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443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杆系统(1),其设置在行李箱盖(B)上以使得所有车辆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关闭行李箱盖(B),并且主要包括至少一个牵拉带(3),当行李箱盖(B)被打开时所述牵拉带能够使拉杆(2)伸长,并且当行李箱盖(B)被关闭时所述牵拉带能够使拉杆被拖到行李箱盖(B)内,至少一个第一皮带轮(4),牵拉带(3)缠绕在所述第一皮带轮上并且所述第一皮带轮控制牵拉带(3)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拉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杆系统,其用于车辆中,该车辆的盖向上打开,并且当盖向上打开时其能够使拉杆向下运动;并且在盖被关闭时其还能够使拉杆缩短。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承载轻负载的商用车辆中的一些后行李箱盖被制造为侧向打开的两个分离的部件,并且一些后行李箱盖由向上打开的单个部件构成。向上打开的单个部件的盖至少打开到车顶高度,以使得其不会在装载期间造成任何阻碍。由于这些车辆的高度高,所以当行李箱盖被打开时,矮的使用者难以触及盖来将其关闭。为此,将拉杆放置于行李箱盖上。通过该拉杆,使用者将行李箱盖拉到她/他可以触及的高度,并且然后关闭行李箱盖。虽然该拉杆对于许多使用者是足够的,但对于一些矮于平均水平的使用者来说是不足够的。拉杆应该更长,以使其高度低于平均水平的使用者能触及具有高车顶的车辆的行李箱盖。即使以超长尺寸制造放置在行李箱盖上的拉杆解决了所述使用者遇到的问题,也会导致出现另一个问题。将超长拉杆放置在行李箱盖上时,带连接点应接近行李箱盖的旋转轴线。更接近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在关闭行李箱盖时拉杆垂下。简而言之,相对旋转轴线固定拉杆的最接近点由其长度决定。尽管这样提供了拉杆的超长长度,但是出现了上述的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拉杆与旋转轴线的接近度问题。当拉杆接近旋转轴线时,由使用者施加以向下拉盖的力将增加。换句话说,施加力的点越接近行李箱盖的旋转轴线,力矩臂将越短,并且因此应该施加的力增加。也就是说,拉杆被固定相对于铰链越近,向下拉行李箱盖将越困难。因此,如上所述的解决高度低于平均水平的使用者的短拉杆的问题导致另一技术问题出现,并导致另一项顾客不满。美国专利申请文件序号US6185868(B1)(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一个申请)公开了设计用于关闭后行李箱盖的系统。在所述专利技术中,电机使皮带轮旋转并缠绕连接至皮带轮的线。连接到行李箱盖的线在被缠绕时关闭盖。所述行李箱盖关闭系统公开了关于通过电机自动关闭行李箱盖。但是,没有提供关于根据行李箱盖的运动伸长或缩短拉杆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杆系统,其中由于拉杆可以被伸长的事实,所以拉杆可以被设置返回到行李箱盖的最远端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拉杆系统,当关闭行李箱盖时,该拉杆系统将拉杆自动拖入行李箱盖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拉杆系统,其中如果高的使用者不优先移动拉杆,那么她/他可以使该系统停用。专利技术概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杆系统,其中,根据轻型商用车辆(其盖向上打开)中的盖的打开度,伸长牵拉带,并且根据盖的关闭度而自动缩短牵拉带,并且因此矮的使用者没有困难触及牵拉带。附图说明开发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拉杆系统在附图中示出,其中,图1是拉杆系统的透视图。图2是拉杆系统中盖打开和关闭的示意图。图3是行李箱盖和活塞以及止动衔套的透视图。图中所示的组件被赋予参考编号如下:1.拉杆系统2.拉杆3.牵拉带4.第一皮带轮5.第二皮带轮6.卷簧7.运动带8.带末端9.狭槽10.止动衔套A.活塞B.行李箱盖。具体实施方式设置在行李箱盖(B)上以使所有车辆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关闭行李箱盖(B)的拉杆系统(1)主要包括:-至少一个拉杆(2),其放置在行李箱盖(B)上以便能够容易地触及行李箱盖(B),-至少一个牵拉带(3),当行李箱盖(B)被打开时其能够使拉杆(2)伸长,并且当行李箱盖(B)被关闭时其能够使拉杆(2)被拖到行李箱盖(B)内,-至少一个第一皮带轮(4),牵拉带(3)缠绕在第一皮带轮(4)上并且第一皮带轮(4)控制牵拉带(3)的长度,-至少一个第二皮带轮(5),其与第一皮带轮(4)同步运动并且其直径不同于第一皮带轮(4)的直径,-至少一个卷簧(6),其在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5)上施加力以使它们在一个方向上连续旋转,-至少一个运动带(7),其在相对于牵拉带(3)相反的方向上连接到第二皮带轮(5)并且其能够根据由于行李箱盖(B)的运动导致的活塞(A)的伸长或缩短而旋转第二皮带轮(5),-位于运动带(7)的未连接到第二皮带轮(5)的另一端上的带末端(8),-至少一个狭槽(9),当拉杆(2)被优先伸长时,带末端(8)放置在该狭槽(9)中,-至少一个止动衔套(10),当拉杆(2)不被优先伸长时,带末端(8)被放置在所述止动衔套(10)中。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拉杆系统(1)包括一个拉杆(2)。拉杆(2)安装至行李箱盖(B),并且当行李箱盖(B)被打开时,它向下悬垂以使使用者能够关闭行李箱盖(B)。拉杆(2)与行李箱盖(B)的打开度和关闭度成比例地向下和向上运动。拉杆(2)的这种运动通过牵拉带(3)提供。牵拉带(3)通过第一皮带轮(4)围绕其自身轴线旋转而缠绕。当第一皮带轮(4)围绕其自身轴线朝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牵拉带(3)围绕第一皮带轮(4)缠绕,并且当第一皮带轮(4)朝另一个方向旋转时,牵拉带(3)被释放。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5)优选地彼此连接,并且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5)朝相同方向同步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实施例中,第一皮带轮(4)的直径略大于第二皮带轮(5)的直径。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5)的直径彼此成比例的调整与行李箱盖(B)的尺寸和拉杆(2)将被拉多远的确定有关。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5)的运动通过卷簧(6)进行控制。