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金属压带的横向元件的淬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675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金属压带的横向元件的淬火方法,该金属压带包括环形张紧装置和多个结合在带中、可沿着环形张紧装置自由移动的相对薄的横向元件,横向元件具有沿压带的彼此相反的纵向取向的前、后主面,每个横向元件包括上、下主体部分,上主体部分限定出容纳和支承环形张紧装置的凹槽,下主体部分限定出主要轴向取向的台阶,在该淬火方法中,首先对横向元件进行加热,随后通过首先将多个横向元件放置于具有穿孔底表面的篮状元件保持器中并接着竖直向下地将元件保持器浸入油浴槽中进行冷却,从而使得通过所述底表面产生主要垂直于所述底表面的竖直向上的油流,其中,所述元件保持器填充有二至四层横向元件,所述横向元件主要以其主面彼此相对的方式平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压带、用于该金属压带的横向元件及其淬火方法。
技术介绍
这样的金属带从本申请人的非再版申请NL-1020990和专利说明书 EP-A-1219860中可以得知。它们具有相对较难生产的缺点。其中一种困难 在于淬火时将横向元件保持为所希望的(通常良好的)坯料形状。在元件 加热至相当程度并随后相对快速地冷却至例如一般公知的金属硬化工艺所 需的相对较低温度的淬火过程中,元件似乎易于变形。例如,对于一些元 件设计,元件的下半部似乎会弯曲或扭转。这种变形对于金属压带或传动 带(pushbelt)等精密机械部件来说是很不希望发生的。除了在该过程中以 此方式浪费对先前部件所做的努力之外,任何不同程度变形的元件均会造 成带的耐用性的危险,这种危险可能会不希望地结合到带中,从而造成制 造商很大的质保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淬火所需环境中不会或至少相对而 言较少倾向于变形的横向元件,以及提供与或者不与这种新设计的带元件 相结合、从而具有可比效果或至少维持横向元件的平直形状不受影响的所 需效果的方法或生产过程。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金属压带的横向元件,该金属压带包括一环形张紧装置和多个结合在带中、可沿着环形张紧装置自由移动且主要横 向取向的相对薄的横向元件,该横向元件具有一上主体部分和一逐渐縮小 的下主体部分,该上主体部分限定出分别用于容纳和支承环形张紧装置的 凹槽和支承面,该逐渐縮小的下主体部分限定出一主要轴向取向的台阶, 该台阶将下主体部分分为一径向外部和一相对于径向外部具有减小厚度的径向内部,其中,径向内部的s/v比率,即可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传递的外表面面积S除以相应的相关元件主体部分的内体积V,对应于包括所述径向外部和上主体部分的横向元件的其它部分的相应s/v比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金属压带的横向元件,该金属 压带包括一环形张紧装置和多个结合在带中、可沿着环形张紧装置自由移 动且主要横向取向的相对薄的横向元件,该横向元件具有一上主体部分和 一逐渐縮小的下主体部分,该上主体部分限定出分别用于容纳和支承环形 张紧装置的凹槽和支承面,该逐渐縮小的下主体部分限定出一主要轴向取 向的台阶,该台阶将下主体部分分为一径向外部和一相对于径向外部具有减小厚度的径向内部,其中,径向内部的s/v比率,即可与外部环境进行 热传递的外表面面积s除以相应的相关元件主体部分的内体积v,对应于径向外部和位于元件的支承面的径向水平面以下的上主体部分的一部分的组合部的相应s/v比率。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金属压带,它包括一环形张紧装置和多个如上所述 的横向元件。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该金属压带 包括环形张紧装置和多个结合在带中、可沿着环形张紧装置自由移动的相 对薄的横向元件,所述横向元件具有前主面和后主面,所述前主面和后主 面沿所述压带的彼此相反的纵向取向,每个横向元件包括上主体部分和逐 渐縮小的下主体部分,所述上主体部分限定出用于容纳和支承环形张紧装 置的凹槽,所述逐渐縮小的下主体部分限定出主要轴向取向的台阶,以将 下主体部分分为径向外部和相对于径向外部具有减小厚度的径向内部,其 中在该淬火方法中,首先对半成品或完全成形的横向元件进行加热,随后 通过首先将多个横向元件放置于具有穿孔底表面的篮状元件保持器中并 且接着竖直向下地将所述元件保持器浸入油浴槽中进行冷却,从而使得通过所述底表面产生主要垂直于所述底表面的竖直向上的油流,其中,所述 元件保持器填充有二至四层横向元件,所述横向元件主要以其主面彼此相 对的方式平放。有利的是,所述元件保持器被任意填充。有利的是,所述径向内部的s/v比率,即可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传递的 外表面面积S除以相应的相关元件主体部分的内体积V,对应于包括所述径向外部和上主体部分的横向元件的其它部分的相应s/v比率。有利的是,所述径向内部的s/v比率,即可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传递的外表面面积S除以相应的相关元件主体部分的内体积V,对应于径向外部和位于横向元件的支承面的径向水平面以下的上主体部分的一部分的组合部的相应s/v比率。