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诗俊专利>正文

自动化车床的自动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5875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自动化车床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彼此平行的转轴和传动轴;还包括设于转轴上的料斗、活动抓、活动开口抓、以及拉簧;料斗包括相连的扇形料斗分体和杆形料斗分体,扇形料斗分体和杆形料斗分体的连接处套在转轴的端部,扇形料斗分体的周缘的一侧端部设有开口,杆形料斗分体沿着扇形料斗分体的径向延伸,并且开口位于杆形料斗分体的延伸方向上;活动抓设于转轴上,并且活动抓分别在扇形料斗分体的径向上和在扇形料斗分体的轴向上形成对开口的限位遮挡;活动开口抓可以绕销轴周向转动,以在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形成对开口的限位遮挡,或者在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解除对开口的限位遮挡。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for automatic lath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for an automatic lathe, including parallel rotating shaft and drive shaft, and a hopper on a rotating shaft, a movable grab, a movable opening grabbing, and a pull spring; the hopper comprises a connected fan shaped hopper body and a rod shaped hopper body, a sector hopper body and a rod shaped hopper. At the end of the shaft, an opening is provided on one side of the rim of the sector hopper, and the rod shaped hopper is extende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fan hopper body, and the opening is located in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rod shaped hopper, and the activity is held on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activity is divided on the radial of the fan hopper body and the fan-shaped hopper respectively. The opening is blocke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body, and the movable opening can rotate around the pin axis to form the limit occlusion of the opening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fan-shaped hopper or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fan-shaped hopper to remove the limit occlusion of the op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化车床的自动上料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车床
,特别涉及自动化车床的自动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自动化车床是用于加工工件的一种自动化设备,一般以数控机床为主。因为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所以自动化车床备受青睐。因为对不同工件加工的需要,会将自动化车床的上料机构设计成各种样式。为了降低设计难度,一些自动化车床选用了人工参与的半自动上料机构。当然,也有一些自动化车床选用了自动上料机构。目前,仍然缺少一种针对子弹模型工件进行设计的自动上料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自动化车床的自动上料机构,可以对子弹模型工件进行自动上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自动化车床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彼此平行的转轴和传动轴;还包括设于所述转轴上的料斗、活动抓、活动开口抓、以及拉簧;所述料斗设于所述转轴的端部,所述料斗包括相连的扇形料斗分体和杆形料斗分体,所述扇形料斗分体和所述杆形料斗分体的连接处套在所述转轴的端部,并且可以绕所述转轴周向转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缘的一侧端部设有开口,所述杆形料斗分体沿着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径向延伸,并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杆形料斗分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活动抓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且所述活动抓分别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径向上和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轴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所述活动开口抓通过销轴设于所述料斗上并且靠近所述开口,所述活动开口抓可以绕所述销轴周向转动,以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或者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解除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所述拉簧连接所述活动开口抓和所述料斗,使所述活动开口抓在自然状态下形成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还包括设于所述传动轴上的装料凸轮;所述装料凸轮设于所述杆形料斗分体的下方,所述装料凸轮跟随所述传动轴转动时可以使所述料斗绕所述转轴周向往返转动;还包括设于所述料斗的周向转动路径上的弹夹。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抓包括弧形连接分体和限位遮挡分体;所述弧形连接分体设于所述料斗的外侧,所述弧形连接分体的一端套在所述转轴的端部,并且通过开口梢进行固定,所述弧形连接分体的另一端向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缘延伸,并且相对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缘凸出;所述限位遮挡分体设于所述弧形连接分体相对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缘凸出的一端;其中,所述限位遮挡分体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径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所述弧形连接分体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轴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活动开口抓包括第一活动侧边分体、第二活动侧边分体、以及连接分体,所述第一活动侧边分体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活动侧边分体的位置相对,并且两者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分体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侧边分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活动侧边分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活动侧边分体和所述第二活动侧边分体分别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套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所述销轴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侧边分体位于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侧边分体位于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另一侧;所述连接分体可以绕所述销轴周向转动,以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或者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解除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活动侧边分体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二活动侧边分体的外侧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提供所述拉簧固定;所述拉簧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侧边分体或者所述第二活动侧边分体和所述料斗,使所述连接分体在自然状态下形成对所述开口的限位遮挡。