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蕃专利>正文

一种废气焚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1817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气焚烧装置,包括预热腔,预热腔与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相通,预热腔的侧边具有废气入口,预热腔位于废气入口的下方具有鼓风装置,预热腔的底部具有蜂窝陶瓷预热块,预热腔的底部位于蜂窝陶瓷预热块的上方设有金属斜坡面,预热腔的令一侧边位于金属斜坡面的坡底处具有第一连接腔,通过第一连接腔,预热腔实现与第一燃烧室的连通,第一燃烧室的顶部具有送料口和第一点燃器,第一燃烧室通过第二连接腔与第二燃烧室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维护简单,能够可靠对废气进行焚烧处理的同时,节能降耗、便于后期维护。

An exhaust gas inciner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xhaust gas incineration device, including a preheat chamber, a preheat chamber inter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mbustion chamber and second combustion chambers, an exhaust inlet on the side of the preheating cavity, a preheating chamber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exhaust inlet with a blast device, a honeycomb ceramic preheating block at the bottom of the preheating cavity, and the bottom of the preheating cavity located in the honeycomb. The top of the preheat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metal slope surface. The preheating cavity has a first connection cavity at the bottom of the slope surface of the metal slope.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on cavity, the preheating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mbustion chamber. The top of the first combustion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port and a first igniter, and the first combustion chamber passes through the second connection cavity. Second the combustor interconnect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simple maintenance, reliable incineration of waste gas,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and is convenient for later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焚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处理废气的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长期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处理工业废气如果是采用溶剂吸收或等离子分解的方法时,会存在有机溶剂二次污染、处理量小等缺陷,因此采用比较广泛,效果比较好的是采用焚烧法;但是传统结构的焚烧炉,由于其自身结构原因,容易产生焚烧效果不充分,功耗大等缺点,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维护简单,能够可靠对废气进行焚烧处理的同时,节能降耗、便于后期维护的一种废气焚烧装置。