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5294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包括夹持机构、支撑机构、绕线机构、控制机构和驱动机构,且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两个夹持端闭合时形成向内的夹持角,可以保证在手术时对缝针形成夹持自锁,保证持针缝合时不会有缝针掉落现象,满足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腹腔缝合夹持微器械的多自由度自锁持针的使用需求,且两个夹持端交错连接,提高了夹持钢丝绳的等效许用强度,进而提高了微器械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通过所述夹持钢丝绳和所述俯仰钢丝绳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夹持机构,实现所述夹持机构的俯仰、偏摆以及夹持自由度运动。

A self locking needle holder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robot opera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elf locking needle holder for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robot operation, including a clamping mechanism, a supporting mechanism, a winding mechanism, a control mechanism,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The clamp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holding end and a second holding en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two holding mechanism. When the clamping end is closed, the inward clamping angle is formed, which ensures the locking of the stitches in the operation, and ensures that there is no stitch falling phenomenon when the needle is sutured, and the use of the microinvasive surgical robot's abdominal cavity is sutured with the multi freedom self locking needle holding the micro apparatus, and the two interlocking ends are interlaced and improved. The equivalent allowable strength of the holding wire rope is improved,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icro device is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riving force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clamp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clamped wire rope and the pitching wire rope, so as to realize the pitching, deflection and clamping freedom movement of the clamp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
技术介绍
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概念,在世界微创外科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性外科手术工具。而手术工具的设计优劣直接决定了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成败与否,同时手术机器人手术工具的实际特征与性能指标也直接指导着手术机器人其他部分,比如本体系统的设计,进而影响被动部分与支撑定位部分的设计,而且前端手术工具的技术指标直接决定了主手操作系统的设计指标与布局方式要求。可见手术机器人手术工具影响和决定了整个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工作,手术工具性能是一套手术机器人系统性能水平的关键因素。典型的微创手术工具采用杆传动的传动方式,前端具有一个自由度,但是传统的微创手术工具仅一个自由度的设计决定了其不能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限制了微创手术的应用环境,且在持针缝合时无保证措施,容易掉针,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交错插装连接,所述第一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端闭合后形成向内的夹持角,且所述第一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端上设置夹持钢丝绳;一支撑机构,包括一开口、一俯仰沟槽、一俯仰钢丝绳和走线槽,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开口内,并与所述支撑机构通过一中承轴固连,所述俯仰钢丝绳设置在所述俯仰沟槽内,所述走线槽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侧,所述夹持钢丝绳被包裹在所述走线槽内;一绕线机构,包括一绕线筒、第一固定轴、第一轴孔、第二固定轴、第二轴孔、第一主动轮组和第二主动轮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主动轮组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轴连接在所述绕线筒上,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二主动轮组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轴连接在所述绕线筒上;一驱动机构和一控制机构,且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绕线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夹持钢丝绳和所述俯仰钢丝绳绕过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控制机构带动所述第一主动轮组和第二主动轮组运动,并通过所述夹持钢丝绳和所述俯仰钢丝绳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夹持机构,实现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的多自由度运动。较佳的,所述第一夹持端包括一倾斜端,所述倾斜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端的前部,且所述倾斜端包括一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前端高于后端,所述倾斜端内部设置一凹槽,且所述凹槽由下向上深度呈增大趋势。较佳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端包括一夹持面,且所述夹持面相对于所述倾斜面为竖直面。较佳的,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根部开有夹持沟槽,所述夹持钢丝绳设置在所述夹持沟槽内。较佳的,所述夹持钢丝绳包括一闭合钢丝绳和一张开钢丝绳,且分别固定在所述夹持沟槽内。较佳的,所述第一主动轮组和所述第二主动轮组分别包括四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导轮。较佳的,所述第一主动轮组和所述第二主动轮组形状相同,但所述第一主动轮组中导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主动轮组中导轮的直径。较佳的,所述俯仰钢丝绳的中点固定在所述俯仰沟槽上,且所述俯仰钢丝绳的两端向下顺延,并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较佳的,所述绕线机构底部还包括若干走线孔。