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协同工作原理的堆积型滑坡-微型抗滑桩群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堆积体滑坡防治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协同工作原理的堆积型滑坡-微型抗滑桩群组合结构,属于岩土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沟谷堆积体多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一旦遇到外界条件变化,即可能引发变形、滑移甚至破坏,形成地质灾害。边坡失稳导致的地质灾害防治一直以来是岩土工程界研究的重点。微型抗滑桩作为一种结构轻盈的抗滑结构正逐渐被应用在滑坡治理领域。然而,目前微型桩群加固堆积体的力学机制和计算理论尚不成熟,理论研究滞后于工程实践,因而限制了这种具有显著优越性的抗滑结构的应用和推广。虽然国内专利CN102493464B和CN104674826B公布了一种基于微型桩群的滑坡防治方法,但其仅将微型桩作为单桩设计,通过在防治区域大量布置微型单桩达到阻滑的目的,这种方法对施工区扰动大,且并不经济。国内专利CN203270588U和CN203296053U虽然公布了一种由多根微型桩、桩端压顶梁及锚索连接而成的抗滑结构,但是其仅采用纵向间隔成排的方式布桩,未充分考虑组合结构的布桩形式。此外,上述方案中不考虑微型桩的变形,统一将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协同工作原理的堆积型滑坡‑微型抗滑桩群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堆积型滑坡‑微型抗滑桩群组合结构包括微型单桩、连接微型单桩端横梁与纵梁;微型单桩与横梁、纵梁按照不同方式组合成微型抗滑桩群组合结构,包括四桩组合、五桩组合以及六桩组合三种类型,所述的三种微型桩群组合结构依次对应加固浅层、中层及深层三种规模堆积体边坡;所述的微型单桩包括两个刚度不同的柔性桩(6a)和柔性桩(7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协同工作原理的堆积型滑坡-微型抗滑桩群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堆积型滑坡-微型抗滑桩群组合结构包括微型单桩、连接微型单桩端横梁与纵梁;微型单桩与横梁、纵梁按照不同方式组合成微型抗滑桩群组合结构,包括四桩组合、五桩组合以及六桩组合三种类型,所述的三种微型桩群组合结构依次对应加固浅层、中层及深层三种规模堆积体边坡;所述的微型单桩包括两个刚度不同的柔性桩(6a)和柔性桩(7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型滑坡-微型抗滑桩群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桩组合(1)由两根柔性桩(6a)、两根柔性桩(7b)、两根纵梁a(5)和两根横梁(4)组成,纵梁a(5)和横梁(4)用于连接柔性桩(6a)及柔性桩(7b),形成一个方形体结构;横梁(4)宽度为d/3~d/2,横梁(4)长度为d~2d,纵梁a(5)宽度与横梁(4)相同,纵梁a(5)长度为2d~4d;其中,d为柔性桩(6a)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积型滑坡-微型抗滑桩群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桩组合(2)是在四桩组合(1)外部增设一根柔性桩(6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年廷凯,吴昊,张彦君,唐军,李东阳,万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