一种废气焚烧装置,包括预热腔,预热腔与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相通,预热腔的侧边具有废气入口,预热腔位于废气入口的下方具有鼓风装置,预热腔的底部具有蜂窝陶瓷预热块,预热腔的底部位于蜂窝陶瓷预热块的上方设有金属斜坡面,预热腔的令一侧边位于金属斜坡面的坡底处具有第一连接腔,通过第一连接腔,预热腔实现与第一燃烧室的连通,第一燃烧室的顶部具有送料口和第一点燃器,第一燃烧室通过第二连接腔与第二燃烧室相通,第二燃烧室的侧边具有第二点燃器,第二燃烧室位于第二点燃器的下方具有进气管,进气管的管身开有出气孔组,第二燃烧室的内腔两侧壁分别设有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且第一扰流板到达内腔底部的距离M大于第二扰流板到达内腔底部的距离N,第二燃烧室的内腔位于第一扰流板的上方设有灰尘拦网,第二燃烧室位于底部开有清灰口,灰尘拦网具有支撑杆,支撑杆为L型杆,支撑杆的一端与灰尘拦网相接,另一端与第二燃烧室的内壁相接,且位于清灰口的上方,第二燃烧室的底部具有固定杆组,滚珠放置在固定杆组内,且滚珠的直径C大于固定杆组的高度D,还具有与清灰口相配合的灰尘承接板,灰尘承接板放置在滚珠上,且灰尘承接板的端部具有拉簧,通过拉簧与第二燃烧室的内壁相接,第二燃烧室的顶端具有废气出口。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具有弹簧,并通过弹簧与灰尘拦网和第二燃烧室的内壁相接,且支撑杆位于第二燃烧室的内壁处具有拨杆。所述预热腔、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的下部具有隔热座,隔热座包裹支脚,支脚的上端具有分别与预热腔、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相接触的隔热块。所述隔热块包括石棉层,石棉层的后端具有2个橡胶块,2个橡胶块之间具有金属承压块。所述废气出口的内腔中具有环形凸台,过滤块通过环形凸台固定在废气出口的内腔中,且过滤块包括若干层均匀布置的活性炭层。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本技术能够确保废气可靠焚烧,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的结构能够使得废气能够进行二次焚烧,保证了焚烧效果;同时,本技术相对于以往技术来说,实现了降耗的目的,在废气进入第一燃烧室前,首先会进入到预热腔内进行预热,由蜂窝陶瓷预热,这样就能够在后续步骤中节约使用燃料,大大节约了工厂的成本;而预热后的废气废渣能够顺着金属斜坡面被鼓风装置吹入第一燃烧室,燃料从送料口灌入后,通过第一点燃器在第一燃烧室内进行对废气的第一次焚烧,尔后继续通过鼓风装置,将第一燃烧室内的废气废渣吹入到第二燃烧室中;通过第二燃烧室实现二次焚烧,进气管能够注入空气,帮助充分燃烧,由于第二燃烧室内具有2块高低布置的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而进气管的管身均布有出气孔组,这样,在第二燃烧室的内腔中,就容易产生涡流效果,废气能够不断在第二燃烧室内翻滚,使得燃烧更加充分,焚烧效果大大提高;而灰尘拦网能够实现第一重防止废渣扬起,尽可能的阻挡,使其被灰尘承接板,便于后期清理,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支撑杆的两端均具有弹簧,并通过弹簧与灰尘拦网和第二燃烧室的内壁相接,且支撑杆位于第二燃烧室的内壁处具有拨杆,这样结构的好处在于,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拨动拨杆,这样使得灰尘拦网能够被支撑杆拉扯而发生抖动,积压在灰尘拦网上的灰尘杂物能够被抖落至灰尘承接板,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灰尘拦网能够保证使用状态,不容易被堵塞;而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从清灰口处勾出灰尘承接板,清灰完成后,松开灰尘承接板,通过拉簧的牵拉,能够使得灰尘承接板复位;而所述预热腔、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的下部具有隔热座,隔热座包裹支脚,支脚的上端具有分别与预热腔、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相接触的隔热块。所述隔热块包括石棉层,石棉层的后端具有2个橡胶块,2个橡胶块之间具有金属承压块,这样结构的好处在于,隔热座能够保证预热腔、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不是直接接触厂房地面的,不但不容易因为高位损坏厂房的地面,同时,由于不直接与地面接触,能够保证热量不容易流失,起到保温的作用,长时间的使用能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而石棉层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橡胶块能够起到隔热、承托、防震的同时,能够利用2块橡胶块之间的金属承压块实现支承,避免橡胶块过渡变形;而所述废气出口的内腔中具有环形凸台,过滤块通过环形凸台固定在废气出口的内腔中,且过滤块包括若干层均匀布置的活性炭层,这样结构能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更换过滤块,方便快捷,便于维护,同时活性炭层能够吸附残留的杂质,避免污染空气,而废气出口可以与外部水箱等装置相连,起到预热水箱的作用,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隔热块28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滚珠21和固定