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炼钢用精炼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73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炼钢用精炼剂,其特征在于基本由以下各成份组合而成,各成份的配比按重量计为:    SiO↓[2]  8-15%  Al↓[2]O↓[3]  25-33%  MgO  7-12%  CaO  余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炼钢用的精炼剂。
技术介绍
由于当前许多钢铁企业炼钢用的各种原料硫含量较高,常常导致成品硫高的事故发生。为了消除上述缺陷,生产厂家通常炉后出钢过程中加入石灰、萤石进行脱硫,并加入铝铁等脱氧剂进行预脱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成本较低,脱硫、脱氧性能良好,使用方便的精炼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基本由以下各成份组合而成,各成份的配比按重量计为SiO28-15%Al2O325-33%MgO7-12%CaO 余量。本专利技术的精炼剂形状为颗粒状或块状。块状的精炼剂是将上述各成份原料压碎成小颗粒状,混合均匀尔后加温在模具中压制而成,块状的形状可为圆饼状;颗粒状的精炼剂则是将各成份的原料压碎成一定直径的颗粒,混合均匀即可。本专利技术通常可作为钢水脱硫剂、钢水净化剂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加部分石灰作为LF炉生产过程中的精炼剂使用。本专利技术作为钢水脱硫剂、钢水净化剂单独的使用方法为在电炉、转炉等炼钢炉钢水出钢过程中,直接加入钢水中。本专利技术作为LF炉生产过程中的精炼剂的使用方法为作为精炼渣加入钢包中。本专利技术精炼剂的加入量为5-7公斤/吨钢。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精炼剂对钢液具有良好的脱硫、脱氧性能,吨钢消耗量低于固体脱硫剂2-4公斤。精炼剂加入量为5-7公斤/吨钢时,出钢过程中的平均脱硫率可大于30%,LF精炼炉内的脱硫率可大于75%;2、成渣迅速,精炼剂使用后形成的液渣对Al2O3、SiO2等夹杂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3、本专利技术的精炼剂成分均匀,熔化速度快,可缩短精炼时间,提高了生产率,同时也降低了电耗;4、本专利技术的精炼剂为预熔剂,熔点低,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可以远程运输,存储期长;5、用于配制本专利技术精炼剂的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制作方便;6、本专利技术的精炼剂呈块状或颗粒状,有较高的强度,运输、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粉末,对环境污染小;7、使用简单、方便,应用范围广泛。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进一步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所得效果。实施例1精炼剂包括有以下各种成份配制而成(按重量计)SiO28%Al2O326%MgO11%CaO余量。实施方法40吨转炉出钢过程加完硅铝钡后,加入250公斤该精炼剂,到LF精炼炉后,观察精炼样硫含量,精炼后取样,分析硫含量,在中间包取成品分析成分,并跟踪成品硫、氧含量及夹杂物级别。实施结果列于表1。表1 脱硫率、夹杂物级别结果汇总 由表1看到,加入该精炼剂后,脱硫率平均为56%,说明其脱硫率相对较高。钢中夹杂物级别也比较低,具有良好的除渣作用。实施例2精炼剂包括有以下各种成份配制而成(按重量计)SiO213%Al2O332%MgO8%CaO 余量。实施方法在某钢厂试验使用,钢种主要为45#,40Cr,20Cr,20#,20CrMo等,平均出炉量为40吨,操作不变,同时不使用其他渣剂。转炉出钢时,按照2.5公斤/吨钢加入该精炼剂脱氧除渣;之后至LF精炼炉精炼,每炉加入40公斤,同时,每炉加入灰料不小于200公斤。实施情况列于表2、表3、表4、表5。表2 精炼时间比较 由表2看出,LF炉试验炉次的平均精炼时间低于非试验炉次,说明此精炼剂能够缩短精炼时间。表3 氧含量比较 由表3看出,试验炉次的氧含量比试验炉次的的氧含量低1PPm,小于30PPm的炉比明显高于非试验炉次,说明此精炼剂脱氧较强。表4 夹杂物比较 由表4看出,加精炼剂后,B、C、D类夹杂物级别均低于未加炉次,从夹杂物类别来看,此精炼剂对于吸附脆性夹杂物,大颗粒夹杂物有较好的效果。表5 脱硫率比较 由表5看出,从成品硫情况来看,其脱硫率相对较高。权利要求1.一种炼钢用精炼剂,其特征在于基本由以下各成份组合而成,各成份的配比按重量计为SiO28-15%Al2O325-33%MgO 7-12%CaO 余量。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钢用精炼剂,其特征在于精炼剂形状为颗粒状或块状。3.按权利要求1或2炼钢用精炼剂,其特征在于精炼剂包括有以下各种成份配制而成(按重量计)SiO28% Al2O326% MgO 11%CaO 余量。4.按权利要求1或2炼钢用精炼剂,其特征在于精炼剂包括有以下各种成份配制而成(按重量计)SiO213% Al2O332% MgO 8%CaO 余量。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炼钢用的精炼剂,其由以下各成分组合而成,各成分的配比按重量计为SiO文档编号C21C7/04GK1544661SQ20031011142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倪红卫 申请人:武汉启元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红卫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启元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