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遮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遮蔽装置,尤其适用于能够适当地对绳的移动进行减速的情况中。
技术介绍
如横式百叶窗、百褶帘、蜂巢帘(HoneycombShade)、罗马帘、卷帘这样由升降绳构成的升降机构在下降时呈半自动化的遮蔽装置已得到实用。这些遮蔽装置在上梁内设有升降绳卷绕机构,并利用离心式调速器等对其卷绕轴的旋转进行制动。在使遮蔽装置变为闭合状态时,通过操作绳等解除止动器对于卷绕轴朝向解绕方向的旋转的限制,从而使位于上升位置的遮蔽部件即叶片和下梁在重力的作用下半自动地下降。此时,使用一种对于随着叶片和下梁的下降而旋转的卷绕轴施加制动力,从而使叶片和下梁的下降势力减小的机构。另外,在横式百叶窗、百褶帘、蜂巢帘、罗马帘以及卷帘中,存在直接用手等拉拽升降绳而进行升降的形式,但该形式中无法使用在半自动制动的同时下降的机构。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百叶窗的升降装置,其具备:升降绳(14),其一端连接于遮蔽部件(18)的下端以使被支撑于上梁(12)上的遮蔽部件(18)进行升降,另一端被导入上梁(12)内之后配设于上梁(12)内,并从上梁(12)被导出;止动装置(20),其配置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遮蔽装置,其具备捕捉绳的移动并将通过所述绳的移动而产生的旋转传递至阻力施加部的夹持装置,所述遮蔽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阻力施加部能够经由所述夹持装置而对所述绳的移动施加阻力;所述夹持装置具备通过所述绳朝向一方向移动而仅朝向一方向传递旋转从而产生规定的制动力的单向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05 JP 2015-1152441.一种遮蔽装置,其具备捕捉绳的移动并将通过所述绳的移动而产生的旋转传递至阻力施加部的夹持装置,所述遮蔽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阻力施加部能够经由所述夹持装置而对所述绳的移动施加阻力;所述夹持装置具备通过所述绳朝向一方向移动而仅朝向一方向传递旋转从而产生规定的制动力的单向功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装置具备日射遮蔽部件,所述日射遮蔽部件以能够通过所述绳的移动而进行升降的方式悬挂支撑;所述遮蔽装置被构成为:在随着所述日射遮蔽部件的自重下降而自动动作时,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绳的位移同步动作而将通过所述绳的移动产生的旋转传递至所述阻力施加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装置构成为:在所述自动动作时,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绳同步动作而将通过所述绳的移动产生的旋转传递至所述阻力施加部;在所述绳的拉拽操作时,(1)在所述阻力施加部的旋转速度在规定速度以下时同步,而在所述阻力施加部的旋转速度达到规定速度以上时不同步;或者,(2)在所述阻力施加部的转矩在规定转矩以下时同步,而在所述阻力施加部的转矩达到规定转矩以上时不同步;或者,(3)在所述绳的移动速度在规定速度以下时同步,而在所述绳的移动速度达到规定速度以上时不同步。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构成为:在所述绳的拉拽操作时,所述夹持体不会与所述绳的位移同步动作,从而不会将通过所述绳的移动而产生的旋转传递至所述阻力施加部。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装置构成为:通过所述夹持装置的位移而改变作用于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绳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所述单向功能。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装置构成为:通过所述夹持装置的位移来切换是否将通过所述绳的移动而产生的旋转传递至所述阻力施加部。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具备夹持所述绳的夹持体;所述夹持体沿着所述绳的移动方向移动且逐渐靠近所述绳。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所述夹持体相对移动的斜面,并且,所述斜面沿着所述绳的移动方向移动且逐渐靠近所述绳。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由输出用夹持体和捕捉用夹持体构成;在所述绳朝向一方向移动时,成为经由所述输出用夹持体将所述输出用夹持体的旋转传递至所述阻力施加部的传递模式;在所述绳朝向另一方向移动时,成为所述捕捉用夹持体与所述输出用夹持体相对移动,从而不将所述输出用夹持体的旋转传递至所述阻力施加部的非传递模式。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装置构成为:随着所述绳进行移动,对于所述绳的夹持力减弱,但所述输出用夹持体与将所述输出用夹持体的旋转传递至所述阻力施加部的传递部件的啮合不会解除。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用夹持体是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所述输出用夹持体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输出用夹持体移动的相对移动夹持体。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用夹持体和所述捕捉用夹持体夹持所述绳,通过所述阻力施加部的阻力对所述输出用夹持体施加旋转阻力,从而对所述绳的位移进行制动。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传递模式下,所述输出用夹持体与所述捕捉用夹持体呈彼此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传递模式下的距离的状态、或者呈无法通过所述输出用夹持体的旋转而使所述阻力施加部产生规定的制动力这一程度的接触状态;在所述传递模式下,所述输出用夹持体与所述捕捉用夹持体呈相比所述非传递模式彼此更为靠近,能够将所述捕捉用夹持体的旋转传递至所述输出用夹持体,从而使所述阻力施加部产生规定的制动力,由此对所述绳的位移进行制动的状态。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用夹持体为随着所述绳的移动而移动的移动滑轮,所述捕捉用夹持体为斜面;在所述传递模式下,所述移动滑轮与所述斜面相比所述非传递模式彼此更为靠近。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用夹持体和所述捕捉用夹持体具备随着所述绳的移动而移动的移动滑轮、和以与所述移动滑轮相对置的方式设置的传动带;所述传动带被配置为:即使所述移动滑轮进行移动,所述移动滑轮与所述传动带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变化。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随着所述绳的移动而移动且随着所述输出用夹持体的旋转而旋转的移动齿轮、和将所述移动齿轮的旋转传递至所述阻力施加部的传递齿轮;在所述传递模式下,所述移动齿轮与所述传递齿轮相比所述非传递模式彼此更为靠近。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用夹持体和所述捕捉用夹持体由随着所述绳的移动而移动的一对移动滑轮构成;在所述传递模式下,所述一对移动滑轮相比所述非传递模式彼此更为靠近。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移动滑轮随着所述绳的移动而朝向相对于所述绳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用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岸万人,植松贵俊,江波户武信,高桥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