有利的是,由此限定的s/v比率的最小值在这些s/v比率的最大值的90%至100%的范围内。有利的是,由此限定的s/v比率的值基本上相等。有利的是,所述台阶位于从一径向最内侧测量的径向高度处,该径向 高度大于下主体部分的径向尺寸的三分之二,并且横向元件的径向内表面 或底表面呈基本上平直的形状。与现有技术中的元件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横向元件在很大程度上更不易于 变形。根据构成本专利技术基础的假设,横向元件不同部分的外表面与内体积 之比的差值是造成内应力的原因,该内应力将导致所注意到的变形。此外, 还显示,元件的关键部分是那些在一表示元件所述部分之间厚度差异的所 谓的台阶之上或之下的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的模拟还阐明了已知 元件设计在冷却或淬火时弯曲的一典型方式,其可以推断出常规元件位于 台阶之下的相对薄的最下部会冷却并因此还会比元件的其余部分基本上更 快地收缩,这会产生明显的内应力并因而可导致元件的各部分的塑性变形。附图说明现在将参照附图以举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在附图中图1是一可连续变速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其中以通常方式包括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图2示出了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一横向元件;以及图3示出了一元件中在一阶梯状缩减线之上和之下的部分的表面积/体 积比的图表。在这些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涉及相同或至少类似的技术特征。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一已知的可连续变速传动机构的中心部分,其通常应用在 位于发动机和驱动轮之间的个人车辆的传动路径中。该传动机构包括两个滑车l、 2,每一滑车设有两个滑车滑轮4、 5,在该两个滑车滑轮4、 5之 间具有一金属压带,以用于从一滑车滑轮向另一滑车滑轮传递旋转运动和 附带扭矩。滑车滑轮4、 5通常形成为圆锥形,并且至少一个滑车滑轮4结 合在可沿着一相应滑轮轴6、 7轴向移动的传动机构中,该滑轮4置于该滑 轮轴上。传动机构通常还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滑轮4上施加一轴向夹持力 Fax的致动装置,该夹持力指向相应的另一滑车滑轮5,以使得带3夹持在 其中。带3包括一环形张紧装置31和多个板状横向元件33,该横向元件33 主要横向取向地设在张紧装置31上并可沿着其纵向移动。元件33承受夹 持力Fax,从而在一驱动滑车1转动时,滑轮4、 5与带3之间的摩擦力会 将元件33从驱动滑车1推动至从动滑车2以及绕过从动滑车2并返回到驱 动滑车l,由此其由张紧装置31所导向和支承。在图2中,如带3的纵向视图和简化侧视图所示,提供了一通常应用 于现有技术中的横向元件33的一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张紧装置31包 括两组径向巢状(嵌套)薄金属环32,每组薄金属环32插入元件33的一 主要横向取向的凹槽37中并由凹槽37的一支承面19所支承。元件33带 有从其前主面38突出的一凸起39,以与设在其后主面41中的由虚线21 所示的一孔40相互作用,从而使两个相邻横向元件33相互对齐和减定位。 横向元件33还带有在操作期间会夹持在其间并与驱动滑车1和从动滑车2 的滑轮4、 5分别摩擦接触的横向侧面35。为了使得当带3的一部分经过滑车1、 2中的一弧形轨道部分时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金属压带(3)的横向元件(33)的淬火方法,该金属压带(3)包括环形张紧装置(31)和多个结合在带(3)中、可沿着环形张紧装置(31)自由移动的相对薄的横向元件(33),所述横向元件(33)具有前主面(38)和后主面(41),所述前主面和后主面(38,41)沿所述压带(3)的彼此相反的纵向取向,每个横向元件(33)包括上主体部分(46)和逐渐缩小的下主体部分(42-45),所述上主体部分(46)限定出用于容纳和支承环形张紧装置(31)的凹槽(37),所述逐渐缩小的下主体部分(42-45)限定出主要轴向取向的台阶(44),以将下主体部分(42-45)分为径向外部(42,43)和相对于径向外部(42,43)具有减小厚度的径向内部(45),其中在该淬火方法中,首先对半成品或完全成形的横向元件(33)进行加热,随后通过首先将多个横向元件(33)放置于具有穿孔底表面的篮状元件保持器中并且接着竖直向下地将所述元件保持器浸入油浴槽中进行冷却,从而使得通过所述底表面产生主要垂直于所述底表面的竖直向上的油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保持器填充有二至四层横向元件(33),所述横向元件(33)主要以其主面(38,41)彼此相对的方式平放。...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科内利斯约翰内斯马里亚范德梅尔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