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能够通过所述夹持钢丝绳和所述俯仰钢丝绳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夹持机构,实现所述夹持机构的俯仰、偏摆以及夹持自由度运动;同时所述第一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端闭合后形成向内的夹持角,可以保证在手术时对缝针形成夹持自锁,保证持针缝合时不会有缝针掉落现象,满足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腹腔缝合夹持微器械的多自由度自锁持针的使用需求;且两个夹持端交错连接,将所述夹持钢丝绳的排布偏向一端,增大了导轮放置的空间,使得导轮的直径增大,夹持钢丝绳在导轮上缠绕的包角也相继增大,从而延长了夹持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了夹持钢丝绳的等效许用强度,进而提高了微器械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夹持端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第二夹持端的结构简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的后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的右视图。图中数字表示:101-第一夹持端、102-左侧闭合钢丝绳、103-左侧张开钢丝绳、104-第二夹持端、105-右侧闭合钢丝绳、106-右侧张开钢丝绳、107-支撑机构、108-中承轴、109-右侧外部小导轮、110-右侧内部小导轮、111-绕线筒、112-左侧内部大导轮、113-左侧外部大导轮、114-俯仰钢丝绳、115-左侧内部小导轮、116-左侧外部小导轮、117-右侧内部大导轮、118-右侧外部大导轮、119-第二固定轴、120-第一固定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在对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征的描述过程中,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实施例1请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1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端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端的结构简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的正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的后视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的右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包括夹持机构、支撑机构107、绕线机构、控制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端101和第二夹持端104,所述第一夹持端101包括一倾斜端,所述倾斜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端101的前部,且所述倾斜端包括一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前端高于后端,所述倾斜端内部设置一凹槽,且所述凹槽由下向上深度呈增大趋势;所述第二夹持端104包括一夹持面,且所述夹持面相对于所述倾斜面为竖直面,所述第一夹持端101与所述第二夹持端104闭合后形成向内的夹持角,可以保证在手术时对缝针形成夹持自锁,保证持针缝合时不会有缝针掉落现象,满足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腹腔缝合夹持微器械的多自由度自锁持针的使用需求。所述第一夹持端101和所述第二夹持端104的根部均开有非整圆的夹持沟槽,所述夹持沟槽内设置夹持钢丝绳,所述夹持钢丝绳包括左侧闭合钢丝绳102、左侧张开钢丝绳103、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交错插装连接,所述第一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端闭合后形成向内的夹持角,且所述第一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端上设置夹持钢丝绳;一支撑机构,包括一开口、一俯仰沟槽、一俯仰钢丝绳和走线槽,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开口内,并与所述支撑机构通过一中承轴固连,所述俯仰钢丝绳设置在所述俯仰沟槽内,所述走线槽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侧,所述夹持钢丝绳被包裹在所述走线槽内;一绕线机构,包括一绕线筒、第一固定轴、第一轴孔、第二固定轴、第二轴孔、第一主动轮组和第二主动轮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主动轮组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轴连接在所述绕线筒上,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二主动轮组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轴连接在所述绕线筒上;一驱动机构和一控制机构,且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绕线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夹持钢丝绳和所述俯仰钢丝绳绕过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控制机构带动所述第一主动轮组和第二主动轮组运动,并通过所述夹持钢丝绳和所述俯仰钢丝绳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夹持机构,实现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的多自由度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交错插装连接,所述第一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端闭合后形成向内的夹持角,且所述第一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端上设置夹持钢丝绳;一支撑机构,包括一开口、一俯仰沟槽、一俯仰钢丝绳和走线槽,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开口内,并与所述支撑机构通过一中承轴固连,所述俯仰钢丝绳设置在所述俯仰沟槽内,所述走线槽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侧,所述夹持钢丝绳被包裹在所述走线槽内;一绕线机构,包括一绕线筒、第一固定轴、第一轴孔、第二固定轴、第二轴孔、第一主动轮组和第二主动轮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主动轮组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轴连接在所述绕线筒上,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二主动轮组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轴连接在所述绕线筒上;一驱动机构和一控制机构,且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绕线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夹持钢丝绳和所述俯仰钢丝绳绕过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控制机构带动所述第一主动轮组和第二主动轮组运动,并通过所述夹持钢丝绳和所述俯仰钢丝绳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夹持机构,实现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的多自由度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外科机器人手术用自锁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龙刘龙陈霖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