杆组2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废气焚烧装置,包括预热腔1,预热腔1与第一燃烧室2和第二燃烧室3相通,预热腔1的侧边具有废气入口4,预热腔1位于废气入口4的下方具有鼓风装置5,预热腔1的底部具有蜂窝陶瓷预热块6,预热腔1的底部位于蜂窝陶瓷预热块6的上方设有金属斜坡面7,预热腔1的令一侧边位于金属斜坡面7的坡底处具有第一连接腔8,通过第一连接腔8,预热腔1实现与第一燃烧室2的连通,第一燃烧室2的顶部具有送料口9和第一点燃器10,第一燃烧室2通过第二连接腔11与第二燃烧室3相通,第二燃烧室3的侧边具有第二点燃器12,第二燃烧室3位于第二点燃器12的下方具有进气管13,进气管13的管身开有出气孔组14,第二燃烧室3的内腔两侧壁分别设有第一扰流板15和第二扰流板16,且第一扰流板15到达内腔底部的距离M大于第二扰流板16到达内腔底部的距离N,第二燃烧室3的内腔位于第一扰流板15的上方设有灰尘拦网17,第二燃烧室3位于底部开有清灰口19,灰尘拦网17具有支撑杆18,支撑杆18为L型杆,支撑杆18的一端与灰尘拦网17相接,另一端与第二燃烧室3的内壁相接,且位于清灰口19的上方,第二燃烧室3的底部具有固定杆组20,滚珠21放置在固定杆组20内,且滚珠21的直径C大于固定杆组20的高度D,还具有与清灰口19相配合的灰尘承接板22,灰尘承接板22放置在滚珠21上,且灰尘承接板22的端部具有拉簧23,通过拉簧23与第二燃烧室3的内壁相接,第二燃烧室3的顶端具有废气出口24。所述支撑杆18的两端均具有弹簧35,并通过弹簧35与灰尘拦网17和第二燃烧室3的内壁相接,且支撑杆18位于第二燃烧室3的内壁处具有拨杆25。所述预热腔1、第一燃烧室2和第二燃烧室3的下部具有隔热座26,隔热座26包裹支脚27,支脚27的上端具有分别与预热腔1、第一燃烧室2和第二燃烧室3相接触的隔热块28。所述隔热块28包括石棉层29,石棉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废气焚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气焚烧装置,包括预热腔(1),预热腔(1)与第一燃烧室(2)和第二燃烧室(3)相通,其特征在于:预热腔(1)的侧边具有废气入口(4),预热腔(1)位于废气入口(4)的下方具有鼓风装置(5),预热腔(1)的底部具有蜂窝陶瓷预热块(6),预热腔(1)的底部位于蜂窝陶瓷预热块(6)的上方设有金属斜坡面(7),预热腔(1)的令一侧边位于金属斜坡面(7)的坡底处具有第一连接腔(8),通过第一连接腔(8),预热腔(1)实现与第一燃烧室(2)的连通,第一燃烧室(2)的顶部具有送料口(9)和第一点燃器(10),第一燃烧室(2)通过第二连接腔(11)与第二燃烧室(3)相通,第二燃烧室(3)的侧边具有第二点燃器(12),第二燃烧室(3)位于第二点燃器(12)的下方具有进气管(13),进气管(13)的管身开有出气孔组(14),第二燃烧室(3)的内腔两侧壁分别设有第一扰流板(15)和第二扰流板(16),且第一扰流板(15)到达内腔底部的距离M大于第二扰流板(16)到达内腔底部的距离N,第二燃烧室(3)的内腔位于第一扰流板(15)的上方设有灰尘拦网(17),第二燃烧室(3)位于底部开有清灰口(19),灰尘拦网(17)具有支撑杆(18),支撑杆(18)为L型杆,支撑杆(18)的一端与灰尘拦网(17)相接,另一端与第二燃烧室(3)的内壁相接,且位于清灰口(19)的上方,第二燃烧室(3)的底部具有固定杆组(20),滚珠(21)放置在固定杆组(20)内,且滚珠(21)的直径C大于固定杆组(20)的高度D,还具有与清灰口(19)相配合的灰尘承接板(22),灰尘承接板(22)放置在滚珠(21)上,且灰尘承接板(22)的端部具有拉簧(23),通过拉簧(23)与第二燃烧室(3)的内壁相接,第二燃烧室(3)的顶端具有废气出口(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焚烧装置,包括预热腔(1),预热腔(1)与第一燃烧室(2)和第二燃烧室(3)相通,其特征在于:预热腔(1)的侧边具有废气入口(4),预热腔(1)位于废气入口(4)的下方具有鼓风装置(5),预热腔(1)的底部具有蜂窝陶瓷预热块(6),预热腔(1)的底部位于蜂窝陶瓷预热块(6)的上方设有金属斜坡面(7),预热腔(1)的令一侧边位于金属斜坡面(7)的坡底处具有第一连接腔(8),通过第一连接腔(8),预热腔(1)实现与第一燃烧室(2)的连通,第一燃烧室(2)的顶部具有送料口(9)和第一点燃器(10),第一燃烧室(2)通过第二连接腔(11)与第二燃烧室(3)相通,第二燃烧室(3)的侧边具有第二点燃器(12),第二燃烧室(3)位于第二点燃器(12)的下方具有进气管(13),进气管(13)的管身开有出气孔组(14),第二燃烧室(3)的内腔两侧壁分别设有第一扰流板(15)和第二扰流板(16),且第一扰流板(15)到达内腔底部的距离M大于第二扰流板(16)到达内腔底部的距离N,第二燃烧室(3)的内腔位于第一扰流板(15)的上方设有灰尘拦网(17),第二燃烧室(3)位于底部开有清灰口(19),灰尘拦网(17)具有支撑杆(18),支撑杆(18)为L型杆,支撑杆(18)的一端与灰尘拦网(17)相接,另一端与第二燃烧室(3)的内壁相接,且位于清灰口(19)的上方,第二燃烧室(3)的底部具有固定杆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蕃
申请(专利权)人:吴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