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组件。
技术介绍
柜机的风道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风道组件起到将换热器周围换热后的空气与室内的进行交换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风道组件一般包括用于容纳贯流风扇的第一风道件,第一风道件的两端设置有端板,其中一个端板的下方设置接水盘,换热器周边产生的水珠由接水盘承接并排出。现有风道组件结构多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对模具要求极高,使得模具的成本巨大,而且风道组件的成型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能够减少风道组件的加工成本,提高风道组件的成型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板,所述第一风道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第二端板,所述第一风道板一端与第一端板固连为一体,所述第一风道板的另一端与第二端板之间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端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风道板,所述第二风道板与第一风道板之间间隔布置,所述第二风道板与第一风道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摆风组件的出风开口,所述第一、第二端板之间还设置有还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截面呈V形,所述换热器的开口内设置有贯流风扇,所述贯流 ...
【技术保护点】
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道板(10),所述第一风道板(1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第二端板(20、30),所述第一风道板(10)一端与第一端板(20)固连为一体,所述第一风道板(10)的另一端与第二端板(30)之间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端板(20、3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风道板(40),所述第二风道板(40)与第一风道板(10)之间间隔布置,所述第二风道板(40)与第一风道板(1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摆风组件的出风开口,所述第一、第二端板(20、30)之间还设置有还设置有换热器(50),所述换热器(50)的截面呈V形,所述换热器(50)的开口内设置有贯流风扇(60 ...
【技术特征摘要】
1.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道板(10),所述第一风道板(1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第二端板(20、30),所述第一风道板(10)一端与第一端板(20)固连为一体,所述第一风道板(10)的另一端与第二端板(30)之间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端板(20、3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风道板(40),所述第二风道板(40)与第一风道板(10)之间间隔布置,所述第二风道板(40)与第一风道板(1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摆风组件的出风开口,所述第一、第二端板(20、30)之间还设置有还设置有换热器(50),所述换热器(50)的截面呈V形,所述换热器(50)的开口内设置有贯流风扇(60),所述贯流风扇(60)的长度方向与换热器(50)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所述换热器(50)的两端与第一、第二端板(20、30)构成可拆卸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30)与第二风道板(40)及第一风道板(10)的接触面设置有多个凹槽(31),所述凹槽(31)之间通过环形槽(32)连通,所述环形槽(32)槽底的长度方向中心位置高度高于两端布置,所述环形槽(32)的槽底设置有排水管(32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板(40)上设置有防护网板(41),所述防护网板(41)凸伸至第二风道板(40)与第一风道板(10)之间形成的出风开口内,所述防护网板(41)与第二风道板(40)构成可拆卸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板(10)的板端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插接凸筋,所述第二端板(30)上设置有插接槽(33),所述插接凸筋插置在插接槽(33)内,所述第一风道板(10)的板面设置有外延的翻边(12),所述翻边(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管(121),所述第二端板(3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4),所述第一安装孔(34)内设置有紧固螺钉与翻边(12)上的第一安装管(12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板(41)的一侧边设置有卡槽板(411)卡置在第二风道板(40)的一侧边,所述第二风道板(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42),所述安装板(4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晓程,解学诚,倪学钟,方龙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