制,且由于全对称布局的旋翼将无人机的各个方向都阻挡了,导致搭载的载荷无法向斜上方发射武器或者进行观测,限制了现有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无人机,如图1和2所示,其中,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动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的图1所示电动无人机的折叠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本申请的电动无人机包括机身1以及多个连接在机身1上的悬臂3,每个悬臂3均支撑有一个电机4,每个电机4均带有螺旋桨5。与现有多轴无人机不同的是,本申请的电动无人机的机身1总体上呈长条形,沿长条形机身1的长度方向,在机身1的下方可以挂载光电吊舱以及武器发射筒等结构。亦即,本申请的基本构思是,在电动无人机的长条形机身1的下方形成了有利于设置光电吊舱和武器发射筒等载荷的无遮挡的长条形的通道,避免观测和武器发射的时候与悬臂3和螺旋桨5等发生干涉,影响使用和作战效能,提高了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另外,长条形机身1便于将悬臂3及其上的电机4等结构对称分布于机身1的两侧,由此可以在机身纵向获得更大范围的载荷挂载点,易于扩展载荷布局。另外武器发射筒之类的载荷需要提供斜向上的仰角,如果其前方有旋翼等障碍物则难以发射导弹或者火箭弹(存在干涉的情况下无人机就坠毁了),而后方也需要防止火箭发动机尾焰灼烧旋翼,因此长条形机身1的设置方式可以实现无人机的载荷重心平衡,以便于无人机的操控,简化飞控软件的设计难度,尤其适于作为军用打击平台使用。图2所示电动无人机的折叠结构中,为了便于无人机的折叠,无人机的螺旋桨5和武器发射筒等结构被拆除了,以避免折叠之后与起落架发生干涉,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小的折叠体积,以便于装箱运输。具体来说,悬臂3与机身1的连接处设置有可折叠机构11,悬臂3可以通过所述可折叠机构11向下方折叠。下面参照附图3-5进一步具体说明本申请的电动无人机的悬臂的相关连接结构,其中,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动无人机的悬臂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4显示的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动无人机的悬臂的分解示意图;图5显示的是与图4所示电动无人机的悬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动无人机的悬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无人机的悬臂,用于连接在电动无人机的机身(1)上支撑电机(4),所述电动无人机包括多个所述悬臂(3),每个所述悬臂(3)支撑一个所述电机(4),每个电机(4)均带有螺旋桨(5),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3)包括与所述机身(1)连接的第一端部(301)、支撑所述电机(4)的第二端部(30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301)和第二端部(302)之间的中间段(303);所述第一端部(301)由长度方向等直径的圆筒构成,其具有一个第一外径R1;所述第二端部(302)同样由长度方向等直径的圆筒构成,其具有一个第二外径R2;所述第二外径R2小于所述第一外径R1;所述中间段(303)为锥形筒状结构,其与所述第一端部(301)相接之处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外径R1,与所述第二端部(302)相接之处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外径R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无人机的悬臂,用于连接在电动无人机的机身(1)上支撑电机(4),所述电动无人机包括多个所述悬臂(3),每个所述悬臂(3)支撑一个所述电机(4),每个电机(4)均带有螺旋桨(5),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3)包括与所述机身(1)连接的第一端部(301)、支撑所述电机(4)的第二端部(30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301)和第二端部(302)之间的中间段(303);所述第一端部(301)由长度方向等直径的圆筒构成,其具有一个第一外径R1;所述第二端部(302)同样由长度方向等直径的圆筒构成,其具有一个第二外径R2;所述第二外径R2小于所述第一外径R1;所述中间段(303)为锥形筒状结构,其与所述第一端部(301)相接之处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外径R1,与所述第二端部(302)相接之处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外径R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无人机的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301)、第二端部(302)以及中间段(303)分别具有第一中心线(311)、第二中心线(312)以及第三中心线(313);所述悬臂(3)安装在所述机身(1)上时,所述第二中心线(312)处于水平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无人机的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线(311)和所述第三中心线(313)位于同一根直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无人机的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心线(312)与所述第三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卫华庞振岳刘新民张建飞鲁明宗宁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旋飞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