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检测分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1112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分选系统,其包括极片传送装置1、极片提升装置2和缺陷识别装置。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驱动机构11和转盘12,所述转盘12用于承载所述电池极片,所述驱动机构11用于使所述转盘12转动以使所述电池极片到达缺陷识别位置。所述极片提升装置2用于以非接触的方式使到达所述缺陷识别位置的所述电池极片提升离开所述转盘12的表面。并且,所述缺陷识别装置用于同时对到达所述缺陷识别位置的所述电池极片的上下表面进行缺陷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检测分选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选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分选系统。
技术介绍
电池作为需求量极大的产品,其质量高低在生产环节中具有重要意义。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会因生产工艺不足或者其他偶然因素产生一些次品,导致出现次品的原因可能包括存在外观缺陷,这些外观缺陷包括划痕、凹点、尖刺等等。以人工视检的方式来检测电池是否合格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因为眼睛过度疲劳造成误判。机器视觉检测作为一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业制造水平,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检测任务,执行高速实时检测,并且成本低,容易操作,因此已经逐步在工业各个分支领域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分选系统,其包括极片传送装置1、极片提升装置2和缺陷识别装置。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驱动机构11和转盘12,所述转盘12用于承载所述电池极片,所述驱动机构11用于使所述转盘12转动以使所述电池极片到达缺陷识别位置。所述极片提升装置2用于以非接触的方式使到达所述缺陷识别位置的所述电池极片提升离开所述转盘12的表面。并且,所述缺陷识别装置用于同时对到达所述缺陷识别位置的所述电池极片的上下表面进行缺陷识别。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1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11和第二驱动组件112。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1包括第一驱动轴1111和接合部1112,所述接合部1112与所述第一驱动轴1111连接且偏离其轴心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2包括齿轮1121,所述齿轮1121的转动轴1122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1121且另一端连接所述转盘12,所述齿轮1121包括多个轮槽,所述轮槽的形状与所述接合部1112相配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1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2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一驱动轴1111转动时,所述接合部1112与所述齿轮1121上的轮槽形成啮合,从而带动所述齿轮1121转动,进而使所述转盘12旋转。进一步地,所述转盘12包括用于承载所述电池极片的通孔121。所述通孔121的分布与所述齿轮1121上的齿槽分布相对应,并且所述通孔121的圆周边缘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上设有光扩散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1上设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轴固定连接的平衡部1113,其中,所述平衡部1113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轴1111同心或偏心设置,且在转动过程中不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2中的所述齿轮1121发生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极片提升装置2包括上竖直导流部21、第一上水平导流部22、进气部23、第二上水平导流部24、空气动力部25、第一下水平导流部26、第二下水平导流部27、下竖直导流部28以及气隙29。其中,所述第一上水平导流部22、所述进气部23和所述第二上水平导流部24沿水平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下水平导流部26和所述第二下水平导流部27沿水平方向连接;所述空气动力部25内部设有气体推进设备,且分别气路连接所述第二上水平导流部24和所述第一下水平导游部26;所述上竖直导流部21与所述第一上水平导流部22气路连接,且具有渐变的形状,以实现从所述第一上水平导流部的形状到所述气隙29的形状的平滑过渡;所述下竖直导流部28与所述第二下水平导流部27气路连接,且具有渐变的形状,以实现从所述第二下水平导流部的形状到所述气隙29的形状的平滑过渡;所述第一上水平导流部22、所述第二上水平导流部24、所述第一下水平导流部26和所述第二下水平导流部27内设置有空气导流板,用于调节气流在截面中的分布。所述气隙29具有圆形截面,且其面积小于所述第一上水平导流部22和所述第二下水平导流部27。所述上竖直导流部21的下部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上设有光扩散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水平导流部22与所述进气部23之间通过连接件3实现气密且可拆卸的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3包括第一连接单元31和第二连接单元32。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1包括连接块311以及在所述连接块311的表面上向外突出的突出部312。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2包括第一弹性件321和第二弹性件322,所述第一弹性件321的朝外的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突出部312过盈配合的凹陷部3211,且在内侧沿着与所述凹陷部3211相反的方向形成有突出部3212。所述第二弹性件322具有用于固定在所述进气部23的内侧壁上的平面部3221,所述平面部3221的沿所述突出部3212突出方向最远的那端圆滑弯折延伸形成有抵接部3222。所述抵接部3222与所述平面部3221之间形成一角度以使所述抵接部3222相对于所述平面部3221倾斜,且所述抵接部3222与所述第一弹性件321的所述突出部3212形成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缺陷识别装置包括第一组CCD相机、第二组CCD相机和控制器,其中每组包括四个CCD相机。所述CCD相机通过支架被安装成所述第一组CCD相机中的四个相机在平行于所述电池极片的水平面上关于所述电池极片的竖直中心轴对称设置,且在所述水平面上相邻的所述CCD相机与所述电池极片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成90度角。