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电火花的卡电式退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0505 阅读:267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不打电火花的卡电式退火装置,属于金属制品行业,特别是适用于生产镀锌铁丝的连续退火工艺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将第一导电辊置于装有导电介质的接触槽中,使原来的铁丝与第一导电辊之间的硬接触变为软接触,接触性好,能彻底消除电火花现象,有利于提高铁丝退火质量,投资少,便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金属制品行业,特别是适用于生产镀锌铁丝即低碳镀锌钢丝的连续退火工艺流程中的一种新型退火装置。近年来,在生产镀锌铁丝的连续退火工序中,广泛采用卡电式退火装置,这是一种新型的热处理方式,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特点是铁丝不是通过外热,而是由铁丝本身作为导电发热体,铁丝3顺序穿过连接有电源4的第一导电辊1和第二导电辊2,在两导电辊之间的铁丝作为导电发热体,利用其内阻抵抗通过本身的电流而被加热,即电阻效应,这种热处理方式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距离短,占地面积小,热效率高,环境污染少,设备维修简单及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卡电式退火装置有一个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铁丝在卡电式退火过程中,因铁丝与导电辊接触不良而击起电火花,电火花容易击伤铁丝表面,影响其表面质量,而且,电源电压越高,电流越大,电火花现象越严重,对铁丝表面损伤程度越大,特别是当冷态硬度高的铁丝与第一导电辊接触不良时,电火花更为严重,铁丝在连续处理过程中,由于收放线的强力作用这样电火花损伤铁丝表面的现象难以避免,使产品的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铁丝退火处理的工艺质量,减少铁丝与导电辊间接触产生电火花,目前采用增大铁丝对导电辊的包角办法,如图2所示,在第一导电辊1和第二导电辊2之间增加了一个支撑辊5,采用这种措施,在第二导电辊2处由于铁丝加热变软,电火花基本被消除,但是冷态硬度高的铁丝与第一导电辊间不能消除电火花的产生。上述方法,虽然减少了电火花现象,但是不能彻底消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不打电火花的卡电式退火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的,一种不打电火花的卡电式退火装置,在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之间设有电源,铁丝顺序穿过第一导电辊、支撑辊及第二导电辊,其特征是将第一导电辊置于装有液态导电介质的接触槽中,接触槽与地面绝缘。在本技术中,可以在接触槽之前设置三辊张力控制器,使铁丝运行保持一定的张力。可以用下面的另一种方式来实现本技术,将第一导电辊置于水介质接触槽中,接触槽用钢板焊接,接触槽与地面绝缘。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彻底解决了由于接触不良发生电火花而影响铁丝表面质量的问题,提高了铁丝退火的质量。该装置设计合理,新增加的设备少而且结构简单,投资少,尤其对于旧设备的技术改造,效益更可观,便于推广应用。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现有技术示意图;图2为现技术增大包角方法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示意图。实施例1一种不打电火花的卡电式退火装置,在第一导电辊1和第二导电辊2之间设置有电源4,连续进行退火处理的铁丝3顺序通过第一导电辊1、支撑辊5及第二导电辊2,将第一导电辊1置于装有水介质的接触槽内,使铁丝3与第一导电辊1之间的硬接触变为软接触,保证其接触良好,消除其之间发生电火花现象,在两导电辊之间的铁丝段作为导体内阻,由于电阻效应而被加热达到退火处理所需的温度,接触槽6用钢板焊接,其底座装有绝缘材料,以便与大地绝缘,在接触槽6前面设置三辊张力控制器7,使铁丝3运行保持一定张力,为了增大铁丝3与第二导电辊2的包角,支撑辊5不在第一导电辊1和第二导电辊2的连线上,第二导电辊2与铁丝3之间因铁丝已经被加热变软,增加包角即可接触良好,不会出现电火花。实施例2一种不打电火花的卡电式退火装置,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所述的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接触槽中的导电介质可以是熔融液态金属,这种介质与水介质相比,成本较高。权利要求1.一种不打电火化的卡电式退火装置,在第一导电辊和第二导电辊之间设有电源,铁丝顺序通过第一导电辊、支撑辊及第二导电辊,其特征是将第一导电辊置于装有液态导电介质的接触槽中,接触槽与地面绝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打电火花的卡电式退火装置,其特征是接触槽内的导电介质为水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打电火花的卡电式退火装置,其特征是接触槽为钢板焊接,其底座装有与地面绝缘的绝缘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打电火花的卡电式退火装置,其特征是在接触槽之前设置三辊张力控制器,使通过它的铁丝运行保持一定的张力。专利摘要一种不打电火花的卡电式退火装置,属于金属制品行业,特别是适用于生产镀锌铁丝的连续退火工艺中。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将第一导电辊置于装有导电介质的接触槽中,使原来的铁丝与第一导电辊之间的硬接触变为软接触,接触性好,能彻底消除电火花现象,有利于提高铁丝退火质量,投资少,便于推广应用。文档编号C21D9/62GK2370022SQ99206920公开日2000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刘占文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打电火化的卡电式退火装置,在第一导电辊[1]和第二导电辊[2]之间设有电源[4],铁丝[3]顺序通过第一导电辊[1]、支撑辊[5]及第二导电辊[2],其特征是:将第一导电辊[1]置于装有液态导电介质的接触槽[6]中,接触槽[6]与地面绝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文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天津市电信IDC机房] 2015年04月13日 04:07
    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1]又是一种和好的妥协。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