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复合脚支座的双向旋转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540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复合脚支座的双向旋转驱动器,包括:底座、中心转轴、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周向压电驱动器和第二周向压电驱动器,其中:底座固定,中心转轴与底座间隙配合形成转动副,周向压电驱动器通过连接板旋转对称布置在中心转轴四周。工作时,底座位置固定,在两压电振子上分别施加交流电压使其变形,带动其中相邻两脚支座移动,脚支座受到与移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促使脚支座上不同摩擦系数的材料分别与工作面相接触,实现周向压电驱动器的定向移动,带动中心转轴的定向转动输出转矩。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双向驱动,且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对工作面的要求较低和延长驱动器中压电陶瓷的使用寿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复合脚支座的双向旋转驱动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电驱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复合脚支座的双向旋转驱动器。
技术介绍
驱动器的性能直接影响自动化设备的性能,由于压电驱动元件具有体积小、响应速度快、可控精度高、换能效率高和无电磁干扰等优越性能,在超精密仪器、微机器人、精密定位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压电驱动主要分为直线驱动和旋转驱动,压电直线驱动现已取得较多成就,而旋转驱动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现有的旋转驱动主要有压电惯性驱动和仿生驱动两类,其中仿生驱动主要是仿尺蠖型蠕动式驱动,这种驱动方法需要多个压电钳位堆叠,成本较高,同时需要一级甚至多级位移放大机构和运动转换机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压电惯性驱动主要有电控式和摩擦式,电控式主要利用非对称激励信号实现驱动,因此控制系统复杂。压电摩擦式驱动具有驱动结构简单、驱动机理新颖和驱动信号简单易于控制等优点,对压电摩擦式驱动器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利于压电驱动器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压电驱动器结构较为复杂,多与工作面刚性接触,对工作环境要求高,易损耗构件不易更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复合脚支座的双向驱动器,该双向驱动器由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复合脚支座的双向旋转驱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复合脚支座的双向旋转驱动器,包括:底座(1)、中心转轴(2)、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现双向驱动的第一周向压电驱动器(5)和第二周向压电驱动器(6);其中所述底座(1)为中心带圆形凹槽的圆柱体且位置固定,所述中心转轴(2)包括定位段(21)、驱动段(22)和输出段(23),所述中心转轴(2)的定位段与底座(1)凹槽间隙配合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中心转轴(2)可绕其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为凹形薄板,所述第一周向压电驱动器(5)和第二周向压电驱动器(6)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旋转对称布置在中心转轴(2)的驱动段(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复合脚支座的双向旋转驱动器,包括:底座(1)、中心转轴(2)、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现双向驱动的第一周向压电驱动器(5)和第二周向压电驱动器(6);其中所述底座(1)为中心带圆形凹槽的圆柱体且位置固定,所述中心转轴(2)包括定位段(21)、驱动段(22)和输出段(23),所述中心转轴(2)的定位段与底座(1)凹槽间隙配合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中心转轴(2)可绕其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为凹形薄板,所述第一周向压电驱动器(5)和第二周向压电驱动器(6)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旋转对称布置在中心转轴(2)的驱动段(22)两侧;所述第一周向压电驱动器(5)包括:第一压电振子(51)、第二压电振子(52)、第一脚支座(53)、第二脚支座(54)和第三脚支座(55),所述第一压电振子(51)和第二压电振子(52)由压电薄片材料粘贴在矩形弹性基体上构成,所述第一压电振子(51)与第二压电振子(52)连接,所述第一脚支座(53)一端布置在第一压电振子(51)下表面、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脚支座(54)一端连接在第一压电振子(5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越曾祥莉田丰君杨志刚董景石宋正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