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共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465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共振器,包括:外管,构成车辆共振器的外部;内管,其一部分插入到外管中,且内管中形成有用作空气移动通路的狭缝;可移动管,构造成能够在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的共振腔内移动;以及弹性体,弹性体的一侧联接至内管且其另一侧联接至可移动管,从而给可移动管提供弹力以使得可移动管能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共振器
本公开涉及用于降低空气移动噪音的具有多个共振腔的车辆共振器,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车辆共振器,所述车辆共振器能基于涡轮增压器的每分钟转数(RPM)而通过覆盖或打开引导空气移动到共振腔中的狭缝的一部分来调节空气能够移动的空间的尺寸,从而降低从涡轮增压器传输的压缩空气的移动噪音。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的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清洁器、涡轮增压器、中间冷却器、空气管道和发动机歧管(enginemanifolder),并且通过该进气系统引入到内燃机中的室外空气重复发生膨胀和收缩,导致脉动。由于空气的压力变化,该脉动效应导致噪音,并且这尤其是由于车辆本身或车辆内部空间中的空气的共振效应而产生更大噪音的原因。为了抑制进气噪音,安装在涡轮增压器的后端处的进气软管具有共振器,用于将进气系统调谐到特定频率。传统的共振器主要包括亥姆霍兹(Helmholtz)共振器,其通过降低从进气系统产生的噪音中特定频率范围的声压而降低空气中的噪音。也就是说,亥姆霍兹共振器通过调谐特定频率(特别是,低频率)的进气噪音并使所述进气噪音共振而降低引入到内侧的空气中的噪音。然而,当高负荷被施加至车辆的发动机或当车辆加速时,随着从车辆排放的废气增加,涡轮增压器的每分钟转数(RPM)增加,并且因此引入到涡轮增压器和进气管线中的空气量增加,且温度和压力升高。这种条件的变化改变了噪音产生的面积,且同时还改变了设计为固定类型的噪音衰减器的降噪频率范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韩国专利公开No.2011-0048931公开了一种进气噪音衰减器,其中用于降低进气噪音的共振腔被分成为多个部分,设置了与共振腔连通的多个狭缝,并且针对每个共振腔调谐具有特定频率的空气。由于进气噪音衰减器被构造成使得对于每个共振腔来说空气的调谐频率是不同的,因此优点是其可以调谐具有许多频率的空气并使其共振。然而,从涡轮增压器传输至共振器的空气不限于预设的特定频率,并且具有连续频率的空气被连续地传输。因此,尽管进气噪音衰减器被应用于内燃机,也仅可能调谐许多波段中的特定频率,而不可能调谐空气的模拟型(analogoustype,类比式)连续频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公开被提出以解决诸如前述的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问题,特别地,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车辆共振器,用于适当地调谐从涡轮增压器传输的具有连续频率的空气并使其共振,以有效地降低进气噪音。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共振器,包括:外管,构成车辆共振器的外部;内管,其一部分插入到外管中,且内管中形成有用作空气移动通路的狭缝;可移动管,构造成能够在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的共振腔内移动;以及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一侧联接至内管且其另一侧联接至可移动管,从而给可移动管提供弹力以使得可移动管能移动。另外,内管包括从内管的外表面朝向外管突出并与外管的内表面相接触的间隔壁,并且弹性体的一侧与内管的间隔壁相接触。另外,可移动管包括: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的一侧与外管的内表面相接触且另一侧与内管的外表面相接触,并且所述连接元件与弹性体相接触;以及盖元件,所述盖元件与连接元件一体地制成并且构造成环绕内管的外表面,且围绕(enclose,封闭)狭缝的一部分。另外,随着盖元件移动,覆盖狭缝的空间的尺寸改变以调谐空气的连续频率。另外,基于预设的参考每分钟转数(RPM)运行的涡轮增压器被安装在共振器的前端处以压缩从发动机供应的进入空气,并且当涡轮增压器的RPM与参考RPM相比增大时,可移动管沿压缩弹性体的方向移动,而当涡轮增压器的RPM与参考RPM相比减小时,可移动管沿扩展弹性体的方向移动。另外,当可移动管沿压缩弹性体的方向移动时穿过狭缝的空气的移动面积(movementarea)大于当可移动管沿扩展弹性体的方向移动时穿过狭缝的空气的移动面积。另外,外管的内表面具有止动台阶(stopperstep),所述止动台阶具有预定梯级高度(step)以限制盖元件的移动。另外,可移动管包括:外板,所述外板与外管的内表面相接触;内板,所述内板具有小于外板的直径且与内管的外表面相接触;以及至少一个肋部,连接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另外,连接板被安装在外板的一侧上,其中,连接板与弹性体相接触并且具有与内管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端部。另外,基于预设的参考RPM运行的涡轮增压器被安装在共振器的前端处以压缩从发动机供应的进入空气,并且当涡轮增压器的RPM与参考RPM相比增大时,可移动管沿压缩弹性体的方向移动,并且穿过狭缝的空气的移动面积逐渐减小,而当涡轮增压器的RPM与参考RPM相比减小时,可移动管沿扩展弹性体的方向移动,并且穿过狭缝的空气的移动面积逐渐增大。有益效果根据文中提出的本公开,其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可移动管基于涡轮增压器的每分钟转数(RPM)在共振腔中的移动而覆盖或打开狭缝的一部分,能够调节空气能移动的空间的尺寸,从而适当地调谐从涡轮增压器传输的具有连续频率的空气并使其共振。