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导电剂分层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9768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导电剂分层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层,正极活性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复合导电剂、粘结剂。其制备方法为:将粘结剂加入溶剂,搅拌混合均匀制成胶液,加入复合导电剂低速分散,再加入正极活性材料高速分散,得到分散稳定的正极浆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同成分比例的复合导电剂在正极活性材料表面会形成不同的包覆状态,调整复合导电剂中各成分的比例不仅能够降低导电剂的成本,而且能够改善导电剂本身、导电剂和正极活性材料之间的分散状态,提高正极片的导电性和促进热分散,进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导电剂分层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是一种复合导电剂分层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导电剂是制备锂离子电池极片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极片导电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倍率、循环性能以及极化内阻和产热问题。影响极片导电性的因素包括导电剂的电导率和电子距导电网络的迁移距离。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相比传统的超导炭黑(SP)具有很高的电导率,且相比炭黑,长径比大的特点更容易形成导电网络,满足一定导电性的前提下能够减少导电剂的添加量,从而增加活性物质的比例,提高容量。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相对导电炭黑价格昂贵,且导电性的好坏与粉体的分散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向碳纳米管中掺杂SP颗粒能够达到增强分散的效果,但这种SP掺杂碳纳米管的复合方案,由于碳纳米管形成的网络密集堆积,阻碍了SP颗粒到达正极表面,因而颗粒多数夹杂在碳纳米管之间,并未接触到正极颗粒,仅起到分散碳纳米管的作用。因而从提高导电网络与正极颗粒接触性和经济性上,本专利通过向SP中掺杂碳纳米管,大幅降低CNT含量,增大CNT导电网络孔径,使SP颗粒能够接触甚至进入到正极颗粒空隙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导电剂分层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导电剂分层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层,所述正极活性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复合导电剂、粘结剂,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复合导电剂、粘结剂的质量比为95~97.5:1~2.5:1~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导电剂分层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层,所述正极活性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复合导电剂、粘结剂,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复合导电剂、粘结剂的质量比为95~97.5:1~2.5:1~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电剂分层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导电剂包括导电剂A和导电剂B,导电剂A占复合导电剂质量的10-30%,导电剂B占复合导电剂质量的70-9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导电剂分层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A为线状或片状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电剂B为颗粒状导电炭黑、科琴黑、人造石墨、石墨烯、乙炔黑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电剂分层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磷酸铁锂、镍钴锰、锰酸锂、镍钴铝正极材料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导电剂分层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祖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