所述第二组CCD相机和所述第一组CCD相机在竖直方向上关于所述电池极片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被设置成执行以下图像处理过程:将所述第一组CCD相机获取的所述电池极片的四幅图像融合,其中用fR(x,y)、fG(x,y)和fB(x,y)分别表示红、绿和蓝色通道下像素点(x,y)上的亮度值;将所述红色和蓝色通道下的亮度值fR(x,y)和fB(x,y)分别与阈值TR和TB进行比较,将同时满足fR(x,y)>TR和fB(x,y)>TB的像素点的亮度值f(x,y)记为零;计算经噪声滤波的图像数据F(x,y)=H*f(x,y),其中,H为5×5的高斯函数模板,*为卷积符号;以及计算梯度值F’(x,y),其中F’(x,y)=|Fx|+|Fy|,Fx=F(x+1,y)-F(x,y),Fy=F(x,y+1)-F(x,y)。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被设置成,当所述梯度值F’(x,y)大于预设阈值β时,指示像素点(x,y)为缺陷点。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被设置成根据缺陷识别结果控制所述空气导流板的位置变化。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缺陷检测分选系统的传送装置的驱动机构;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缺陷检测分选系统的传送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第一驱动组件;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缺陷检测分选系统的传送装置的转盘的俯视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缺陷检测分选系统的极片提升装置;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缺陷检测分选系统的连接件;以及图6A和图6B分别示意性地给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缺陷检测分选系统的局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下面的实施例以举例的方式提供,以便充分传达本专利技术的精神给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分选系统包括极片传送装置1、极片提升装置2及缺陷识别装置。传送装置1可以包括驱动机构11和转盘12,极片置于转盘上,转盘12在驱动机构11的作用下转动以使极片到达合适位置以进行缺陷识别。如图1和2所示,驱动机构1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检测分选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分选系统,其包括极片传送装置(1)、极片提升装置(2)和缺陷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驱动机构(11)和转盘(12),所述转盘(12)用于承载所述电池极片,所述驱动机构(11)用于使所述转盘(12)转动以使所述电池极片到达缺陷识别位置;所述极片提升装置(2)用于以非接触的方式使到达所述缺陷识别位置的所述电池极片提升离开所述转盘(12)的表面;以及所述缺陷识别装置用于同时对到达所述缺陷识别位置的所述电池极片的上下表面进行缺陷识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分选系统,其包括极片传送装置(1)、极片提升装置(2)和缺陷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驱动机构(11)和转盘(12),所述转盘(12)用于承载所述电池极片,所述驱动机构(11)用于使所述转盘(12)转动以使所述电池极片到达缺陷识别位置;所述极片提升装置(2)用于以非接触的方式使到达所述缺陷识别位置的所述电池极片提升离开所述转盘(12)的表面;以及所述缺陷识别装置用于同时对到达所述缺陷识别位置的所述电池极片的上下表面进行缺陷识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11)和第二驱动组件(11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1)包括第一驱动轴(1111)和接合部(1112),所述接合部(1112)与所述第一驱动轴(1111)连接且偏离其轴心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2)包括齿轮(1121),所述齿轮的转动轴(1122)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1121且另一端连接所述转盘(12);所述齿轮(1121)包括多个轮槽,所述轮槽的形状与所述接合部(1112)相配合;以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1)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2)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一驱动轴(1111)转动时,所述接合部(1112)与所述齿轮(1121)上的轮槽形成啮合,从而带动所述齿轮(1121)转动,进而使所述转盘(12)旋转。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2)包括用于承载所述电池极片的通孔(121),所述通孔(121)的分布与所述齿轮(1121)上的齿槽分布相对应;并且所述通孔(121)的圆周边缘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上设有光扩散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1)上设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轴固定连接的平衡部(1113),其中,所述平衡部(1113)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轴(1111)同心或偏心设置,且在转动过程中不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2)中的所述齿轮(1121)发生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极片涂布外观缺陷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提升装置(2)包括上竖直导流部(21)、第一上水平导流部(22)、进气部(23)、第二上水平导流部(24)、空气动力部(25)、第一下水平导流部(26)、第二下水平导流部(27)、下竖直导流部(28)以及气隙(29),其中:所述第一上水平导流部(22)、所述进气部(23)和所述第二上水平导流部(24)沿水平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下水平导流部(26)和所述第二下水平导流部(27)沿水平方向连接;所述空气动力部(25)内部设有气体推进设备,且分别气路连接所述第二上水平导流部(24)和所述第一下水平导游部(26);所述上竖直导流部(21)与所述第一上水平导流部(22)气路连接,且具有渐变的形状,以实现从所述第一上水平导流部的形状到所述气隙(29)的形状的平滑过渡;所述下竖直导流部(28)与所述第二下水平导流部(27)气路连接,且具有渐变的形状,以实现从所述第二下水平导流部的形状到所述气隙(29)的形状的平滑过渡;所述第一上水平导流部(22)、所述第二上水平导流部(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博李蔡君杨宇尹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格劳博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