另外,还具有如下优点:通过狭缝被覆盖的范围的改变,传输到共振腔的空气的移动速度或空气移动量被调节,从而适当地调谐进气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车辆的进气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车辆共振器的整个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图2的车辆共振器的内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图2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共振器的内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了图5的车辆共振器中的可移动管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了图5的车辆共振器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参照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描述本公开,但是这是对于实施例的描述,而本公开的技术精神及其主要元件和操作不受其限制。图1是用于车辆的进气系统的示意图。参照图1,用于车辆的进气系统1具有涡轮增压器30,所述涡轮增压器安装成对供应到发动机的进入空气增压。当涡轮增压器30在运行期间产生高频段的进气噪音时,从运行中的涡轮增压器30发出的噪音会导致驾驶员的驾车质量降低,并且车辆的整体产品性能降低。因此,共振器100作为噪音衰减器也一起被安装在涡轮增压器30的后端处以降低运行中的噪音。另外,进气系统1包括:发动机20,用于提供动力;空气清洁器10,用于过滤出从发动机20供应的进入空气的杂质;中间冷却器40,将由涡轮增压器30增压的空气冷却并将其供应至发动机20。共振器100被安装在连接至中间冷却器40的连接元件(诸如软管51、52、钢管或铸造产品)之间,从而降低运行中的涡轮增压器30的噪音,并降低空气进入时产生的噪音。在下文中,将描述共振器100的详细构造。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车辆共振器的整个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所述车辆共振器的内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2和图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共振器100包括:外管200,构成外部;内管300,其一部分插入到外管200中。外管200的端部具有外联接板201,并且内管300具有构造成与外联接板201联接的内联接板301。也就是说,共振器100的整个外观可通过外联接板201与内联接板301之间的联接(例如焊接式联接)而制造。内管300包括:圆柱形形状的本体310以及至少一个间隔壁320,所述至少一个间隔壁围绕本体310的外表面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共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共振器,包括:外管,构成所述车辆共振器的外部;内管,所述内管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外管中,且所述内管中形成有用作空气移动通路的狭缝;可移动管,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的共振腔内移动;以及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一侧联接至所述内管且所述弹性体的另一侧联接至所述可移动管,从而给所述可移动管提供弹力以使得所述可移动管能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01 KR 10-2015-01235091.一种车辆共振器,包括:外管,构成所述车辆共振器的外部;内管,所述内管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外管中,且所述内管中形成有用作空气移动通路的狭缝;可移动管,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的共振腔内移动;以及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一侧联接至所述内管且所述弹性体的另一侧联接至所述可移动管,从而给所述可移动管提供弹力以使得所述可移动管能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共振器,其中,所述内管包括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外管突出并与所述外管的内表面相接触的间隔壁,以及所述弹性体的一侧与所述内管的所述间隔壁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共振器,其中,所述可移动管包括: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的一侧与所述外管的内表面相接触且另一侧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相接触,并且所述连接元件与所述弹性体相接触;以及盖元件,所述盖元件与所述连接元件一体地制成并且构造成环绕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且围绕所述狭缝的一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共振器,其中,随着所述盖元件移动,覆盖所述狭缝的空间的尺寸改变以调谐空气的连续频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共振器,其中,基于预设的参考每分钟转数(RPM)运行的涡轮增压器被安装在所述共振器的前端处以压缩从发动机供应的进入空气,当所述涡轮增压器的RPM与所述参考RPM相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昱李康煜
申请(专利权)人:LS美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