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扇形料斗分体和所述杆形料斗分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轴承安装槽和第二轴承安装槽,所述第一轴承安装槽和所述第二轴承安装槽分别提供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安装。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自动化车床的自动上料机构,可以对子弹模型工件进行自动上料。具体是,装料凸轮跟随传动轴转动时可以使料斗绕转轴周向往返转动,并且由于弹夹设于料斗的周向转动路径上。所以在装料凸轮的每一个转动周期,可以对弹夹内的工件进行上料。更具体是,在装料凸轮的一个转动周期内,活动开口抓先在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解除对开口的限位遮挡,使开口在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敞开;然后在拉簧的作用下复位,活动开口抓在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形成对开口的限位遮挡,使开口在扇形料斗分体的周向上不敞开。以上的两个动作在弹夹的开口处产生,所以可以将弹夹内的工件夹持到开口内,从而实现对子弹模型工件的自动上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机构的第一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机构的第二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机构的第三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机构的第四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机构的第五立体图。图中:1、转轴;2、传动轴;3、料斗;31、扇形料斗分体;32、杆形料斗分体;33、开口;34、第一轴承安装槽;35、第二轴承安装槽;4、活动抓;41、弧形连接分体;42、限位遮挡分体;43、开口梢;5、活动开口抓;51、第一活动侧边分体;52、第二活动侧边分体;53、连接分体;54、第一通孔;55、第二通孔;56、第一紧固件;6、拉簧;7、装料凸轮;8、弹夹;9、第一轴承;10、第二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车床的自动上料机构,其包括彼此平行的转轴1和传动轴2。除此之外,其还包括设于转轴1上的料斗3、活动抓4、活动开口抓5、以及拉簧6。除此之外,其还包括设于传动轴2上的装料凸轮7。除此之外,其还包括设于料斗3的周向转动路径上的弹夹8。参照图2,料斗3包括相连的扇形料斗分体31和杆形料斗分体32,扇形料斗分体31和杆形料斗分体32的连接处套在转轴1的端部,并且可以绕转轴1周向转动,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缘的一侧端部设有开口33,杆形料斗分体32沿着扇形料斗分体31的径向延伸,并且开口33位于杆形料斗分体32的延伸方向上;活动抓4设于转轴1上,并且活动抓4分别在扇形料斗分体31的径向上和在扇形料斗分体31的轴向上形成对开口33的限位遮挡;活动开口抓5通过销轴设于料斗3上并且靠近开口33,活动开口抓5可以绕销轴周向转动,以在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向上形成对开口33的限位遮挡,或者在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向上解除对开口33的限位遮挡;拉簧6连接活动开口抓5和料斗3,使活动开口抓5在自然状态下形成对开口33的限位遮挡;装料凸轮7设于杆形料斗分体32的下方,装料凸轮7跟随传动轴2转动时可以使料斗3绕转轴1周向往返转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子弹模型工件进行自动上料。具体是,装料凸轮7跟随传动轴2转动时可以使料斗3绕转轴1周向往返转动,并且由于弹夹8设于料斗3的周向转动路径上。所以在装料凸轮7的每一个转动周期,可以对弹夹8内的工件进行上料。更具体是,在装料凸轮7的一个转动周期内,活动开口抓5先在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向上解除对开口33的限位遮挡,使开口33在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向上敞开;然后在拉簧6的作用下复位,活动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化车床的自动上料机构

【技术保护点】
自动化车床的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平行的转轴(1)和传动轴(2);还包括设于所述转轴(1)上的料斗(3)、活动抓(4)、活动开口抓(5)、以及拉簧(6);所述料斗(3)设于所述转轴(1)的端部,所述料斗(3)包括相连的扇形料斗分体(31)和杆形料斗分体(32),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和所述杆形料斗分体(32)的连接处套在所述转轴(1)的端部,并且可以绕所述转轴(1)周向转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缘的一侧端部设有开口(33),所述杆形料斗分体(32)沿着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径向延伸,并且所述开口(33)位于所述杆形料斗分体(32)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活动抓(4)设于所述转轴(1)上,并且所述活动抓(4)分别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径向上和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轴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33)的限位遮挡;所述活动开口抓(5)通过销轴(11)设于所述料斗(3)上并且靠近所述开口(33),所述活动开口抓(5)可以绕所述销轴(11)周向转动,以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33)的限位遮挡,或者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向上解除对所述开口(33)的限位遮挡;所述拉簧(6)连接所述活动开口抓(5)和所述料斗(3),使所述活动开口抓(5)在自然状态下形成对所述开口(33)的限位遮挡;还包括设于所述传动轴(2)上的装料凸轮(7);所述装料凸轮(7)设于所述杆形料斗分体(32)的下方,所述装料凸轮(7)跟随所述传动轴(2)转动时可以使所述料斗(3)绕所述转轴(1)周向往返转动;还包括设于所述料斗(3)的周向转动路径上的弹夹(8)。...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化车床的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平行的转轴(1)和传动轴(2);还包括设于所述转轴(1)上的料斗(3)、活动抓(4)、活动开口抓(5)、以及拉簧(6);所述料斗(3)设于所述转轴(1)的端部,所述料斗(3)包括相连的扇形料斗分体(31)和杆形料斗分体(32),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和所述杆形料斗分体(32)的连接处套在所述转轴(1)的端部,并且可以绕所述转轴(1)周向转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缘的一侧端部设有开口(33),所述杆形料斗分体(32)沿着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径向延伸,并且所述开口(33)位于所述杆形料斗分体(32)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活动抓(4)设于所述转轴(1)上,并且所述活动抓(4)分别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径向上和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轴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33)的限位遮挡;所述活动开口抓(5)通过销轴(11)设于所述料斗(3)上并且靠近所述开口(33),所述活动开口抓(5)可以绕所述销轴(11)周向转动,以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向上形成对所述开口(33)的限位遮挡,或者在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向上解除对所述开口(33)的限位遮挡;所述拉簧(6)连接所述活动开口抓(5)和所述料斗(3),使所述活动开口抓(5)在自然状态下形成对所述开口(33)的限位遮挡;还包括设于所述传动轴(2)上的装料凸轮(7);所述装料凸轮(7)设于所述杆形料斗分体(32)的下方,所述装料凸轮(7)跟随所述传动轴(2)转动时可以使所述料斗(3)绕所述转轴(1)周向往返转动;还包括设于所述料斗(3)的周向转动路径上的弹夹(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车床的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抓(4)包括弧形连接分体(41)和限位遮挡分体(42);所述弧形连接分体(41)设于所述料斗(3)的外侧,所述弧形连接分体(41)的一端套在所述转轴(1)的端部,并且通过开口梢(43)进行固定,所述弧形连接分体(41)的另一端向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缘延伸,并且相对所述扇形料斗分体(31)的周缘凸出;所述限位遮挡分体(42)设于所述弧形连接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诗俊
申请(专利权)人:邱诗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