卷簧(6)迫使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5)朝一个方向连续旋转。当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5)经历由卷簧(6)施加的旋转力的相反方向的运动时,如果该力大于由卷簧(6)施加的力时,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5)在该旋转方向上运动。在所施加的该力被取消的情况下,由于由卷簧(6)施加的力将更大,所以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5)将倾向于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运动带(7)围绕第二皮带轮(5)缠绕。围绕第二皮带轮(5)缠绕的运动带(7)和围绕第一皮带轮(4)缠绕的牵拉带(3)定位在相反的方向上。带末端(8)位于运动带(7)的未缠绕在第二皮带轮(5)上的另一端上。根据是否使用拉杆系统(1)来放置带末端(8)。如果优先使用拉杆系统(1),则将带末端(8)放置到设置在活塞(A)上的狭槽(9)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活塞(A)的杆的运动使得运动带(7)能够将力施加在第二皮带轮(5)上。在拉杆系统(1)不优先使用的情况下,带末端(8)被安装到止动衔套(10)。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带(7)不再依赖于活塞(A)的运动,并且在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5)中不会出现旋转的趋势。在那种情况下,拉杆(2)连续保持固定在相同的距离处。拉杆系统(1)的操作如下:在优先使用拉杆系统(1)的情况下,首先将带末端(8)安装到设置在活塞(A)上的狭槽(9)而不是止动衔套(10)。这样,运动带(7)的长度的伸长和缩短与活塞(A)的杆的伸长和缩短成正比。由于当行李箱盖(B)开始从关闭位置行进到打开位置时,活塞(A)的杆从活塞(A)出来,因此活塞(A)伸长,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带(7)中产生张力。在这种张力的情况下,围绕第二皮带轮(5)缠绕的运动带(7)的部分与第二皮带轮(5)脱离,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导致第二皮带轮(5)顺时针旋转。当第二皮带轮(5)顺时针旋转时,第一皮带轮(4)也顺时针旋转。第一皮带轮(4)的顺时针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拉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杆系统(1),其设置在行李箱盖(B)上以使所有车辆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关闭行李箱盖(B),主要地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拉杆(2),其放置在行李箱盖(B)上,以便能够容易地触及行李箱盖(B),‑ 至少一个牵拉带(3),当行李箱盖(B)被打开时所述牵拉带能够使拉杆(2)伸长,并且当行李箱盖(B)被关闭时所述牵拉带能够使拉杆(2)被拖进行李箱盖(B)内,‑ 至少一个第一皮带轮(4),牵拉带(3)缠绕在所述第一皮带轮上并且所述第一皮带轮控制牵拉带(3)的长度,‑ 至少一个运动带(7),其在相对于牵拉带(3)相反的方向上连接到第二皮带轮(5)并且其能够根据由于行李箱盖(B)的运动引起的活塞(A)的伸长或缩短来旋转第二皮带轮(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24 TR 2015/104081.一种拉杆系统(1),其设置在行李箱盖(B)上以使所有车辆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关闭行李箱盖(B),主要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拉杆(2),其放置在行李箱盖(B)上,以便能够容易地触及行李箱盖(B),-至少一个牵拉带(3),当行李箱盖(B)被打开时所述牵拉带能够使拉杆(2)伸长,并且当行李箱盖(B)被关闭时所述牵拉带能够使拉杆(2)被拖进行李箱盖(B)内,-至少一个第一皮带轮(4),牵拉带(3)缠绕在所述第一皮带轮上并且所述第一皮带轮控制牵拉带(3)的长度,-至少一个运动带(7),其在相对于牵拉带(3)相反的方向上连接到第二皮带轮(5)并且其能够根据由于行李箱盖(B)的运动引起的活塞(A)的伸长或缩短来旋转第二皮带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系统(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二皮带轮(5),其与第一皮带轮(4)同步运动并且其直径不同于第一皮带轮(4)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系统(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卷簧(6),其对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5)施加力以使其在一个方向上连续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系统(1),其特征在于带末端(8),其位于运动带(7)的未连接到第二皮带轮(5)的另一端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系统(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狭槽(9),当拉杆(2)优先伸长时,带末端(8)被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狭槽(9)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系统(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止动衔套(10),当拉杆(2)不优先伸长时,带末端(8)被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止动衔套(10)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系统(1),其特征在于拉杆(2),其与行李箱盖(B)的打开度和关闭度成比例地向下和向上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巴斯基尔M卡基尔E索泽恩B萨瓦斯D科拉克B德雷巴伊E奥兹德米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汽车萨纳伊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土耳其,T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